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士懋老先生谈用药——蜈蚣息风偶得

李士懋老先生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在本科时,有幸听他当时为研究生讲伤寒论,李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本科生,临床实习跟赵绍琴、秦伯未等老先生,毕业后于大庆油田总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精于脉学,临床常平脉辨证,立方论治,效果很好。

虫类药的使用,国内朱良春老先生、焦树德老先先等前辈都有很好的经验,今天学习一下李士懋老先生对于蜈蚣的临床应用。


蜈蚣息风之偶得

蜈蚣息风,本草中多有记载。《本草纲目》谓其治“小儿惊痫,抽搐脐风”。《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

据笔者临证之管见,蜈蚣用以治肝风,用量要大,一般20~40条。量小则效微或罔效。若用于虚风者,量不宜大,二三条足矣基本配伍为:蜈蚣20~40条,全蝎6~9g,僵蚕9~12g,生黄芪30~60g,赤芍9~12g,乳香6~9g。

蜈蚣配以全蝎、僵蚕息风之力更雄。配以黄芪者,乃借黄芪升举之力,托蜈蚣直达于巅。且黄芪“主大风”,量小则升,量大能息大风。加赤芍、乳香者,开破气血之凝聚,助蜈蚣之行窜搜风。

其他配伍可随症加减,如肝热者,可加龙胆草、栀子、丹皮;血虚者,加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阴虚者,加白芍、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夹痰者,加陈皮、半夏、胆南星、菖蒲;脉弦劲者,加牛膝、生石决明、生牡蛎;脉沉细而弦急者,加川楝子、姜黄以疏通气机。

关于蜈蚣的毒性问题,我们临床屡用,甚至每剂用至60条,亦从未见有毒性反应。1973年我曾以10条蜈蚣为粉,一次吞服,除有草腥味外,别无不适,头脑反觉清爽。1975年时,曾试用以蜈蚣为主的静脉注射液治疗癌症,因条件所限,先以自身试验。以1∶5蜈蚣液静点。连续3日。分别为30、60、100mL,无任何毒性反应。可见蜈蚣毒性很小。恰如张锡纯所说:“其性原无大毒。”关于用法问题,我们从来都是以全蜈蚣入药,不去头足,不炒不炙,以大者、生者为佳。张锡纯先生亦云:“愚凡用蜈蚣治病,而必用全蜈蚣也。”

病案举例

例1:安某,男,73岁。

1980年5月13日初诊:头摇手颤,不能持物,已然半载,日趋加重。静时稍轻,努力克制时,颤抖反更加剧。曾自服平肝息风之剂未效。诊时因颤抖而不能持脉,其子两手用力按住方可诊脉。两脉皆弦硬,苔薄腻。证属肝阳上亢,夹痰化风。

蜈蚣40条 全蝎9g 生黄芪60g 僵蚕12g

当归15g 赤芍12g 乳香9g 怀牛膝15g

陈皮8g 半夏9g 茯苓12g 菖蒲7g

胆星8g 郁金7g

连服7剂,风息颤止,原有之高血压亦平,随访3年未再发。

例2:任某,男,52岁。

1976年10月7日初诊:患高血压10余年。头昏脑涨,烦躁易怒,口苦耳鸣,心悸腿软,面色紫红。血压180~210/100~120mmHg。脉弦数有力,舌暗红苔少。证属肝阳化风。

蜈蚣40条 全蝎9g 僵蚕12g 生黄芪15g

乳香8g 怀牛膝15g 龙胆草9g 丹皮12g

赤芍12g 白芍15g 生石决明30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3剂后,蜈蚣增至60条。再4剂,症除,血压140/86mmHg。后予六味地黄丸连服3月,以巩固疗效。至1979年底,血压一直正常。

例3:王某,女,34岁,司药。

因进修考试落第,郁闷成疾。步履蹒跚,踉跄如醉,欲左反右,欲前反后,常撞墙碰人。手抖不能持物,进食时不能入口,常把饭菜送至目、颊,生活难以自理。曾3次到北京某医院检查,认为共济失调,但原因不明。服药颇多,始终无效,反日渐深沉,焦急异常。1977年6月12日求治于余。脉弦细。证属肝阳化风,肝血不足。

蜈蚣10条 全蝎9g 生黄芪30g 僵蚕9g

川芎6g 当归12g 白芍12g 甘草6g

10剂后症稍减。将蜈蚣增至20条,共服40余剂,复如常人。后用逍遥丸调理月余,巩固疗效。至今生活、工作正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士懋:蜈蚣无毒,治肝风用量要大
息风药蜈蚣的临证应用
李士懋:介绍一味无毒熄风好药,用量要大(蜈蚣)
中药蜈蚣性味归经及名医用药心得及临床验案
张锡纯用蜈蚣之六,毒性与剂量,李士懋经验,曾亲自吞服5条蜈蚣
皮肤病经验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