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性藏象

藥念yue,现代念yao,许多地方还是念yue。从本字上讲非常有意义,藥字下面是快乐的乐,音乐的乐,尤其念音乐的乐的时候,带个草字头就好像跟草药有个约会一样,治病的感觉,这里不代表快乐的意思,代表音乐,樂指自然界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有各种声调,随着不同的乐器产生不同的五脏六腑的效果,古代人用的繁体字藥更加形象生动说明了,中医的藥象音乐一样,运用了草木金石虫兽的特征来靠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平衡,运用五行的原理把它建立内在关系,利用本草的特性达到调节脏腑的目的,和驱邪扶正,调和气血,阴阳平和的目的,这是今天要讲的藥的问题。亼毉学也是建立在中医的基础上,但是有所发挥和发展。如果你有中医的临床经验,更开拓你的思路。

药性又称五性十味,是亼毉藥道的基础之一。亼毉學认为本草分类,寒热温凉平为五性,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辛甘酸苦咸、香淡涩麻臭为十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食的滋味可以通过口尝鼻嗅而感知。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将药食的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来解释药食的作用,具有祛邪扶正,标本兼治,味有所偏,性有所长的选择性治疗特性。

本草五性

问曰∶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答曰∶天地只此阴阳二气流行,而成五运(金木水火土为五运),对待而为六气(风寒湿燥火热是也)。人生本天亲地,即秉天地之五运六气以生五脏六腑。凡物虽与人异,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气以生,特物得一气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疾病,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吾身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盖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也,故神农以药治病。

公众号:藏亼门本草钥匙

五气,又叫五性,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平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对于气性的认识,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可知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文中还指出药性之寒热,是因气感之宜所形成,所以《本经》首先提出了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可见最早药性的四气,是以四时气候特征来概括药物性能的。

五气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性平看主治定阴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凉与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本草性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平性药,它是指寒热之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一般平性药物的功效主要通过五味和其他药性来反映出来。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这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水、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本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具体来说,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而寒凉药是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总之,寒凉药用治阳盛热证,温热药用治阴盛寒证,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反之,如果阴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必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引起死亡。故李中梓《医宗必读》谓:“寒热温凉,一匕之谬,复水难收。”

  由于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因此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缪希雍谓:“物有味必有气,有气斯有性”,强调了药性是由气和味共同组成的。换言之,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一般来讲,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物大都如此,如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有时气味同、又有主次之别,如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者其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则各有不同。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其味不同,而作用各异,如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再如桂枝、薄荷、附子、石膏均为辛味,因四气不同,又有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疏散风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降火等不同作用。又有一药兼有数味者,则标志其治疗范围较大。如当归辛甘温,甘以补血、辛以活血行气、温以祛寒,故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可用治血虚、血滞、血寒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一般临床用药是既用其气,又用其味,但有时在配伍其他药物复方用药时,就可能出现或用其气,或用其味的不同情况。如升麻辛甘微寒,与黄芪同用治中气下陷时,则取其味甘升举阳气的作用;若与葛根同用治麻疹不透时,则取其味辛以解表透疹;若与石膏同用治胃火牙痛,则取其寒性以清热降火。此即王好古《汤液本草》所谓:“药之辛、甘、酸、苦、咸,味也;寒、热、温、凉,气也。味则五,气则四,五味之中,每一味各有四气,有使气者,有使味者,有气味俱使者……所用不一也。”     

五气,就是五性,把草木金石虫兽的药分成五大类,这五大类就是五性。有的本草属寒,寒凉的东西,对我们清热比较好,有的属热,吃了这药人就会发热,阳气大升。还有的温温的,润润的感觉,还有的就比较凉,不是太寒就是凉凉的感觉,它不是种感觉,它是在治病的时候呈现出我们医生辨证论治之后的一种作用,作用效应人体的一种感受和中医表达某种本草属性的一种方式,用这种方式后人才能按照例略去理解去运用。如果没有这种方式,规律我们去学药,就会笼统,没有规律去遵循,那如何去把辨证论治结合?有的本草性味较平,不寒不凉,性温性平性寒性热性凉,在本草中药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许多人说四气五味不说平。性平的东西也比较多,如我们吃的食物大部分是性平的,苹果甘甜性平,许多人生病唯有苹果没有禁忌。小麦大米性平,性平之品才适合药食两用,可以长期吃,没有呈现明显的偏性和副作用的。五性是本草入门的最简单的概念。

