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不大教的56门必修课
本帖最后由 sch3391 于 2012-4-30 11:55 编辑

学校不大教的56门必修课




序言(1)

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想到的往往是学校:给孩子选一所名校呀,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呀,等等。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许多父母忘记了:孩子赖以生活的家庭也是一所学校,作为孩子的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生存的智慧,不能光靠学校。我甚至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才,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简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父母的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育合力的时候,认为有六种力量对孩子施加着影响:教师、家庭、学生集体、学生本人(自我教育)、课外阅读、街头结交。看,在这六种力量中,只有教师和学生集体和学校直接有关,而其..它的都是学校以外的因素(至少不完全属于学校)。而在另外四种力量中,家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父母也是教育者。
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学生的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也正是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总要朗读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父母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它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而最好的感染莫过于父母的言行。所以,本书在很多地方都强调父母身教胜于言教,也正是这个原因。几年前,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他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在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用**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老师的工作,或者说,他将把学校教育工作也当作自己的应该关心甚至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的分内事;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细小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长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


                  
序言(2)

今天,还想对这段话做个补充: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还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教育知识,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教育技能。作为一个从教近三十年的教师,我深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无论学校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实质上还是以“抓分”为“主旋律”。至于学生应有的“分数”以外的技能,更多的还是要靠孩子父母去培养。本书所涉及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能说学校一点都没有管,但至少还不是特别重视,远不如分数那样成为“硬道理”。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的重要命题“学会生存”,应该是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使命,显然不是仅仅靠学校就能完成的。因此,父母们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你现在是一无建树因而寄希望于孩子“将来比我有出息”,还是你已经在某个专业领域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就,你都面临一个重新的学习:懂得一些教育常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技能。在这方面,本书会给你有益的帮助。
毫不夸张地说,从某种意义看,父母的教育素质,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为自己孩子头疼因而四处寻找良方的父母,往往自己却不会做父母。这样的学生父母几乎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而且远非个别。我常常面对街头那些痞气十足的少年叹息——不是叹息这些可怜的孩子,而是叹息他们的父母。我长期与后进学生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连做人的一些基本素养都成问题,却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要彻底转变这些孩子,必须同时转变他们的父母,然而要转变已经是成人的父母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教育的遗憾乃至悲剧便产生了。而更大的遗憾和潜在的悲剧还在于,这些不良少年再过十多年又是为人父母!
还有一点让我经常叹息,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家庭教育,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怎么给父母提供一些教子“良方”,而且希望这些“良方”大多都是关于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的,而忽视了“怎样教会孩子生存能力(包括做人的道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而这个根本问题,在不少父母那里也没有解决。人们往往看重的仅仅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忽视了父母自身的素质。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现在的父母们应该“补课”,应该继续学习。我不能说这本书能够解决所有父母面临的所有教育问题,我也不能说本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灵丹妙药,但是,我相信本书对千千万万孩子的父母是有借鉴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们能够渐渐成为成功的父母;而唯有父母成功了,孩子才能成功。只有让孩子接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所受的教育才是全面而完美的。
请记住: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历史演变
名人家教格言
警惕软暴力语言让孩子很受伤
儿童教育心理学,如何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家校合作教育思想研究之一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
【教育读书】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