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氏家谱

范氏家谱2013-06-22 21:26

    尧有个裔孙叫刘累,西成王时迁居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姓,他的孙子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因授封于范地(现在的河南县),以封邑为姓,就是范氏。士会死后被称为范武子,其之后,又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世代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范姓进入魏国。在西汉以前范姓部分人已迁徙到南方。汉代到南北 朝时期,范姓分布更为广泛。到宋代,范姓称盛在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姓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布 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MIN)、粤(yue)范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到海外。宋代以前的范姓名人,大都出自现在的河南。例如:春秋末政治家范蠡。东汉学者范丹,清诏使范滂。东晋经学家范宁,南朝宋史学家范晔(yan ),顺阳人。齐、梁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唐代武则天时宰相范履冰。此外,十六国时涪(fu)陵丹兴(今天的四川黔江)人范长生,在李雄称帝成都时被尊为天地太师;北宋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画家范宽,南宋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元代有文学家范椁(guo);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藏书家范钦;清代有太傅(fu)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近现代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范姓居于第61位。

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我要用行动来实践它!”

-----2006年4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接见新西兰华人华侨时说

范仲淹(公元989~1052),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字希文,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良将,在庙堂为贤相,在文坛为大家。脍炙人口、孺幼皆知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出自他的笔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是震烁古今,义薄云天的惊世名言。庆历三年调任参知政事,提出并实施“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成效显著,史称“庆历新政”。
毛泽东曾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之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两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与清代的曾国藩。"可见评价之高! 庆历六年作《岳阳楼记》。皇佑四年五月二十四病逝于徐州,享年六十四岁,谥文正,追封楚魏二国公。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五代和北宋时属"两浙路",据《宋史》《地理志》载,吴县属于浙江。他先后三次来浙江的睦州(今建德梅城)、越州(今绍兴)、杭州任知州(相当于市长)。他为官的时间虽不长,但他做了很多好事,留下了政绩,留下了传说,也留下了很多不朽的文学作品。景佑元年(1034),范仲淹因对仁宗帝废郭皇后一事有不同看法,而被贬至睦州,这是他第一次到浙江担任地方官。虽然他被贬谪而来,但他与一般的封建文人不同,不消沉怨叹,不患得患失,而是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忧国忧民。他在《睦州谢上表》中表示,既到睦州任长官,"敢不尽心以求疾苦。"从赴任到离任,前后只有几个月时间,但却干了不少实事,深得睦州人民的爱戴与怀念。
第一件事是建严子陵祠。范仲淹钦佩严子陵,在上任乘船过富春江严子陵隐居处时,他写下《五绝》一首:"子为功名隐,我为功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到梅城任知州后,他来到七里泷,寻访严子陵的遗迹及后裔,并下令在东台山麓为严子陵建祠堂,免除其四家后裔的赋税和劳役,要他们管好祠堂事务,并亲自为之写《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颂扬严子陵的高尚情操 "出乎日月之上","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深寄其倾慕之情。著名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16字赞语,即为该文的结尾。
第二件事是建龙山书院。范仲淹重视教育,每到一地即创建书院,到睦州后也不例外,他在梅城庙学原址上创建睦州第一座书院,融庙学与书院于一体,严州中学的前身为"严郡中学堂",可以说与范公创办的龙山书院有渊源关系。
    第三件事是兴修水利。梅城位于新安江、兰江、富春江汇合处,背靠乌龙山,面对三江口,常有水患。范仲淹主持修筑南北相连接的堤坝,疏浚梅城西湖等水利设施。范仲淹在睦州虽然只有半年,但他体察民情,政绩颇佳,老百姓非常怀念这位正直的州官,先后在梅城
建起"思范亭"、"思范坊"、"思范堂"、"潇洒楼"、"潇洒亭"、"甘棠楼"、"范公祠"等,纪念这位"内刚外和,所至有恩"的父母官。

范姓最主要的郡望是高平郡和南阳郡。
高平郡原来叫做山阳郡。西晋时期,山阳郡被改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高平郡距离范姓的发源地范(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很近。或许,士吉射在逃往齐国的时候,就是逃到了后来的高平郡所在的范围,所以范姓再次开始发展兴旺,使高平郡几乎成为了所有范姓人的郡望。南阳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代,南阳郡望的代表家族是范晷家族。魏晋时期,范晷家族南迁之后,族人开始分散到各地,使南阳范氏不断发展壮大。
范姓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郡望:钱唐郡和河内郡。
范姓的主要堂号有“高平堂”、“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积善堂”、“忠恕堂”、“经义堂”、“逵道堂”、“麦舟堂”等。
“高平堂”相传是范姓最早兴盛的一个堂号,如今的范氏族人多选择“高平堂”作为自己的堂号。“高平堂”的堂号来源于高平郡,因为范姓发源地范离高平郡很近,可能是范姓最早的繁荣兴盛之地,所以天下范姓人几乎都可以使用“高平堂”作为自己的堂号。
 

范纯仁赠麦舟
而“麦舟堂”等范姓堂号则来源于令人难忘的典故。据说,“麦舟堂”是这么起源的:有一次,范仲淹让儿子范纯仁到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去运麦子。范纯仁运麦子的船在经过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的时候,遇到了石曼卿(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石曼卿没有钱埋葬亲人,范纯仁就连船带麦子一起赠送给了石曼卿。范纯仁回到家中后告诉父亲石曼卿穷困的事情,范仲淹问儿子为什么不把麦子和船送给石曼卿,好让他度过难关。范纯仁告诉父亲,他已经这么做了。范家部分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就以“麦舟堂”作为自己的堂号。
另外,在范姓的发展中,留有众多堂联来纪念先祖的业绩。比如:
生平惟存忠恕
胸怀广具甲兵
上联典出范纯仁。范纯仁自布衣至宰相,自述平生所学,得“忠恕”二字。下联典出范仲淹任。西夏人因忌惮范仲淹而相诫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源自尧裔
望出高平
全联典出范姓源流和郡望。
责君碎斗显忠爱
后东先忧法圣贤
上联典出鸿门宴后,范增拔剑击碎刘邦所赠玉斗,并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下联典出范仲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范姓的发展中,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范姓族人更是以此为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氏高平堂的来源
张zhāng——创制长弓得来的姓(五~八)
屈氏家谱字辈
高平里与范良佐的渊源考
范氏家谱馆藏目录 卷十五
千年范仲淹 后可师来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