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庆祝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张伯礼:心潮永为中医澎湃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徐婧

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等一大批先进中医医务工作者。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重温张伯礼的英雄事迹,同时向广大中医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号召大家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深入贯彻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2020年,人们在电视荧幕上记住了这样一位老人。面对“为什么您回忆起来的时候情绪仍然激动”的追问,他取下眼镜,擦掉眼里流出的热泪。通过镜头,人们看到了他微霜的鬓角和爬满皱纹的眼眶。

张伯礼哭了。

张伯礼是谁?对于很多不熟悉中医的人来说,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直到他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为中医受誉”的名字——“人民英雄”张伯礼。

以他的抗疫故事为起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懂他。为什么总有人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对中医和人民爱得深沉。为什么总有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奋不顾身?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属于他的“星光”永远璀璨。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是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张伯礼许下的誓言。在抗击“非典”疫情时,他带领中医团队成建制接管两个“红区”,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72岁的他又选择来到武汉战疫的最前线。看舌象、摸脉象……张伯礼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此外,床位设置、床位间距、空气循环、患者吃饭情况……这些细节,他都要亲自考察过问。

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于去年2月19日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他调侃道,“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

有人问他:“您年事已高,是不是可以不必到前线来?”他说:“不!如果不严重,国家不会点我的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来,而且还要战斗好!”

在武汉的80多天里,他率先提出对4类人群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启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等,这些建议后来成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他主持建立的江夏方舱医院,是中医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创造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纪录。

凝聚了中医团队智慧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被纳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供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用。

疫情期间,张伯礼还参加了几十场海外连线。“分享中国经验,我们从不保守。”他希望中医药能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战胜疫情,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是张伯礼用实践总结出的抗疫经验。

离开武汉的那天,张伯礼在飞机上写下“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他知道,风雨过后,江城终于迎来了春天。

一年后的今天,张伯礼战斗过的江夏方舱医院已经完成标准化改造,变成了“大花山方舱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昔日熟悉的会议室、更衣室成为如今的接种室,方舱里陈列的抗疫展板,记录着发生在江夏方舱的故事……对张伯礼来说,江夏方舱医院在他的人生履历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医药现代化是我毕生追求”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张伯礼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20世纪80年代,张伯礼大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他认为,现代医学的很多前沿理念都和中医学异曲同工,如何提高中医技术将是研究的重点。

针对这一点,他组织了大规模健康人舌象调查,开展舌象客观化研究。通过坚持不懈的调查和分析,他终于建立起了舌诊文献库,并研制出了中医可用的系列舌诊仪器,开辟了中医诊断的现代化之路。

1999年,张伯礼主持参与的“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课题入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年,他率先提出“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他主持的“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他研究发现了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优选了配伍比例,提出了名优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模式,突破了千百年来凭经验组方的局限。2010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一例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迈出了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去年,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天津中医药大学。这标志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了国家级创新基地。而在此之前,张伯礼和团队埋头研究了20多年,创建了标准组分、组效关系、组分配伍、优化设计几个关键技术,构建中药组分库,为现代中药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时至今日,他依然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不懈奋斗。“我的毕生追求就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张伯礼说。

“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身上有多重身份。但对他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医者。

去年,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第二天,他就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诊室按时出诊。

年过古稀,他依然坚持每周3次门诊。他说,工作再忙,也要留出门诊时间,既是为了患者,也为了手把手带学生。如遇高龄患者和腿脚不便患者,张伯礼就让工作人员在一楼给患者找个房间,他下楼诊治,省去患者上楼的不便。

在学生们眼里,张伯礼一直是一个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医生。

为了不耽误看诊病人,他参加完学术会议后不顾疲惫,连夜乘坐20个小时的火车赶回诊室。

对于那些家境贫困的患者和家属,他千方百计减少费用。在用药好转后,患者和家属都动情地拉着他的手叫他一声“活菩萨”。

方舱医院休舱后,他每隔两个月就会去一趟武汉,因为那里有正在康复的病人。他希望他们彻底治愈,回归正常生活。

为造福患者,建立实验基础数据库,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反复测试。他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同事心疼他,阻拦他,他却说:“我是实验室负责人,就应该抽我的血。”

“我的人生格言是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张伯礼说,作为一名医生,只要身体允许,就应该坚持看病。

一双神奇的手,对症下药;一颗滚烫的心,装着人民。这就是医者张伯礼!

  编辑:王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伯礼:给中医一块阵地,打赢一场战役
72岁张伯礼:让中医药疗法在战“疫”中派上用场
张伯礼院士:基于中药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
天津增派78人中医医疗队驰援上海!张伯礼为他们送行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对防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汉方舱全部休舱!张伯礼院士谈中医抗“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