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课堂】足太阳膀胱经,额,怎么评价呢,基本上包治百病了吧……

温馨提示



穴位比较多,请各位做好心理准备并预备好相关姿势,不要躺下看手机,如果非要躺着看,不要看睡着,砸到人怎么办,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啊。


足太阳膀胱经临床常用穴位

天枢本草


 

 

1.睛明

功效:泻热明目,祛风通络。

可治疗一切眼病

对比:

睛明→太阳经→主表,主开→针刺宜浅

四白→阳明经→主里,主阖→针刺宜深

②急性腰痛

技巧:沿指甲面进针,可颤针,但相对来说不能做手法。

 

2.攒竹

可替代睛明穴。

针刺方向与治疗:

向上刺→治疗头部疾患

向下刺→治疗眼部疾患

横向刺→治疗眉棱骨痛(感冒的时候会出现)

 

3.玉枕

治疗目疾的要穴。可治疗视神经损伤,视皮质损伤,后脑受伤等。

平刺0.3~0.5寸,斜向下刺1.5寸。

 

4.天柱

本经项部唯一穴位。

治疗:

①外感病,后头痛,眩晕。

②项强。

③假性球麻痹,中风,吞咽不行。(天鼎穴亦可)

注意:平刺。(直刺过深会伤及延髓)

 

5.大杼

骨会。善治骨病。能够强筋骨。


治疗:

①灸大杼治外感,祛风解表。

②局部:头项肩背痛。

注意:斜刺0.5~0.8,其内部为胸膜腔和肺,不宜深刺。


背俞穴全部直刺,有效深度接近危险深度,经验丰富方可直刺。

 

6.风门

外感风邪首选穴。(多用灸罐)

 

7.肺俞

主治肺病和肺系病。

功效: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补虚。

治疗:

①外感所致肺病:咳喘痰,鼻塞。

②阴虚:骨蒸潮热盗汗。

③肺主皮毛:皮肤瘙痒,瘾疹。

④肺为水之上源:水肿

⑤劳病:虚损类疾病。(用骑竹马灸

⑥顽固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治法:肺俞+膏肓,化脓灸5-7壮)

 

8.厥阴俞

楼主

“三焦为阳气之父,心包为阴血之母。”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止痛。

治疗:

①心痛,心悸,胸闷。

(治法:厥阴俞+膻中

②咳

③呕吐

 

9.心俞

主治心神病变之要穴。

功效: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治疗:

①心神病:失眠多梦(心俞+膈俞,梅花针扣刺+拔罐一个月,一周两次。)

②心肾不交:梦遗。

③心为火脏:咳喘,吐血,盗汗。

④心胆气虚,心肝火旺,心脾气血,心肺气虚。

 

10.督俞

主治胃、心、胸部疾病。

功效:理气止痛,强心通脉。

治疗:

①循环系统: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内、外膜炎。

②胃炎,膈肌痉挛,乳腺炎,皮肤瘙痒,银屑病。

③脊柱源性疾病。(灸督脉、督俞。督脉为阳脉之海,主布散阳气。

④寒邪客督之顽固性胃病。

刺法:向内斜刺0.5~0.8,针感可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气胸,艾灸5-7壮。

 

11.膈俞

血会。

功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治疗:

①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病(膈下)。

②心肺疾病(膈上)。

③血证(血证要穴):贫血,吐血,便血,崩漏,衄血。

④潮热盗汗之要穴:灸崔氏四花穴(胆俞+膈俞)

⑤皮肤病之要穴:瘾疹,瘙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2.肝俞

功效: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治疗:

①黄疸,胁痛,脊背痛。

②虚证目疾。

③吐血衄血。

④眩晕,癫狂痫。

⑤木火刑金。(肝俞+肺俞

 

13.胆俞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治疗:

胆病,口苦,黄疸,呕吐,食不化,胁痛,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肺痨,潮热。

附:胆石症的总攻疗法:

B超确诊→给大柴胡汤+玳瑁、芒硝、杏仁→常规→耳针(毫针,耳电针)→给高脂肪饮食,加速胆蠕动→给硫酸镁。

 

14.脾俞

治疗:

①脾主化运失常:消化相关疾病。脾阳不振,怠惰嗜卧。

②脾气散精作用失常:水肿,黄疸。

③脾为生痰之源:咳痰多。

 

