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普洱市茶业局   杨显鸿

                       

一、普洱市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

普洱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列为全市茶、林、电、矿、文化旅游5个支柱产业之首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打造 “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全市共有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8.2万亩,现代茶园146万亩,茶区覆盖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及农户23.88万户、130余万人。2012年全市现代茶园面积146.2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23.18万亩(较去年同期116.6万亩增5.64%),无性系茶园面积70.84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53.70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1.80万亩。毛茶总产量达78702.3吨(较去年同期60835吨增29.37%),加工成品茶34557.2吨,其中绿茶16507.2吨,红茶1756.6吨,普洱茶16293.4万吨。总产值达60.38亿元(较去年同期36.19亿元增66.84%),其中农业产值22.48亿元(较去年同期14.61亿元增53.87%),工业产值31.25亿元(较去年同期17.96增74%)。初制所1164个,其中主要加工企业142个。茶产业呈现出了健康有序、好茶好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是提升茶叶品质的基础

    茶叶已成为全球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 )中消费量大、深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保健性饮料。其品质的高低 ,除与加工技术相关外 ,更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为此 ,各产茶国都把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茶叶品质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和根本性农业措施。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主要物种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一种高效益的人工农业生态系统。它可以充分发挥人对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 ,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种多样的茶园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各种生态资源 ,从而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市146万亩现代茶园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建设,不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物种单一,使茶园自然生态调控功能被破坏,灾害抵御能力低,茶叶自然品质受抑制。生产中,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农残”问题十分突出。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就是要以现有茶园为载体,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园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源头上把好茶叶原料质量关,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生产绿色、有机、生态、安全、优质的茶叶产品。建设生态茶园有诸多好处:一是有利于茶园植被的恢复,改善和促进生态的平衡;二是有利于茶园有益生物的繁衍,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三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四是有利于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态效益,提高茶叶质量,确保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既对产业负责,又对农民长远利益负责的基础性工程,是健康消费的需要、是群众致富的需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市委、市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这么大的力气实施这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通过生态茶园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全市的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为加快普洱茶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是做大做强茶业的途径

 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是在全国率先推行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是对现代茶园建设理念的一次变革,是对自然、生态理念的回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推行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有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采取强有力措施,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推动全市茶园建设向生态、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促进我市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做大做强茶产业的一项重要途径。

(三)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是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大事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消费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品质和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欧盟发达国家都明显地扩大检验农药的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过来这几年,我们茶叶产量不断增加,但出口得却很少,只有思茅祖祥高山茶业公司和西盟大黑山茶业公司少量出口,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茶叶农残超标,达不到欧盟、日本等国际标准,根本走不出国门。针对这种情况,建设生态茶园,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茶叶品质已十分必要和迫切,成为生产无公害茶叶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生态模式将普洱建成国家绿色经济有机茶示范区是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丰富了“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内涵。

    生态茶园建设是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的延伸及发展。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含了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的各个种类的茶树居群类型,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重要的茶文化传播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适应的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普洱茶所生长的环境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农业文明遗产系统。普洱市森林覆盖率达67%,原始森林中分布着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有树龄2700年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还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这些均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这些野生茶树群落是茶叶原产地的活化石,是茶叶的种质资源库,是普洱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生态茶园建设继承传统,完善了茶叶种植体系,既是对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物种等遗传资源进行保护,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丰富了“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内涵。

(五)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是更好地弘扬茶文化和推进庄园经济发展的举措。

    生态茶园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对野生古茶树做为种质资源以研究保护为主,对栽培型古茶园采取留养结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现代茶园实施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技术改造,对部分无人扶管、具有古茶资源的现代茶园按每亩留养160株茶树实施高密度留养,打造访古茶园景观。茶庄园结合“景观茶园、加工车间、宾馆酒店、休闲度假”四位一体的庄园理念建设,将周围古茶园、古村落、文物古迹、文化景观纳入茶庄园规划中,有利于推动茶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村落文化的保护,能够更好的弘扬茶文化。通过茶庄园建设,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茶叶原料基地,促进茶旅游文化的发展,对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经济,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普洱茶品牌,增强茶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探索茶庄园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怎样促进普洱市茶产业发展

(一)第一步在茶园里种上多品种覆荫树。

 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按“三年全改造,两年全覆盖”的总体目标,由市、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引导群众和企业投工投劳,从2010年起,用三年时间将全市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为打造普洱茶叶的品牌优势打牢原料基础,到2015年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管理茶园86万亩,有机茶标准管理茶园50万亩。在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适度规模,达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原则的基础上,用两年的时间,千亩以上的茶园村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提高规模化种植管理水平和茶农组织化程度,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使分散在农户手里的茶园实现规范有效管控。

(二)第二步就是进行高密度留养。

    高密度留养茶园改造,在全市有性系茶园范围内实施,按仿古茶园模式营造茶树自然生态环境,首先挖掉衰退和种植过密的茶树,改造成每亩留养茶树160株,自然放养形成合理采摘树幅并根据茶树喜阴湿的特性引进樱花、水冬瓜、木姜子等原生树种套种在茶林中,目的是给每株茶树腾出足够的生长空间,减少茶树对肥料的依赖,恢复茶林里及茶园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和立体生态系统。高密度留养茶树先从副厅级样板点做起,逐步推开。