五性与一年四季有关系。其实一年有五季,春夏秋冬,把最热的季节,小暑和大暑的这段时间为暑季。寒热温凉都有偏性,药就靠这偏性,以偏纠偏。许多本草的疏菜类,食物类比较性平。南方的暑季是种气候,这气候不一定要分南北区域差异,与太阳地球运行有关系,有个明显的节气特征,暑季应该象春夏秋冬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到长,收到藏,中间这个成熟期,酝酿期就是暑季,经过暑季的生长丰收,开花结果才会有秋收冬藏。生长化收藏,通过太阳的温度较高,湿度较高,暑季的基本特征,完成了一个植物从春生夏长的变化,可以开花结果,从稚嫩期到衰老期的变化,生长化收藏对应五季的关系。

一年四季是指导农业生产,遵循农业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人们为了生存,农业劳动方面。如果按照亼毉学和养生生命角度来讲,应该有暑季,对中医方面,养生方面,生命方面进入全面观察阶段,有非常重要意义。五季和五性有对应关系,但不要去刻舟求剑,比如说寒是很凉很凉的意思,凉至极点,见寒远寒,就是说在冬天不用过多寒凉的药,大寒之药,在冬天用大黄,黄连这种苦寒之品,会伤人的阳气,即使用也要小量用,这是用药之道。冬季比季寒,夏季热,春天温,秋天凉,暑季平,暑季只要我们保持不被太阳晒,其实温度也挺好的,只要不是暴雨绵绵也是也挺平和的。冬天与肾有关,夏天与心有关,春天与肝有关,秋天与肺有关,暑与脾有关。我们在小暑和大暑的时候容易伤脾阳之气,喜欢吃生冷瓜果,贪凉,这时脾易受寒湿,伤胃阳之气,再加上暑湿之气,暴雨绵绵,如果在阳光下暴晒,易中暑。五性和五季对应起来了,也和五行对应起来了。冬-寒-肾-水,春-温-肝-木,夏-热-心-火,暑-平-脾-土,秋-凉-肺-金。在用药过程中找出神奇的规律,见寒易寒,在冬天尽量少用寒药或者少量,我们经常发现肾阳不足,肾虚,很少有说肾受寒,寒症容易损肾阳,许多人肾阳不足,肾脏是冬天,古代人保护腰部和小肚子,防止肾受寒,现代青年人露腰露肚脐,早早就宫寒不孕,男孩就肾虚。要想不伤肾,少喝冰冻的冷水,生冷的东西。本草中生大黄,龙胆草是寒的,石膏是寒的,苦寒之药必伤肾。想保护肾经常喝温开水。

中医治病利用本草的偏性,用寒来制热,用寒性的本草来治疗人体过度的发热。如上火就是发热,高烧,燥热都需要寒性的药,寒药可以把人体过度的发热消灭掉,或者解缓。

热就是本草热性,见热愈热,不能在夏季吃太热的东西,如吃羊肉,附子片这些热性的东西,食物也好,中药也好,夏季吃过多热的东西如壮阳的,香燥的都会伤心。要想心脏好夏天少吃狗肉,羊肉,鹿肉,这些大热的东西,中药附子,一些壮阳的。越热心阳越受损伤,夏天属火,可以吃一些清凉的,清火的,如金银花,鱼腥草,猫须草这种凉性本草,绿豆,莲子芯清心火,夏季养心的季节。中医热性的药入心,促进血液循环,所以吃了壮阳的药脸红红的,喝了酒脸红红的,这就是促进心脏的功能加强收缩,心脏产生兴奋的感觉,如果心脏跳动缓慢,心气不足,阳气不足,可以吃点热的提升阳气。热性药治疗人体比较冷的病,有的人在夏季还手脚冰凉,盖被子,如那些风湿病,类风湿病,经常手脚冰凉,夏季可以用附子片是没问题的,身体缺乏热的东西。热性本草可以治疗阳气不足,寒湿积留的一些疾病,不要有见热愈热这种问题。温是没那么热,它是比较润的,有舒服感。昆明一年四季如春,罗浮山四季如春。温如春,不热让人舒服。春天要养肝,春天的肝需要清,舒,养。温肝补肝阳,肝阳不足,临床上很少有肝寒症,肝气不足。

