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早的电报学堂

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电信业已相当发达;然而中国尚且无电报通信,更不用说电报学堂了。直到1874年日本出兵侵占福建省台湾府恒春半岛南端时,被派驻台湾巡察的钦差大臣沈葆桢上奏皇帝,称:“在台湾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拟于闽台敷设电线的计划。为配合沈葆桢的计划,船政大臣丁日昌于1876年4月初在船政局增设电气学塾,即电报学堂。

船政局电报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该学堂由丹麦大北公司人员授课,主要设有电气、电信及制造电线、电报等专业。第一次招生32名,其中已在香港、广州学习过英语的学生有28名,学生年龄大多在18岁到21岁间。学堂设有一个轮机班、两个电报生班和一个预备班。课程除了英语外,还有实用电报学、电学和电磁学。这些近代科学技术课程对于接受封建教育为主的青年人来说,不可谓不重。但他们靠聪明才智,刻苦学习,很快成了合格的人才。

电报学堂不仅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学习,而且强调实践性的操作实习。如从8月1日起罗星塔一段的电线就由学生操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很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电报的各种知识。学校督办在11月写道:“学生在短期内学会了各种电报工分内的操作知识,有些还能熟练地发明码电报。”轮机班练习线路修理及外路工作时,还学习使用本专业的工具。只是好景不长,1877年底合同期满时,学校就关闭了。“支学习电线艺童光绪二年三月十四日起,截至光绪三年十二月底止,赡养饭食共银五千一百六十八两五钱一分六厘五毫”。学校关闭后,有的学生仍留在罗星塔线路工作,有的学生去台湾当工程师设置新电报线,其余留在福州船政局。船政局的电报学堂是近代中国以来所设立的第一所电报学堂,它的出现,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电报人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公千古流芳,李鸿章就要遗臭万年?
张祖仁说于福建船政局与马尾船政学堂
[转载]很可能是北洋电报学堂的遗存(备忘)
中国高等教育的萌芽——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
(2)[转载]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电讯事业
大清国电报业是怎样建起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