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续编)》出版——整理者后记

    

记忆中,余自1994年山东中医学院入学接触张志远老师,直至先生九十八岁辞世前不久,他老人家二十余年形容、神思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直若六七十许人。总是神态怡然,从容淡定,行动灵活,二目炯炯,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手不抖,思维敏捷,记忆惊人,年轻人多所不逮,诚医中神仙人物!余每每赴济抱拙山房登门看望、求赐,纵横古今,谈笑风生,一二时辰诲人不知倦;或电话问安、请教,关注现实,见解中肯,数十年往事、人物历历目前。临终前三月,仍授课讲学;临终前二月,仍每周出诊合计七个半天;临终前一月,仍笔耕不辍,绝笔《桐阴消夏录》。临终前约一周,问:“哪天是立冬?”家人告知。立冬前二日,余榻前看望,执手良久,先生思维清晰。丁酉年立冬上午九点十二分,告别大千世界。

先生束发受书,在其父寒江遗翁星洲公(清末商科举人,德州人)、其业师耕读山人万老(清光绪间二甲进士,曾参加戊戌变法,苏州人)教导下,十七年私塾学文习医,前半生曾随儒道佛医门高人百余位老师学习。拜谒过恽铁樵前辈,与李重人、任应秋、裘沛然等友善,但谦逊低调、从不炫耀。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道经佛典、文集小说、杂文笔记、稗官野史,中医四大经典、历代医家著作,无书不读。著述等身,引经据典万余种,但讲座、带教、谈心,从不用讲稿、不“掉书袋”,只将其父、业师心传,及跟师所学,结合临床体悟,娓娓道来,质朴无华,融会贯通,突出实用。

先生接引后学,首重“德行第一”,提倡多读书,独立思考,尊古酌今,与时偕行,反对食古不化、虚华不实。以下先生面授、电话中反复强调者,录出自警,且流传供参考:

“我带学生,医德要占百分之七十。我要把他带到占百分之八十。”“我父亲有四句话:愿修功行,愿造上乘,愿得真谛,愿救众生。我的老师有三句话:名高必坠,居安思危,骄者必败。”“我的父亲,我的老师,都告诫我:绝对不搞名利!不羡慕荣华富贵。我遵循老人们的教导,看病、写书、教书,一辈子做老百姓。想学好医、同时真正搞学问,多从事临床、多读点书。眼睛要向下看,真正的高人多数在民间。”

“我的老师参加康梁变法的,戊戌政变后悬壶终身。我父亲的关系我拜他为师学医,那时候他老人家已经七十岁了。曾教导我:健康是福,小糊涂是福,当平民是福,不贫不富是福,吃亏是大福,当医生为人解除疾苦是享福。”

“我小时候很鲁笨,被人称‘小痴’。学问都是功夫啊!人才都是拼出来的啊!”“要博,首先要博,面打开了,日后自然就知道专在哪一门儿了。没有博,专不进去。”“多读书,宗教的书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要看,都是教导人向善的。我做人以儒家为主。”“多读书,但不要被书牵着鼻子走。不要被图书馆困住,要放开思想、打开笼子,不要在笼子里转,要让笼子为自己转。”

“老人们常说:走自己的路。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到见解啊。”“我一生不走回头路,往前看不往后看。”“一切都在变!得发展啊!抱残守缺,脱离现实,就被淘汰了!时代不同了,气候、环境、体质、饮食、药物、疾病……一切都变化了,你的方子也得变啊!不要刻舟求剑!医学是为人服务的呀!得务实啊!要发展前人经验、前人的学说。不要重复前人的路、落入既往窠臼,按图索骥,守株待兔,中医就不行啦!”

“我是一个郎中啊!从小跟家里学医,《医宗金鉴》起家,我是《伤寒》、《金匮》的底子。后来看的病多了,根据需要结合时方,最终走向了杂方派。”“我本族的伯父是北派伤寒家,我老师是南派伤寒家,我父亲还擅长温病,处方、用药、分量都不一样。不是一个模式解决所有问题,得根据病人辨证施治啊!”

“我的老师、我的师兄看病都快。病人一个等一个,没有时间一个一个讲解呀。”先生看病神速,望诊,号脉,扼要问诊,处方即出,疗效稳定。数十年坚持每周数日门诊,出诊、带教、定期讲座,从未迟到、缺课。获得第三届国医大师荣誉后,谨遵师训,更加谦逊勤勉,依旧清晨四点多钟醒后即起写作。门诊次数不减,“你不出门诊,老病人会想,是不是这个人已经不在了?得去!”患者增多,坚持不限号,“病人找来,你是大夫,不能不看。”直至看完最后一个患者,从出诊处送至山东省中医院住院病房。

“我写的东西不都是我自己的呀,大都是前人的呀!没有前人的梯子,我上不来呀!自己的东西有限呐、微不足道啊!”“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在书本上。写作有写作的逻辑,但临床是活的呀!”《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正、续编》,先生一笔一划,数尺稿本,凭记忆笔录下追随的、听闻的晚清、民国、新中国初期以山东为主的临床大家、民间医家的中医经验,以及先生对这些经验的灵活运用和个人读经典临证发挥。《正编》上、下册白皮,《续编》一册青皮,寓意“一清二白”。


先生布衣布裤,旧衣缝补穿几十年;粗茶淡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卧室一床、一桌、一椅,几枝笔、一撂纸,留下二千万字工工整整手写书稿,一切为临床服务,立足实际,不吹嘘,不空谈。先生风格果决,“我办事,是、不是,从不拖泥带水。”《精华录》简洁明快,缩写复诊。个别叙述,编者略行查考,出按权作提示。

“读书、看病,做个自由人,不受任何人、任何条件限制——自由人呐。”先生所赐最后一句教导。

 

图书馆古籍室编者

凝思沐手、馨香百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休息痢---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碎金录
第三届国医大师列传——张志远:志存高远修仁术,勤勉笃行励后学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碎金录
张志远证七十年金录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日知录
慢其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