凉是比寒的感觉要好一些,一种爽的感觉。秋季比较凉爽,温是三点水,凉是两点水,温的湿度要大一些,凉的湿度要少一些。一个叫温润,一个叫凉润,凉有凉燥,比较凉润但比较干燥,再加上刮风就凉燥了。温润温得很再加上湿气大,刮一些风带来水湿之气,形成了风温,有风温,春温之说。秋天有过度发凉,肺就会产生问题,有凉燥出现咳嗽症状。在秋天吃一些比较凉性的东西,只要不是过凉有利于秋燥的缓解。见凉也凉,秋天不能吃太凉的东西。秋天是瓜果秋收的季节,吃一些生的瓜造成腹泻,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天不能过度贪凉。受凉了要温通一下,用温的方法来治凉。如果这人温温的,用凉的方法来解决。这两者之间互相治愈,用温也可慢慢治寒,用凉也可慢慢治热。用温阳来散寒,用凉润来散热。发现用凉的方法来调热比较温和一些,用寒的方法调热比较猛烈一些,如一些重症,用寒药热药正好对逆的,凉的病比较轻一些,缓一些,不适合大寒大热的药,适合温温的药调理,有利于恢复健康。平入暑季,我们在夏天暑季时,经常吃一些性平的东西,茯苓,薏米,赤小豆,绿豆汤,比较平和,帮助脾运化水湿,在暑季要清淡,不要太多寒热温凉,不论食物还是药要较平和,脾胃才不会受损,脾胃强健,就会很少生病。 

寒热温凉对生长化收藏也是有关系的。温药具有生发的功性,中医本草的温药有补养的作用,补阳气的性质,主生发。在夏季时,属于长的时候,用热的东西往往促进人体的某种功能增强,如热的药物补肾阳的,实际上春药是过度提速和增速性功能亢进。还有长期过寒过热大辛大热的东西去体内寒湿,这些药明显热的特性。中药有附子,干姜,肉桂,丁香,还有巴戟,仙茅,淫羊藿,鹿鞭,这些都有些偏热。真正养生在暑季养脾,赤小豆,薏米,红豆粥,茯苓汤,比较平和的多喝喝,肥胖脾胃不好,体内水湿过多,一年中都没这两个月效果好,坚持喝两个月,许多病会自动变好,体质得到改善。秋季是收,是凉润,用凉的东西来收敛一下。经过暑季出大汗,首先凉润的东西调制,如梨,只要不过吃就行,许多果实类都是在秋季成熟,如大枣,多吃一些当季的水果,有利于肺。丝瓜也有点凉,秋季入肺。寒热温凉的特征性对本草也有这些特性,和中医辨证论治它们有一定的关系。看到本草要确定性质知道属寒属热,然后看病症中属哪类,某一脏某一季节,人的脏应于四季,和于五行,对应本草,把这些弄明白,再用本草,至少头脑有个概念,什么季节用什么药产生什么问题,这是本草的功效仅仅是一小点部分,记住这些规律,在临床中收获,才能用药恰如其分。冬藏就是尽量少活动,少出汗,少伤阳气。现代人不一样,运动,跑步,按中医来讲是不对的,一年四季都在活动,冬天应少出门。冬天应补肾阳之气,尽量不要出汗,拉肚子,不要过度消耗体力,否则会肾阳亏虚,不要汗流直背易伤肾,房劳不要过度,也会影响肾脏问题

藥道十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藥的四氣五味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1讲
治不孕不育的一味中药
中药药性理论之由来——中国中医药报
兽用中草药方剂与猪病防治应用(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