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之眩晕病论治经验

眩晕是指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昏、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具体而言,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昏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现代医学的脑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范畴。其临床治多以活血祛瘀、补肾填精、祛风胜湿、滋阴潜阳、益气生清等。杨老认为眩晕病位在头窍,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病机上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这四大致眩因素,治疗上分虚、实两类,虚者予以调养心脾,养血止眩,或滋补肝肾,濡养止眩;实证予以祛除痰湿,平肝潜阳、清热或活血通络,化瘀止眩,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现介绍如下。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高新彦教授合影)

一、病因病机

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大多医家主张从之风、火、痰、瘀论治,但各医家结合临床实践,各有侧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中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痰水致眩学说;《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医学正传·眩运》篇中指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指出其预后情况。杨老通过多年临床体会,指出治疗不能偏倚,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用治法,同时也强调以“无痰则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这四大致眩因素为治病纲要。他认为,眩晕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久体虚、饮食不节及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有关;其病位在头窍,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病性不外乎虚、实两类,虚者又需辨清脾虚、肝肾不足、血虚的偏倚;实证应辨清痰浊、风火、瘀阻的不同。

二、深究病机,从五型分治

(一)无痰不作眩,治疗应着力祛痰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精微乃脾之所化,依赖肺之宣发,肾之气化,借三焦为通道运行周身,从而发挥其濡养脏腑、四肢百骸的作用。若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导致脾胃虚弱,精微运化失常,进而聚变生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上扰,蒙蔽清窍,发为眩晕;或素体脾虚湿盛,中焦升降失常,湿阻气机,郁久化火,灼津为痰,痰夹浊气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昏,头重,或伴视物旋转,如坐舟车,甚至不能站立,恶心呕吐,晨起尤甚,胸闷恶心不欲食,或伴口苦,大便黏腻,小便正常或黄,舌苔白厚或黄腻,脉弦或滑数。杨老指出,本证型虽发病与脾关系密切,但痰湿为病理产物,治疗应以祛除痰湿为主,这与赵惠琴王中琳提出的痰为眩晕发病的核心病理因素的观点相一致。如辨证偏于痰浊中阻,则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具体选用天麻18g,钩藤30g,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或土茯苓18g,陈皮12g,法半夏8g,泽泻10g,山楂18g,决明18g,麦芽15g,甘草6g等药物;或借鉴高新彦教授的经验,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体选用生黄芪30g,党参15g,法半夏12g,白术20g,天麻15g,当归15g,葛根18g,陈皮12g,茯苓18g,升麻8g,柴胡6g,三七3g,炙甘草6g等。如辨证偏于痰湿化热,则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具体选用天麻18g,钩藤30g,黄连10g,陈皮12g,法半夏8g,白术18g,茯苓18g,枳壳12g,竹茹10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甘草6g等药物。

(国医大师张大宁与杨廉方老中医合影)

典型案例

姜某,男,68岁,退休。2015年8月17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头昏5年余,加重伴左侧肢体乏力1天。患者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持续1~2分钟即缓解,无耳鸣及听力减退,症状时发时止,后发作时间逐渐延长,近一年来终日昏沉感,多次于某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qd”口服后血压恢复正常,但头昏诸症无明显改善。刻诊:形体肥胖,头昏、头重,严重时视物模糊,无旋转,胸闷,口苦,口臭,纳呆,大便偏干,两日一解,小便黄而频。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86/122mmHg,近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否认其他病史。嗜食辛辣及肥厚之品。行颅脑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颈部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

辨证:痰湿中阻,郁而化热,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清热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止眩。

主方:黄连温胆汤。

天麻18g,钩藤30g,黄连10g,陈皮12g,法半夏8g,白术18g,茯苓18g,枳壳12g,竹茹10g,藿香10g,佩兰10g,葛根18g,丹参15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600mL,分三次服。嘱继续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清淡饮食。

2015年8月25日二诊:诉口苦、口臭基本消失,头晕、胸闷症状明显缓解,纳食改善,大小便正常。舌苔薄黄微腻,脉弦。一诊方去藿香、佩兰、冬瓜子,加瓜蒌皮18g。7剂,日1剂,煎服法及嘱托同前。

