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了十年思维方法,我经历了这些思维转变

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经历很多转变,比如知识的改变、技能的改变、观点的改变等。但这些都比不上思维方式的改变来得深刻。

我研究各种思维方法已经超过十年了。研究思维方法越久,我经历的思维转变就越多。我的新书《深度思维》中详细讲解了这些思维方法。这篇回答将提取书中的小部分内容,讲述三种重要思维方法,它们都是我十年研究的结晶,都曾在某些关键的决策和项目中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一、从直接关注单独的事物,转变成研究事物整体生态

二、从基础的优劣分析,转变成基于兵法思维的局势分析

三、从依赖单一的思维技巧,转变成多思维方法的综合使用


1

直接关注一个单独的事物,转变成研究事物整体生态。

根据我们的本能,如果我们对某个人事物有兴趣,我们就会直接去思考它本身。比如公司的领导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总会忍不住去猜想:领导在想什么?领导的意图是什么?比如我们需要巴结某个客户,就会去思考,客户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搞定他?

这种直接关注事物本身的思路,看起来非常正常,很符合我们的本能思维习惯——但是它不怎么好用。

经过多年的训练,我学会了一些新的思维能力——为了搞懂一个单独的人事物,要去研究人事物的整体生态。而所谓生态,就是指事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想要搞清楚某个领导的意图,不要仅仅思考这个领导,还要思考这个领导所处的生态。我们要去思考,他周围有些什么?他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怎样?这个生态会影响领导的思考和想法。

我之前还在某个公司部门上班的时候,公司对该部门的绩效考核很不公平,把该部门创造的绩效转移到其他部门,然后说这个部门没有业绩,所以奖金很低。这让该部门的人很不满,部门领导也向老总反应了这个问题,要求提高奖金比例。

反应完毕,老总是否会答应呢?

有人觉得,可能还是不答应,小气就是小气——但这种想法其实只是猜想,你怎么知道老总一定不答应?当时其实也有其他部门申请提高奖金成功的先例而且老总的人品其实还是蛮好的,应该不会做出特别无耻的事情所以当时部门很多人认为,这事我们部门占理,老总人也不错,这事肯定能成。

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只关注眼前、只思考单一事物,只思考老总对这个事情怎么反应。

而我决定思考整生态——老总处于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他与这些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首先我调查发现到,我们部门的利润是被转移到运营部门去了——运营部门的负责人就是老总的老婆。而老总的老婆,就是他生态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我推测,在老总的眼里,他并不是在欺压我们部门,他是真心实意的认为,这些利润就是运营部门创造的,与我们部门无关。这不是道德人品问题不是小不小气的问题,而是周围环境决定的认知的问题

接着我思考,老总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呢?除了他老婆之外,就是几个部门领导了(与基层员工还是有不少距离的)。那么这几个部门领导会给他产生怎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思考后我发现,这几个领导与老总并没有利益冲突,他们所在的部门并没有奖金分配不公的问题,所以他们从来就不会表现出这方面的不满。于是我推测,老总受他们影响,可能会觉得目前公司的分配体系并没有什么问题。

最后,我们部门的负责人也是老总公司生态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这个负责人是老总的一个老部下,多年交情,且性格偏弱。我推测,我们部门负责人对老总不会构成压力,基层员工的压力传到她那里会被弱化,反映不上去。

在综合思考了老总身边的整个生态后,我断定,这个调整奖金比例的事情肯定没谱。

果然被我料中。由于我提前很久料中了这件事情,当其他同事还在等结果的时候,我就开始提前运作,筹划申请资源开辟一个新的部门了——最终,这个部门的问题就不会影响到我了。

这种通过宏观生态来推断微观个体动向的应用案例非常多,大家可以自行观察体会。


2

从基础的swot分析,转变为基于兵法思维的局势分析。

早年经常做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风险、机会),用多了以后发现有问题,很多时候其实并不好用。比如,一个重大选择中该选哪边,你经常分析出来发现,两边各有优势劣势或者两边都很平淡没什么明显的优势看不出谁轻谁重,依然不知道怎么选

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准备从事新媒体方面的工作,他手里有两份offer:一份是北上广某民营公司的机会,一份是老家三线城市的某国企的媒体岗位机会。不仅工作内容类似,更奇葩的是,甚至连工资也类似!由于一线城市物价明显高多了,所以实际上,老家三线城市的收入反而更高!

