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拔罐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亦多论述。起初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吸血排脓;随着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不仅火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已有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内外妇儿都有其适应证,操作简单,疗效迅速,颇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在里约奥运会上,很多运动健儿身上的罐印,更是让全界人民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拔火罐这一传统治疗方法。
拔火罐的作用
拔罐有温经通络,去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止痒,拔瘀血、拔脓、拔湿毒病邪等作用,应用广泛,针刺、灸法、拔罐共用往往效果会更好。在皮肤医学中,可用于疖肿、疔疮、痈、疽、癣类、湿疹、斑疹、荨麻疹、各类瘙痒症等病。拔火罐时,要注意观察分析拔出的异物,这可以帮助分析认识疾病的状态,无论是黑紫血或血块或罐子拔上3分钟后罐内冒出泡样或拔出稀水带粉血色泡沫,脓稠、脓稀,都说明疾病的深浅、轻重,对于进一步治疗有辨证价值。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拔一次,每日更换部位,10~20日为一疗程。
拔火罐的种类
陶罐
竹罐
玻璃罐
常用罐,质地透明,可以随时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
抽气罐
使用方便,安全,吸着力强,不易破碎。
火罐的吸附方法
1
抽气法
2
火吸法
有闪火法、投火法、滴酒法和贴棉法。最常用的是山火法,用长镊子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或纸条,伸入罐内燃烧一圈,随即将棉球或纸片抽出。迅速将罐罩在选定部位,此法较为简便安全。
3
水吸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利用沸水煮沸排出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子吸附在皮肤上,根据病情加入不同药物煮,使药物可以更好的渗入皮肤内。


拔罐方法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停留10~15分钟,然后将罐拔下。
常用方法,一般疾病均可以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以应用。
走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闪罐法,即将拔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刺血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损伤、乳痈等。
留针拔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
注意事项
1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2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拔罐在里约奥运火了,但你知道拔罐的基本常识吗?
拔火罐注意事项 6大好处有效调节身体
经常拔罐的你知道怎样可以在家正确拔罐?拔罐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针灸学:拔罐方法与注意事项
三棱针疗法
“吸筒”能逼出水泡、瘀血,是大病前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