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姓的孝道文化


当代姓氏文化专家普遍认为,孝道文化是黄姓文化的特色之一。黄姓的孝道文化,乃由东汉黄香开创,宋代黄庭坚殿其后。黄姓子孙世代多能继承孝道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因而,黄姓得以成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典范之一。


俗话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儒家创始孔子曾说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是一个人行仁处世的开始或根本。“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在古代,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重视和提倡“孝”文化。尤其是在汉朝,皇帝们都特别提倡孝道。所以,黄香得以因孝行而闻名于世,倍受当时的人们所推崇。


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是被世人推崇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著名榜样。在二十四个具有典范意义的孝子中,黄姓就占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黄香,一个宋代书法家黄庭坚。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黄香、黄庭坚两个典型外,黄姓中稍有名气的孝子还很多,譬如晋代有东莞人黄舒,唐朝有贵溪人黄舟、歙县人黄芮,宋朝有黄观象等等,数不胜数。


东汉王朝的黄香是黄姓孝道文化之开创者。黄香是江夏郡安陆人,从小就是一位文化名人。虽然他做官做得并不大,最高职务也只是魏郡太守,顶多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的人生有两个亮点,第一个是“孝”。黄香九岁时,慈母早逝,因爱母及深、为子及孝,他在母亲过世后哀痛过度、伤心欲绝,终日哀思啼哭,以至身心憔悴,差点支持不到守丧期终,乡人称为至孝。他对父亲也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驱赶走房中的蚊虫;冬天他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邻里听说黄香的孝敬父亲的动人事迹后,一致将他当作“孝子”典型来宣传,因而黄香遐尔闻名。当地的太守听说他孝敬父亲的典型事迹后,对黄香赞不绝口,并召他做“门下孝子”。第二个是黄香有文才。黄香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的首都称誉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国家图书馆)读书。东汉元和元年(公元84年),汉章帝在皇宫的中山宫邸为千乘王刘伉举行弱冠大礼,特邀孝子、尚书郎黄香参加。在典礼过程中,汉章帝把黄香介绍给王子皇孙时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者也”。顿时,与会的王子皇孙听后无不改颜、肃然起敬。此后,皇帝还曾御书“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匾额赏赐给黄氏家族。在古代,能够受到皇帝特意褒奖和御书赏赐这样高的荣誉的官吏并不多见。因而黄香给他的家族增添了莫大的荣誉,也提高了其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黄香的孝行为历代世人所推崇,所以被尊为中国传统孝道的著名典范。在《二十四孝图》中,黄香以“黄香扇枕”名列二十四孝之一。而在《三字经》里,人们更是把黄香当作中国孝子的第一典范,所以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语句。在古代,尤其是在《三字经》流行的时代,黄香的“孝”可以说有口皆碑、尽人皆知。


黄香为官勤谨,恪尽职守,清廉刚正,还以文章闻名。他的著作有《赋》、《令》、《书》、《奏》等五篇,可惜现今多已亡佚不存,仅有《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三篇,见存于《古文苑》中。


黄香之后,黄姓孝道文化代代相传,黄姓子孙们大都能继承祖先的孝道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所以黄姓孝子史书不绝。譬如晋朝时期,广东东莞的黄姓子孙黄舒就是一位大孝子。黄舒家境贫寒,但他不以此自卑,而是辛勤劳动,养育父母亲,在父母亲去世之前,尽力满足他们最后的要求。凡是父母亲心里想要的东西,即使远在千里也要找来。父母亲逝世后,黄舒起庐于墓上,坚持为父母亲守护墓庐。尽管深野无人,野兽出没,但是黄舒仍然安然处之,并坚持不渝。黄舒的典型事迹传播开来后,受到了政府的旌表褒奖。后人为了弘扬和继承他的孝道精神,特地给他修建了祠庙,把黄舒当作神来祭祀,称作“黄孝子特祠”。按照《礼记》的记载,只有有功和有德的人,才能有资格享受当地人立庙的“待遇”。明朝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曾写过一篇《东莞县晋黄孝子特祠碑》,以表彰黄舒的典型事迹。


到了唐朝,能继承黄姓孝道传统并且名垂青史的黄姓子孙众多,见于《新唐书·孝友列传》的就有资阳人黄昪、贵溪人黄舟、邵武人黄桓、泉山人黄嘉猷、歙县人黄芮等人。其中,最为知名的当数今安徽歙县潭渡黄氏的始祖黄芮。据说,黄芮天性纯至,对父母亲十分孝敬。有一次,继母抱病,各种医药都不奏效,快要死了。黄芮依据医学著作《本草拾遗》中人肉能治病的记载,割下身上的一块股肉熬成汤。黄芮忍痛熬好肉汤后,端送到病床前,亲自喂给继母喝下。果然不出所料,继母的病好了。父亲逝世后,黄芮号泣哀哭,昼夜不绝,并终身为父守墓。当地方官听说黄芮的典型事迹后,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于是对黄芮家庭旌表门闾,列名国史,所以黄芮能够被史学家写进唐朝的正史中去。黄芮孝敬父母亲,光大门庭,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与黄香一齐列入《二十四孝图》的宋朝黄庭坚又是一位大孝子。黄庭坚是大书法家、诗人、词人、文学家,当时就很有名气。在中国文化史上,他对后世的影响颇大。据说,黄庭坚天性笃孝,母亲患病多年,他始终坚持昼夜探望母亲。即使黄庭坚身为朝廷的大官、文化名人,仍然亲自每天给患病的母亲端屎倒尿,洗涤便溺器物。作为当时就已名扬四海的政府高级官员黄庭坚来说,能够有这样的孝心和孝行,十分难得。因此,黄庭坚被后人列入“二十四孝图”,成为了中国传统孝道的二十四个典范之一。


