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一劳动节特稿】劳动者如何维权?
url:http://m.gmw.cn/2018-04/27/content_28534238.htm,id:28534238

务工时受伤、工作完成后拿不到报酬、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中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办?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怎样保留证据?哪些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伊州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众托律师事务所和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请专业人士为劳动者答疑解惑。

维权从签订合同开始

4月23日,记者来到新疆众托律师事务所,卢明亮律师向记者介绍了几起他所代理的劳动者维权案件。他表示,劳动者维权要从签订劳动合同开始。

2016年7月,一直在哈密城区打零工的甘肃籍务工人员老张了解到一家砂石厂在招人,工资待遇不错,最主要的是每天都有活干,自然每天也会有收入。简单地谈好价钱后,他就和另外几个同乡一起去了砂石厂上班。谁知干了几天后,在一次作业中,老张的腿部被砸伤,住院治疗时,砂石厂的负责人王某为其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老张认为自己受的是工伤,后续的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都应该由王某承担。

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卢明亮为老张的代理律师。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卢明亮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老张与王某存在劳动关系。仅有工友的证明证据不充分,负责人也不承认。“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想认定工伤,必须要先确定劳动关系,申请《工伤保险》,做工伤鉴定。”卢明亮说。因为老张手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受的是工伤,导致无法认定,最终只能协商解决,王某仅支付了部分的医药费就将老张送回了老家。

对此,卢明亮提醒劳动者,特别是从事矿山、砂石厂、采石场等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购买《工伤保险》,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都是一种保护,否则出现争议劳动者很难得到赔偿。

卢明亮介绍,他代理过的不少劳务纠纷案件中普遍存在几个特点:首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其次,工作做完后,没有经过清楚、规范的结算而是达成口头协议,在诉讼过程中不具有法律效力;一些雇佣关系中,在劳务费结算的单子上,只写有金额,没有提供劳务的具体时间、欠款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也给诉讼造成困难。另外针对60岁以上的劳动者,建议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商业保险。

市民梁某因为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还保留了相关证据,当他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情况就与老张大不相同。

今年48岁的梁某原是一家保安公司的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是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2015年7月正在上班的梁某接到公司要他回家待业的通知,梁某了解到公司不止他一人收到该通知就回家待业了。一直到2016年3月,他突然接到公司的电话,称已经与他解除了劳动关系,梁某失业了,自己的年龄也大了,想找合适的工作难了,一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家呆了几个月的工资谁来补偿?单位擅自毁约造成自己失业是谁的责任?想到这些,梁某来到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因为有劳动合同,还有工资单等证据,该案件得以在法院立案。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他在待业期间的所有工资,并支付违约赔偿金。

劳动者应提高法律意识

伊州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图片

4月20日,在伊州区司法局丽园司法所,所长肉先·艾拜杜拉正在整理近段时间所里接的案子。在基层司法所工作多年的肉先表示,基本上每周都要处理好几起劳务纠纷,纠纷中劳动者普遍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

今年4月初,十余名劳动者来到丽园司法所,他们原在城区一家足浴中心工作,不知什么原因负责人告知中心已关闭。他们还都住在足浴中心,因房租到期被房东赶了出来,工资也没拿到。

肉先说,因为负责人“消失”了,他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负责人欠他们工资。如果走诉讼程序,可能会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受理。

他们当中有一名收银员,手里有1.9万元的营业款,大家想将这些钱平分。肉先及时制止了,她表示,这些钱仍属于足浴店法人所有,不能擅自动用。

经肉先与足浴中心其他负责人沟通,对方表示同意将这些钱用来支付一部分工资,并出具了证明。此外,还写下欠条表示会尽快支付剩余工资。“如果以后走诉讼程序,这些证明将成为有利证据来保障他们的权益。”肉先说。

另外,那些在劳务市场做散工的劳动者更要提高法律意识。

今年45岁的方某来哈密务工多年,经常在一些市场门口等活,也曾吃过亏。

2016年,他接过一个活,做完后,雇主说当天先不结账,明天还有活让他们几个接着干,干完一块结工资。事后雇主开车把他们送回劳务市场,结果等了几天雇主根本没有出现。到司法所寻求帮助时,他连雇主的名字和电话都不知道,也无从调查,只能吃个哑巴亏。

今年3月初,方某和另一个同乡给一个雇主干完活后,雇主没有及时结账。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方某要求雇主写下欠条和联系方式。后来雇主虽企图想赖账,但在证据面前不得不将工钱结清。

“到所里来处理纠纷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的劳动者,他们只顾着干活挣钱,其他啥也不考虑。”肉先说。尽管每次工作人员都会给他们做法律宣传,但还是有一些劳动者会忽视。所以劳动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未完,请看下一条

记者王会娟 通讯员董丽艳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catalogs:116459;contentid:187069;publishdate:2018-04-27;author:熊宪斌;

来源: 哈密零距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情形不属于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管理法律意见书
劳动争议篇|劳动关系界定
2011年2月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
警醒!北京劳动争议十大案例权威发布
劳动合同法修改:双倍工资赔偿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