(三)控制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内施用。

茶园病虫害实施生态防治,控制茶叶农药残留;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了茶叶农药的残留。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利用植物的抗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种间信息物质等进行立体综合生物防治。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在生态茶园施肥应根据有机肥特性、茶树生长的规律、土壤性质合理科学施肥,茶园内有空地的地方套种绿肥,促进生态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我市茶叶原料基地质量安全,巩固生态茶园建设成果,我市下发了《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茶园严禁使用违禁化肥农药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督查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使用的通知》到各县区,要求各县(区)高度重视违禁化肥农药在茶园上使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茶叶企业及茶农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辖区内违禁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茶办、农业、质检、食品监督等部门积极参与清理、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茶叶用药安全;二是对在茶园内发现使用违禁化肥农药多次不听劝告者,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对不听劝告和屡教不改依然我行我素者,可采取通报形式,让其产品没有市场;扶持的茶叶企业和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发现在茶园内使用违禁农药的不再给予扶持和项目申报;已申报项目的发现在茶园内使用违禁农药的,取缔项目申报。今后将制定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加强茶园农残抽查监管工作,一经抽查到在茶园使用违禁农药情况,采用警告、列黑名单、下发公告、退市等强制措施,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四)做好茶叶技术培训。

    聘请知名茶叶专家到县区对茶叶种植技术、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科学采摘、茶叶规范化加工示范、普洱茶仓贮、古茶树保护、初制所标准化、国家茶叶标准知识等进行系统培训,并现场进行了实际操作,让参训人员掌握茶叶技术要领,学会新型制茶方法和技巧。通过茶叶技术的系统培训,将使茶农们掌握茶叶生产技术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茶农们科学种茶水平,促进茶农“学技术、用技术、当能手”,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全县农业发展后劲。通过技术培训,使茶农和企业熟悉从“茶园到茶杯”的全套生产加工管理技术,确保进入市场的茶叶产品质量稳定上乘、口感风味俱佳、安全卫生健康。

(五)进行初制所改造建设。

由于目前我市茶叶初制所部分存在不规范、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初制所,按照标准化建设、清洁化生产、庄园式标准的要求,建设109个上档次的茶叶初制所,确保茶产品卫生安全,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各县(区)严格按照《茶叶初制厂新建及改扩建基本技术方案》开工建设,根据地域、面积、加工能力不同,因地制宜地按庄园式、卫生达标的要求做好规划设计和建设,确保有文化上档次有特色。新建或改扩建补助30万元的,建筑面积要在1500平方米以上;补助20万元的,建筑面积要不少于1200平方米。各县(区)住建部门的规划人员到位指导,按照《茶叶初制厂新建及改扩建基本技术方案》相关技术要求规划,如贮青间应不小于400平方米,加工间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米,包装间100 平方米,晒台面积在300 平方米以上,配套仓库、住宿、食堂、品茶室等。各县(区)在加紧建设的同时要确保质量不走样不降等,一定要坚持标准,不得降低标准,不得应付,不得套取资金。项目建设完工后,市级将组织验收,对不达标的初制所不予补助,已补的要退还补助资金,不按要求建设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打造好茶叶品牌产品,做好市场营销。

普洱市以茶兴市的城市,最重要的事一定要“做第一”理念谋划茶叶品牌。当前塑造茶叶品牌,普洱市急迫必要的不是年年增长的茶园面积,不是越来越高的茶叶产量,也不是一串又一串的定量数据,更不是一堆又一堆的纸上谈兵,普洱市实施的生态茶园建设就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创新举措,在此基础上“普洱茶庄园”经济理念的提出,加速了普洱旅游产业既驻足茶叶,又跳出茶叶,通过各种特色的“茶庄园”如粒粒珍珠,充实整合普洱市景观资源,创造了别开生面的体验经济,形成地区唯一无二的差别化,而不能仅仅限于生态、绿色、有机等。不然普洱旅游难聚集人气、孕育财运,很难起到现实推动作用。从2010年起,普洱市将两年一届的“中国普洱茶节”改为一年一届,并在上海、北京成功举办两届,今年争取了“世界国际茶业大会”在普洱市召开,为普洱茶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从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起,每年对在推动科学普洱、功能普洱发展以及在普洱茶资源、品种、原料、加工、营销和弘扬普洱茶文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1名获得者授予“金普洱奖”;通过有关部门推荐,经市委、市政府审定,遴选出10名在普洱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深远影响或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授予“普洱金钥匙”。 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下,在政府的精心组织和正确引导下,优化资源配置,5年打造10个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等知名品牌,以品牌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我茶产业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组织举办和支持参与了茶叶节会,积极向外宣传推介企业产品。

进一步调动茶农和茶叶企业生产积极性,实现从茶叶资源大市向茶产业强市的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实现茶产业产值200亿元目标,结合普洱市实际,制定下布了《普洱市加快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扶持奖励茶叶企业开拓营销市场。对茶叶企业年度直接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按出口额的1%予以奖励;对支持茶叶企业创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年网上交易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茶叶龙头企业到省外开办旗舰店或配送中心(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连续经营10个月以上、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每个店(中心)给予年销售额5‰的奖励;在省外设立茶叶专卖店(经营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连续经营10个月以上、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由市政府一次性给予每户专卖店5万元开办费奖励。对于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国际国内展销会的企业,市政府给予参展企业一定的展位费补助。二是扶持创建茶叶名优品牌。从2012年起,对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茶叶企业由市人民政府给予5万元的奖励,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茶叶企业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普洱市知名商标的茶叶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5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云南省名牌产品的茶叶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5万元;对获得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云南品牌认证的茶叶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5万元、5万元。奖金兑现到获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上)
影响老树茶品质因素探讨及改良建议
好普洱茶的标准
喝茶等于喝农药?喝一口普洱茶会吃进多少农残?
好茶有源在“临沧”,好茶缘在「小茶控」
云南部分古树普洱茶品质为什么逐年下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