15.胃俞

治疗:

①胃脘痛。

②胸胁痛,带状疱疹。

 

16.三焦俞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三焦为水道。治水先治气。

功效:调理水道,利水强腰。

治疗:

水液代谢不利:水肿,小便不利,飧泻。

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

③腰背强痛。

注意:直刺0.5~1寸,不可深刺。

 

17.肾俞

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治疗:

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②肾气不固:遗精遗尿。

③肾阳虚:水肿。

④尿毒症(气功针刺双肾俞)。

⑤肾虚耳鸣耳聋。

⑥肾不纳气:气喘,少气。

⑦五劳七伤,消渴,五更泻(四神丸)。

⑧腰膝酸软。

⑨肾结石(刺2寸,针感传至肾脏,行针30min)

注:肾俞多用灸法。

女性冬季保健:肾俞配命门,灸。

 

18.气海俞

益肾壮阳,调经止痛。

 

19.关元俞

下腹部、腰骶部疾病的常用配穴。

功效:温阳逐寒,行气止痛,培补元气,调理下焦。

治疗: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小便不利,遗尿,腰痛。

多用灸法。

 

20.小肠俞

主治腰骶部、小腹、盆腔内脏疾病。

①遗精,尿血,带下,疝气。

②腹痛,泻痢。

③腰骶痛。

刺法:

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或向下斜刺2~2.5寸,针感扩散至骶髂关节,用以治疗骶髂关节疾病,治小便不利时必须深刺2~2.5寸。

 

21.膀胱俞

功效: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

①胞痹(癃闭)。(原理是提壶揭盖)。

配穴:

风池+风府+肺俞,毫针泻法,留针15min。

太冲+中极+三阴交。

②脊髓损伤、脑损伤、中风所致的尿失禁和尿闭。

③下尿道括约肌松弛,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针到病除。

 

22.次髎

功效: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主治腰骶,小腹,盆腔疾病。

月经,带下,泌尿系统疾病首选次髎。

刺法:

直刺1~1.5寸,可灸。

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传向骶部;

直刺2寸左右,使小腹内有热感,用以治疗经带诸疾;

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会阴部放散,以治疗遗精阳痿,小便不利;

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尾骶部放散,以治疗肛肠疾患。

 

23.委中

合穴,膀胱下合穴。“八溪”。解毒要穴。

治疗:

①小便不利,遗尿。

②腹痛,吐泻。(点刺腘静脉出血)。

③下肢解血毒:丹毒,瘾疹,疔疮。

 

24.膏肓

功效:补益虚损,调理肺气。

治疗:

①虚劳。(肺俞+膏肓,灼肤化脓灸)

②肺痨,羸瘦,咳嗽,气喘。

③肩背要穴。

 

25.秩边

治疗:

①下肢痿痹不遂。(针刺1.5~3寸)

②小便不利。

 

26.承筋

治疗:

痔疮。

②腰腿拘急疼痛(游泳、踢足球易发),拉伤。

 

27.承山

治疗:

痔疮。

②腰腿拘急疼痛,足跟痛,运动损伤。

 

28.飞扬

功效:清热安神,舒筋活络。

治疗:

①外感头痛之要穴。

②眩晕,鼻塞,鼻衄。

③痔疮。

 

29.昆仑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治疗:

梳理膀胱经气之要穴。头痛,项强,目眩,鼻衄。

②腰痛要穴。

③难产(孕妇禁针,刺之落胎。)

 

30.申脉

功效:清热安神,调和阴阳,利腰膝。

治疗:

①头痛要穴。眩晕,失眠,癫狂痫。(申脉+照海)

噩梦连连,面神经功能紊乱,面部有蚁行感→申脉+照海,补阳泻阴,调理脑中阴阳。

②眼病要穴。

③腰痛。

 

31.京骨

治疗:

①头痛项强

②目翳

 

32.至阴

功效:正胎催产,理气活血,清头明目。

治疗:

①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②矫正胎位的首选穴。(双侧艾炷灸,7~9壮,灸前用热水洗脚,舒适坐位,隔医用凡士林灸)

注意:孕妇禁针。



 

天枢本草

中药歌诀

经络歌诀

方剂歌诀

伤寒趣解

药膳制作

针灸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性赋
子午流注针经
足少阴肾经---循行及27腧穴功效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