2015年9月10日三诊:患者诉服用二诊药物后,症状持续缓解,故自行于当地药店取3剂以巩固,现诸症基本消失,一如常人。嘱停用药物,清淡易消化饮食。

(二)无风不作眩,治疗平肝息风

在生理上,肝为风木之脏,将军之官,罢及之本,肝藏血、主疏泄,主谋虑,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声为呼,筋、目之病为肝所主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肝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若忧郁或恼怒太过,肝失疏泄,郁结化火,肝阴耗伤,肝风内动,上扰头目,而致眩晕,故有《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的记载。本型临床表现多为头昏,甚至昏眩,或头胀痛,口苦,面红,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此时应以平肝潜阳、清热息风为治法,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具体选用天麻18g,钩藤30g,石决明30g,栀子10g,柴胡18g,白芍18g,黄芩10g,茯神30g,怀牛膝15g,夏枯草30g,菊花15g,杜仲15g,续断15g,甘草6g等药物。

典型案例

谭某,男,51岁,已婚,农民2010年3月24日初诊。

主诉: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加重伴头晕、头胀7天。患者于5年前单位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时测190/109mmHg,无头晕、头胀,后规律服用氯地平5mg qd,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7天前患者因生气后头晕、头胀明显,测血压212/130mmHg,服药效不佳。现症:头晕、头胀,时有耳鸣,口苦,心烦易怒,乏力,易疲劳,纳食、夜间休息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脉弦。

辨证: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息风

主方:天麻钩藤饮。

天麻18g,钩藤30g,石决明30g,栀子10g,柴胡18g,白芍18g,黄芩10g,茯神30g,怀牛膝15g,夏枯草30g,冬瓜子30g,菊花15g,杜仲15g,续断15g,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

2010年3月28日二诊:服药后头晕、头胀、口苦较前好转,无耳鸣,仍有疲乏无力感,易于生气,余症同前。测血压148/98 mmHg。一诊方加珍珠母3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0年4月7日三诊:服用二诊方后,已无头晕、头胀,乏力、疲劳感明显好转,血压134/88mmHg。二诊方继服7剂,水煎服.后电话随诊,诉血压控制平稳,已无明显不适。

(廖成荣中医师获聘国家级期刊审稿专家)

(三)无虚不作眩,补虚安中制

1.心脾虚致,调养心脾止  《灵枢·口问》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头痛目眩。患者或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或因思虑劳心,耗伤心血,导致心脾气血亏虚,脑失所养,发为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甚至视物模糊,劳累后诱发或加重,面色萎黄,乏力懒言,或伴心慌,夜间休息差而多梦,纳食差,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杨老拟定调养心脾,养血止眩之法,又根据证型偏倚,分两型治疗;如果偏于心脾两虚,则用生脉散合归脾汤加减,具体选用天麻18g,钩藤30g,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当归15g,麦冬18g,五味子8g,甘草6g等药物龚宁通过观察,指出运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眩晕,疗效显著;如果偏于血虚,则养血止眩,选用当归芍药散合生脉散加减,具体选用太子参30g,黄芪30g,当归15g,鸡血藤30g,熟地黄18g,川芎10g,白芍18g,茯苓18g,白术18g,泽泻10g,甘草6g等药物。李淑芬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血虚眩晕,取得良好效果,也间接证实选方的科学性。

典型案例

汤某,女,39岁,工人。

2014年10月21日初诊。

患者自觉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偶有视物模糊,于某院行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浓度74g/L,余指标大致正常心电图:①窦性心律不齐;②ST改变;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现症:头晕乏力,偶有视物不清,睑结膜苍白,爪甲、口唇色淡,纳差,餐后脘腹胀满,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平素月经规律,月经量大,色淡质稀。

