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点评[29]


《伤寒论》条文【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炙,二两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点评

此条讲伤寒阴阳两虚证,误用桂枝汤而致病变加重的救误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两种变症和治法。伤寒误治,大汗出后耗气伤津,出现厥、咽中干、烦躁吐逆的情况,急用甘草干姜汤以复阳气,重用甘草以缓急,干姜辛温以复中阳,使阳气复,津自生,厥逆自除。厥逆缓解后,重用芍药、甘草以柔肝缓急、解痉舒筋。胃中津液干,胃气不降,病人躁烦不宁,甚则谵妄乱语,用大黄苦下、芒硝咸软、甘草甘缓以和降胃气。如进一步发汗,将津亏阳亡,只能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清·唐容川撰《血证论》: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何以言水即化气哉?气着于物,复还为水,是明验也。盖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为气,又赖鼻间吸入天阳,从肺管引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如易之坎卦,一阳生于水中,而为生气之根。气既生,则随太阳经脉为布护于外,是为卫气,上交于肺,是为呼吸,五脏六腑,息以相吹,止此一气而已。然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之所至,水亦无不至焉, 故太阳之气达于皮毛则为汗,气挟水阴而行于外者也。太阳之气,上输于肺,膀胱、肾中之水阴,即随气升腾,而为津液,是气载水阴而行于上者也,气化于下,则水道通而为溺,是气行水亦行也,设水停不化,外则太阳之气不达,而汗不得出,内则津液不生,痰饮交动,此病水而即病气矣。又有肺之制节不行,气不得降,因而癃闭滑数,以及肾中阳气,不能镇水,为饮为泻,不一而足,此病气即病水矣。总之,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马有度/邹洪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中风也不能用桂枝汤?|《伤寒论》诵读「第35天」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9)——太阴病气机不利方证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12)搜狗网页
清·柯琴伤寒论第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伤寒论》29~3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