那么他该如何选?

如果你做swot分析,会分析出两边各有优势,当事人可能既有点想出去闯一闯,又有点想在老家发展,举棋不定。于是这个swot分析等于白做了,依然不知道怎么选。

后来我发现,孙子兵法中有一种思维方式,刚好可以解决这种抉择问题——致人而不致于人

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穿透风平浪静的表象,识别隐藏的风险;也可以覆盖一般的利弊,直指真正的关键点。

致人而不致于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致于人,是指你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哪怕当下没有明确的利益损失,但实际上就是局面不利未来很有可能会的出现实际的损失

所谓致人,对应的,就是指让别人处于上面那种不利的被动状态。

比如,战争学中有个战术叫围点打援,我和你打仗,我围住你一个城池,但是又不强攻,这时候你怎么办?要不要调动另外一个城的兵力去救?

你去救吧,那我就半路打伏击,在你救援的路上以逸待劳等你,还要提前挖个陷阱什么的;不去救吧,万一城被我打下来了呢?更可恶的是,你要是不来救吧,我天天拿个大喇叭对着城里面的人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老大已经放弃你们不来救了!赶快投降吧,我们缴枪不杀还有优待!……”说不定整个城就白送给我了。

这样,虽然我们两边还没正式开始打仗,还没有发生实际利益损失,但你就已经莫名奇妙的陷入了被动,感觉快要输了!

这就叫致于人了。当然,这是个比较浅显的致于人,是可以化解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就是一个破解法,而且破解的非常精妙,造成了反制。我围你的城,你直接领兵攻我的首都。我要是不回救呢,万一首都没守住我就完了;我要是回救呢,那之前花了大把人力物力围城这么久,不就白围了?现在就轮到我被动了。


这种被动与主动的核心是什么呢?我思考了多年以后发现,主动权的核心是选择权。所谓致于人,就是看上去有的选,实际上没得选。为了达到不致于人的效果,你要经常处于一种有很多选择的局势中。《孙子兵法》里,把这有很多选择的形式叫做“通形。通者彼可以来,我可以往,无碍也

只要你时常处于通形中,长期来看,你就会有巨大的成长,得到巨大的好处!

哪怕当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只要你时刻保持选择,当利益出现在其他位置时,你就可以随时出击去争取利益;当危险来临时,你可以随时逃走——因为通畅,来去没有阻碍,所以既方便争利,又方便避险。

兵法思维告诉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要常常选通形,这样才能保持不致于人的状态。


现在,我们再回到之前大学毕业生的那个案例中,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看看吧。做新媒体的工作,不论是呆在老家公司还是去大城市的公司,哪家公司都有可能发展的好,看上去没什么问题,而且老家还更轻松些。

可是如果发展的不好呢?你会发现,如果去大城市的一家公司发展不好,那就换一家其他公司就行了,选择很多。而呆在老家的公司的话,如果出了问题公司没发展好,那你就很被动了——老家三线城市根本没有其他的新媒体类型工作!

按照兵法的话说就是:如果选择去大城市做新媒体行业,就是选了通形,可进可退;而在老家的国企做新媒体岗,就是不通了——选择性很少。所以,在老家呆着风险更高,而出去打拼其实风险更小!


