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贴」这样用疗效最好!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特约撰稿人:闫金才


“三伏贴”可谓名声在外,它方便快捷无痛苦,有的人想通过三伏贴来治疗疾病,有的想用其调养身体,“三伏贴”是中医最具特色外治法中的一种,在“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通过外用膏药的药物敷贴手段以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能力的作用。


运用药物调节,配合季节的变化,辅以养生之道,使机体的“阴阳”达到自然的平衡。在“三伏天”敷贴“三伏贴”对机体可以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在预防和治疗许多慢性病方面,特别是对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易患者、虚寒性胃痛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疗效尤其明显,所以,中医有“冬病夏治三伏贴敷”的传统。随着人们对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的认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医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作为首选。


   三伏贴可预防虚寒性疾病


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其疗效的关键在于辨证与药粉。


贴敷用药的辛香之气或气味俱厚之生猛药物,走经窜络,活血利气,搜邪逐痹,更兼肌表用药,直达病所,又能作用于穴位、皮肉,激发经气,鼓舞卫阳,以消阴翳,气血畅达则身体康健。


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其起效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冬病夏治穴位贴覆的时间是在‘伏天儿’,那是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这时候人腠理稀松,毛孔扩张,阳气容易外泄,三伏贴属于热性的药物,它针对特定的温阳通络的穴位如肺俞、天突、肾俞等,在三伏期间使用来固住阳气,温煦咱们的肌肤和五脏六腑,可起到预防一些虚寒性疾病的作用。


实际上,三伏贴并不能包治百病,而且这三伏贴有多种配方,每一种药方适用的具体病症并不相同。三伏贴最早是应用在呼吸系统上,尤其适合预防因为秋冬季受寒诱发的呼吸疾病如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三伏贴疗法适应症、三伏贴适用人群很广。


三伏贴是外敷的膏药,使用很方便,不少人甚至直接网购药品。然而,专家提醒到,自己贴敷时要注意三伏贴药性温热,一旦体内也有热性病症,不排除敷药会导致“火上浇油”。所以,如果自己贴敷药物,一定要检查身体情况以后再做决定。


“实热”的症状都是不能贴三伏贴


出现“实热”的症状都是不能贴敷的。比如说,大便比较干、长口疮,舌苔比较重或者感冒有些发烧等,这时候身体处于发热状况,那绝对不能贴,因为药物本身是温热的,这时候贴敷会引起身体不协调,导致疾病发作。


另外,最怕皮肤过敏。如果出现轻度红点或小水泡都没有关系,但是皮肤大面积出疹子、发痒,就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药贴。而皮肤破损或有伤口的,特别容易感染,这也是不能贴的。


常见病中药外治法举例


这里给大家出一招,就是找医生把把脉。在贴敷膏药之前一定要诊断清楚体质状况。常见病中药外治法举例如下:


咳喘一贴灵


中医认为咳喘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外界天气变化时,就会发生发热,外感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


临床将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咯黄痰(或浓痰)且咯痰不爽,舌质红,舌苔黄。


应针对症状辨证施治。组成:炙白芥子30克,元胡15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生姜15克,肉桂15克,麻黄15克,麝香0.5克。以上药物混合打碎加入基质,然后配氮酮1克,冰片1克,薄荷脑1克。适应症: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导致的咳嗽者。


用法:取适量药贴大椎穴、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儿童1小时,成人3小时,每年的一、二、三伏外贴。



注意事项:本法于正午时分,择晴天贴治效佳。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个别患者有时局部会起小水疱,一般不做处理,保持干燥可自然吸收。贴药当天禁食生冷、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1岁以下小儿不宜贴治。


中医将人体的体质分为寒凉温热,药物也是相对的分为寒凉温热。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适用于热性病症,比如常见的牛黄;温热性药具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常适用于寒性病症。


外敷的药基本上都属于温热性质的,有的人体质属于虚寒,但一段时期内有可能是热性的,医生一看膝盖骨红肿,属于热性的“痹症”,那就不能贴敷。


三伏贴,每伏有三贴,总共6至8小时,担心肌肤过敏的话,则不妨先试贴一副药,一到两个小时以后感觉良好再继续使用。儿童和孕妇用药须谨慎。三伏贴的药性温和,一般成年人使用不大会出现问题,但是儿童和孕妇用药须特别谨慎。看看孩子身体情况,千万不要跟风。


中医讲究的是保持身体阴阳协调,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三伏贴”并不治具体的病,而是用于调理人的体质。


穴位贴敷疗法主要是通过穴位皮肤组织吸收“三伏贴”有效成分,发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经皮肤穴位吸收的有效成分不经过消化道且极少通过肝脏,可大大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能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预防疾病的作用。


贴三伏贴过敏处理


中医专家表示,贴三伏贴过敏了,出现红肿、发痒、灼热难受,及疹子、水泡,甚至皮肤溃烂,要及时的将药膏取下,注意不要用手挠,以免引起感染,可以涂抹派瑞松或者皮炎平。同时为了避免贴三伏贴过敏,敷贴三伏贴一定要到专业有信誉度的医疗机构。


贴三伏贴禁忌症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


穴位贴敷法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需临床医师予以足够的重视,运用时应由专业医生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绝不能盲目贴敷,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出现各类不良反应者,均应及时就诊处理。常见不良反应、药物过敏 多表现为初起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继之全身出现斑疹或风团,严重者可伴心慌、胸闷、气短。


常见于首次贴敷后,也有患者在多次贴敷后出现,多在贴敷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胶布过敏,贴敷使用麝香膏作胶布或普通纸胶布固定后,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皮损感染 贴敷部位皮肤破溃,起大水泡,直径可达数厘米,严重者合并感染甚至化脓。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均为再次敷药时发生,将贴敷取掉约6~12小时后贴敷处红斑逐渐增厚,高出周围皮肤,边界分明,继之起大泡糜烂渗出,伴周围皮肤奇痒,2~4天后症状渐减轻,5~7天后结痂,随之痒感消失。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灸自行敷贴不可取 贴错穴位效果适得其反
冬病夏治三伏天 错过还得等一年!
比三伏天更热的三伏贴,真的包治百病吗?
三伏贴13问,帮你在最热的天,排最寒湿的“毒”
中伏到,医院三伏贴人满为患,但99%的人不知道它的六大误区在这里!
祛寒补虚借天力,冬病夏治三伏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