在黄庭坚所处的宋朝,资州人黄德舆因有孝行闻名于世,被列入国史,名见于《宋史·孝义传》。此外,当时的资兴人黄观象,也因有孝行被人称颂。朝廷特别下令赏赐黄观象粟帛,并免除其徭役。


在古代中国,黄姓祖先行孝道倍受世人称颂,黄姓便把忠孝当作传家之宝,以此要求自己和子子孙孙,因而孝道文化代代相传,所以黄姓历代都出大孝子,并且以孝道文化闻名于世,被史传、方志、家乘等文献记载的人很多,数不胜数。


据说,黄香的儿子黄琼,最先把“孝悌”列为家教。此后,历代的黄氏家族无不继承这一优良的家训传统。黄姓不但历代把“孝悌”列为家训传统,还历代对“孝”文化有独到精辟的论述。


孔子曾说过,孝敬父母亲和友爱兄弟是一个人行仁处世的开始和根本。宋朝的思想家黄震曾说过,最低的层次是奉养父母亲,并为之送终。其次是立身行道,为国家贡献才智。“扬名声,显父母”,即为父母亲和祖先争光,光大显耀门庭,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唐宋之际的黄峭公对“孝”也有很深的研究,他认为“孝”的内容很多,除养老送终外,还得不断向外开拓事业,积极进取,开枝散叶,发子发孙,兴旺人丁。因此有黄峭山送儿子们迁居外地的壮举。


黄姓能不断创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赋予“孝”的新内涵。古代统治者为了麻痹老百姓,宣扬明哲保身的思想,大讲人的身体来源于父母亲,在世的时候不能有任何损伤。因此,某些人害怕损伤自己的身体,见斗不劝,见死不救,贪生怕死,不敢维护正义。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曾撰写《孟子师说》,认为守住孝道如同守住国家的土地,父母亲给我生命,如果为捍卫真理与正义,为了国家和民族之长远利益,即使牺牲生命,也算是尽了“孝”。1991年,潮州黄姓的《黄氏宗谱》曾对“孝”又有独到的解释,说:“孝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而且更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潮州黄姓对“孝”的新认识,是黄姓“孝”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纵观中国文化史,古人对“孝”有不同层面的认识,但是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内容。宋朝的史崧曾引用古人的话说:“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可见,古人认为,孝敬父母,还得懂得医学知识。如果孝子读点医书,懂得医学知识,就能更好孝敬父母亲,改善父母亲的饮食起居,关心父母亲的身体健康,防患于未然,使父母亲晚年免受疾病的折磨。人的生命受之于父母亲,因此孝子在世不能损伤肉体。为人子而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争取长寿而尽养天年,也是一大孝。为人子如果赌博、吸毒,就是不孝。为人子而偷盗、抢劫、奸淫、杀,则是大不孝。所以,为人子不能违法犯罪,违法犯罪是不孝。为人子做人要善良、真诚,如果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弄虚作假,则是不孝。为人子要善于处理邻里关系,如果依靠权势或武力欺压群众,刁蛮不讲理,侵占他人权利,占人便宜,损人利己,就是不孝。为人子满口粗痞话,挑拨是非,故意恶语辱骂他人,就是不孝。《三字经》上说,“扬名声,显父母”,讲得很对,如果为人子能在事业上干一番成就,美名传播四海,则是一大孝。如果为人子而做恶事、坏事,以至于臭名远扬,则是丢父母亲的脸,为大不孝。父母亲辛勤创业,为人子而败坏家业,为大不孝。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就是孝。为人子做官如果贪污腐化,欺压、鱼肉百姓,败坏家族声誉,则是不孝。当然,正如前人所说的,为了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即使牺牲生命,也就是孝。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今天,千讲万讲,做一个现代社会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也是“孝”。


黄香“孝友无双”,开创我黄姓孝道文化,垂范万世。如果我黄姓子孙后代不继承黄香、黄庭坚等人孝道传统,丢掉“孝”这个传家之宝,则是十恶不赦的黄姓不孝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道·开拓·务实:可贵的家族精神 黄氏文化 贵州黄氏宗亲网
尽孝亲谣
孝理
《孝经》“移孝为忠”说的困境与超越
详解“行一次孝” | 黄石头
孝道[902]-[202]为什么中国要刻意的强调孝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