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瓜送灶好运到 祭灶习俗知多少

     N海都记者 林涓

见习记者 吴雪薇/文

马俊杰/图

街头巷尾挂好了一串串红红的小灯笼,热闹的年味愈来愈浓了。在除夕来临的“正日子”前,本周末还将迎来南北方的“祭灶”。

那么,南北方的“祭灶”有什么区别呢?又各有什么习俗?记者采访了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

南北方祭灶差别大

邱登辉介绍,北方的“祭灶”也叫“小年”,南方的“小年”则不同,例如,福州农历除夕的前一天,才是真正的“小年”。福州人将过小年称作“做小岁”,是大年的前奏,像是过大年的“带妆彩排”,挂灯笼、祭祖先、放鞭炮、玩烟花等。“福州的祭灶则仅是祭灶王爷,与过小年没有关系。祭灶虽是全国性的民俗活动,但南北方仍有很大差别。”

那么,为什么北方将过小年和祭灶融合在一起了呢?据传这事与雍正皇帝有关,每年腊月二十三,雍正都会在坤宁宫祀神,大家都知道四爷素来节俭,所以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就这样上行下效,宫中、官府的人过小年也顺便祭灶了。

南北方的祭灶时间不一样。北方祭灶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祭灶有三种可能:“官三民四疍民五”,说的是在古代南方祭灶时间,官宦之家为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在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则在腊月二十五。“腊月二十四祭灶的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邱登辉说,现在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福州也有人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此外,南北方的祭品不一样。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中国传统认为,这天灶王爷要到天上去汇报各户人家这一年来的情况,所以多做点甜食,灶王爷吃了嘴里甜,就会多说好事,来年就更加甜甜蜜蜜。

“吃甜这一点南北方都是一样的。”邱登辉告诉记者,北方准备祭品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用麦芽、小米熬制关东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还有以精选糯米、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的麻糖。

福州“祭灶”讲究多

福州人“祭灶”必须准备的供品有哪些?

邱登辉说,一般是灶糖灶饼、甘蔗,还有蔗尾、白豆腐(豆官)、油炸豆腐(烰豆官)、菠菜、荸荠、福橘、腐竹等,一般十碗,碗数成双即可。未煮的菠菜要洗净,因为菠薐菜根是红色的,弯弯的,很像鹦鹉的嘴,叶子又是绿色的,所以名字很好听,名为“红嘴绿鹦哥”。豆腐要一分为二,一半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如金砖一般,一半保持白色,如玉兰片一般,名为“金砖玉兰片”。

这些供品中,蔗尾是万万不能少的,也就是甘蔗的末梢,这可是灶王爷骑马上天的马鞭。在众多精致的供品中,为何会出现平时“没人要”的蔗尾呢?这背后有一个穷书生奋发图强的励志故事。

邱登辉介绍,古书《闽都记》中写道:传说在宋朝,闽清人郑性之,家住魁辅坊(现为吉庇路),是一个落魄书生,腊月二十四这天,他没钱买灶糖灶饼之类的供品,只能到巷口向卖猪肉的老板娘赊了几两猪肉准备祭灶。想不到老板得知后追到他家,将锅里的猪肉捞了回去。这下祭品没了,无奈之下,他便到市场上将别人砍下的蔗尾捡回去作为供品,还写了一首诗:“一匹乌骓一只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意思是:“我很穷,祭灶没东西供灶王爷,你骑马上青天,我只有蔗尾,作为你骑马用的马鞭送给你吧!”随后,他便将这诗在灶王爷前化了。从此以后,郑性之更加努力,日夜发奋读书,35岁那年,他中了状元。“这虽然是传说,但体现了人不甘于现状,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拼搏精神。”邱登辉说道。

值得一提的还有,福州的灶君花(灶君画像)也与别处不同。每年的司命灶君并不是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名字,通常都是一些福州人传说中的贤人。祭灶完毕,旧的灶君花要撕下随金银纸箔一起化掉。送完“灶公”,还要“接灶公”。正月初四之前,要贴上新的灶君花。初四早上大家起床后,发炮、焚香,给灶公供上橘子、花生、瓜子、水果等,拜一拜,“接灶君”仪式就算完成了。“祭灶祭符图米管(量米用的竹筒)做香炉,元宝是奴摺(折),金库是奴糊。灶公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奴。保佑奴爹有钱赚,保佑奴奶福寿长。保佑奴哥讨兄嫂,保佑奴弟读书真聪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年不小,春节将至”——祝你小年快乐!阖家团圆!
【转载】全各地的祭灶传统习俗
家户大神——灶王爷
福州人祭灶必用的甘蔗尾,关于祭灶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明天祭灶,福州有哪些独特风俗
祭灶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