辨证:脾不运化,气血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

主方:生脉散合归脾汤。

天麻18g,钩藤30g,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当归15g,白芍18g,熟地黄18g,川芎15g,陈皮12g,山楂18g,麦冬18g,五味子8g,甘草6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4年11月6日二诊:诉症状改善,头晕发作减轻,未再诉视物昏花。续服本方,巩固疗效,随访症状未再复发。

2.肝肾不足致,滋补肝肾为要  生理上,肝主血,主疏泄,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两者正常,则髓海充足;若年老肾亏,或房劳过度、体弱多病,导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其养,发为眩晕。《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医学从众录·眩晕》:“肾主藏精,精虚者脑海空而头重。……乙癸同源,治肾之所以治肝,治肝及所以息风……”其临床表现多为眩晕,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腰膝酸软,多梦健忘;或伴耳鸣,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此时应滋补肝肾,濡养止眩,牛振英,王亮通过临床观察,提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效果较好。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具体选用天麻18g,钩藤30g,枸杞子18g,菊花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8g,茯苓18g,泽泻10g,牡丹皮10g,甘草6g等药物。

典型案例

刘某,男,59岁,农民。2008年3月21日初诊。

自诉近三月阵发性旋转感,视物晃动及视物不稳,常因头位和体位改变而诱发,伴阵发性黑朦、闪光感,内耳疼痛,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腰膝酸软。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求治疗,故来就诊。刻诊:眩晕,阵发性黑矇,肢体麻木。舌质黯,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肝肾阴虚,清窍失养。

治法:滋补肝肾。

主方:杞菊地黄汤。

处方:天麻18g,钩藤30g,枸杞子18g,菊花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8g,茯苓18g,泽泻10g,牡丹皮10g,葛根18g,丹参18g,当归15g,白芍18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8年3月28日二诊:患者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原方再进7剂后,上述症状消失。

(四)无不作,化通络止

杨老指出,瘀血的产生不一定导致眩晕,但由于气虚、气滞、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血行不畅,出现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瘀阻脑腑而至眩晕的现象或瘀血随血脉流行脑与精髓,使清窍被蒙,或瘀血内阻,气血无法上注于头,脑失所养,发为眩晕;心主神明,若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扰乱心神亦可致眩晕。此外,瘀血致眩,也可由上述三种证型经久不愈所致。《仁斋直指方》首先提出“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医家必读》提出“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其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健忘,面唇发绀,舌质黯,有瘀斑,脉弦涩。针对此类病症,杨老拟定活血通络,化瘀止眩之法,选用四逆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选用天麻18g,钩藤30g,白芍30g,桃仁10g,红花8g,当归15g,生地黄18g,川芎15g,怀牛膝15g,柴胡18g,枳壳12g,甘草6g等药物。

典型案例

李某,男,50岁,农民。2014年4月1日初诊。

主诉:间发眩晕7年,加重7。现病史:患者7年前因情绪而发头晕、头痛,于某医院查BP168/11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规律服用缬沙坦80mg后血压为140/90mmHg,头晕头痛症状稍有缓解。7年来间断发作头晕、胸闷憋气,晚上多发,近半年记忆力减退。近7觉头晕症状加重,自测血压180/98mmHg。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血瘀气滞、痰湿中阻证。

治法:活血行气,化瘀涤痰。

主方:四逆散合血府逐瘀汤。

天麻18g,钩藤30g,白芍30g,桃仁10g,红花8g,当归15g,生地黄18g,川芎15g,怀牛膝15g,柴胡18g,枳壳12g,瓜蒌皮18g,陈皮12g,甘草6g。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4年4月8日二诊:诉头晕、头痛缓解,仍时觉晚上头昏沉不适,二便调。原方加菊花15g继服7剂,告愈。

附:

  杨廉方(1944—),男,汉族,重庆市垫江县人,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名中医,2012年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至今已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杨老积极总结临证经验,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廖成荣,男,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麻钩藤饮并非高血压的专用方,低压高以调脾肾祛湿化浊为主
眩暈的治疗
辨治眩晕六法琐谈
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名医经验:罗铨教授诊治高血压病
心跳快喝一汤,心率100变70,正常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