这种分析,就比一般的swot分析更加深刻了。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领悟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厉害,并依据它进行关键的抉择。目前为止,所有的关键选择可以说都选对了,兵法思维,功不可没。

在我的新书《深度思维》里,专门用了一章来讲解兵法思维,除了上文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以外,还有更多其他内容,这里就不多说了。


3

从依赖单一思维技巧,转变为多思维方法综合使用。

很多人都有一种秘籍型思维——指望某个单一技巧,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用,乃至创造奇迹。比如,假设你创业失败后愁眉苦脸,突然看到某个营销大V说:“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懂写文案!学我的文案课程,让你的产品销量增长10倍!”然后你就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去参加他的文案课程,当做救命稻草一样,就指着它咸鱼翻身了。

再比如,很多搞思维导图培训的人会声称,学会思维导图以后,工作效率提高十倍,年薪百万不是梦。很多人也信了,就指望着用一个思维导图去改变人生命运。

这些就是典型的秘籍型思维。


最开始研究思维方法的时候,我也会惊叹于某些思维方法的精彩和奇妙,而常常对其抱有极大的希望。比如最初我研究的是批判性思维与深度逻辑思维等方法,觉得它们太厉害了,能够看透很多骗局、表象,常常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于是心底难免产生一种感觉:我已经掌握了这么牛逼的思维方法,我一定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结局呢?当然是不行啦,揣着这些思维技巧,一样当了很多年的屌丝。

是不是这些方法没用?或者我学错了呢?也不是。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逐渐明白,现实世界的问题如此复杂,根本就不是一两种思维方法能够的。比如说为自己规划一条职场晋升道路,或者找一个开创事业的方法等,绝不是一个批判性思维或者结构化思维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逐渐反应过来,复杂的人生往往需要很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综合处理。既需要有思维的技术,也要有思维的格局。

比如你想找到一条最好的职场成长路径,是不是既要做好平时的任务,又要选择长期发展的方向?做平时的项目任务时,为了能搞清楚客户和领导的意图,你需要换位思维;为了弄明白项目的本质,你需要思维逻辑链条(即深度逻辑思维);为了提高团队沟通的效率,你可以用到六顶思考帽的技术;而为了在具体的实操过程中把项目的细节真正做得具体到位,你又会从流程思维当中受益。

而规划长期的发展方向,你又需要用到多种格局类思维——那些能帮助你站在更高层面上、做出关键选择的思维方式。比如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你肯定要用到大势思维;为了平衡不同选择的风险与机会,你又需要用到上文提过的兵法思维;而面对眼花缭乱的世界给出的种种诱惑,你还需要有慢即是快的思维哲学理念。

你看,职业发展、人生成就等真正重要的事项,哪是简单的一两种思维方法就能搞定的呢?

我花了十年时间,研究了上百种思维方法,然后从中挑选出9种最重要、最实用的、能够给大部分人带来最大帮助的,写成了我的新书《深度思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思维的技术,下篇思维的格局,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生态思维、兵法思维以及换位思维、思维逻辑链、流程思维、大势思维等,就在《深度思维》中有详细介绍。

我研究了十年的思维方法,提取出最精华的部分,现在你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看完了;

我花费无数金钱和心血研究出来的结果,现在你只需要用一餐便饭的钱就能买到了。这本书的内容能否帮到你呢?如果你的问题是:

  • 缺乏深度思维能力,遇到事情没法多推算几步、看到本质;

  • 不知道客户、领导、朋友在想什么,费力不讨好;

  • 做事效率低下,无法管理多项工作;

  • 容易陷入局部细节,对项目、事业缺乏宏观战略认知;

  • 对人生感到迷茫,无法做出正确的关键选择(考研、跳槽、创业等)

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你而写。

文末再放一个福利:《深度思维》在京东、当当轮流做活动,大家可以在两个网站各自看看,然后找做活动打折的那一家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鉴“读象法”(1)
《深度思维》:真正束缚你的,是你的“低层次思维”
领导活动顿悟四题
学习篇-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Xp's Blog-良好的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