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续作《红楼梦》者进一言【图文】

向续作《红楼梦》者进一言【图文】

(文:邓遂夫)


   

   自新千年之初在我国骤然掀起一轮规模空前而历久不衰的“红楼读书热”及“红学研究热”以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红楼续书热”亦随之升温。不用说,我这个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而首倡“红学走出象牙之塔”,紧接着又首倡“草根红学”,并捎带在国内首倡“草根文化(grassrootsculture)”,总之是极力鼓吹“文化、学术的普及与提高相辅相成论”的始作俑者,对于新千年以来但凡涉及《红楼梦》的一系列热潮的产生,也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支持、欢呼,更是不免喜出望外了。



    但是在学术界,对于产生“红楼续书热”这件事,则颇有分歧的意见。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意见:认为《红楼梦》是压根儿就不可以续的。一是因为它太经典了;二是因为现时代的续作者不可能有书中那样的生活体验。
    以我个人的意见,觉得这种极端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照此理念,并不能正确诠释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我在为《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西岭雪著,邓遂夫评,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即曾写道:“《红楼梦》这样一部至今难以超越又分明残缺不全的经典名著,究竟能不能续,该不该续,又该如何去续,似乎从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老话题。”接下来我便直言:“我只想更清晰地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举双手赞成续写《红楼梦》,就像赞成续写其他一切文学经典一样;其次是我相信,有才华有勇气的作家,是完全可以把它续写成功的——虽然这成功不可能也不必以达到或超越曹雪芹的原著为标准;再有就是,我殷切地希望每一位尝试续写《红楼梦》的作者,都务必抛开高鹗所续后四十回,而应该以曹雪芹前半部原著和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所提供的后文线索为依据,直接从原著所保留下来的七十九回书稿之后开始续起;至于是不是非得按现今可考之原书总回数而续至百零八回或百十回结束,则完全可以根据各续书者的写作习惯和叙事风格来决定。”
       在此期间,我个人竭尽全力所支持出版的《红楼梦》新续书,便有两部。一部是胡楠的《梦续红楼》(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一部便是前面提到的西岭雪《黛玉之死》。前者,由我亲任特约编辑把关,并作序;后者,不但作序,还亲自仿照曹雪芹原著的“脂批”模式,以半文半白的活泼语句详加评点。


博主与《梦续红楼》(2007年版)作者胡楠(右一)担任北京高校红楼梦短剧大赛评委

博主与《黛玉之死》(2008年版)作者西岭雪在世界读书日为北京地坛读者签名

   我觉得这两部同样诞生于新千年之初、且同样出自年轻才女之手的最新《红楼梦》续书,也都同样出乎意料的水平高超、几可乱真、远胜前人。如果对我这个评价有怀疑,请把这两本续书都找来仔细读一读就知道了。
      但是现在,我突然心血来潮地想对如今正在“续红”或将要“续红”的每一位有志之士进一言。
  这是由于我刚刚看到博友简爱在我一篇博文的评论栏里贴出的两段文字,而触发起来的一点想法。先将这两段文字全文引录如下:
   
   吾妻林氏黛玉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九载,乡籍姑苏盛地,杰出名宦高府,棨戟抛却故里,远投亲眷新庐,萱椿终不相首,永作他乡之客,思其容则清雅飘逸、堪同西子比娉婷,思其度娇姿弱态,敢与飞燕赛婵娟,其品貌则花月犹觉浅庸,其风度则茝兰自为惭怜,看其眉娟丽似蹙若颦,横云卧柳,一番韵味,华章莫述,看其目明秀似凝凄含露,点漆灼星,万般怜爱,斐文难赋,量其才则道韫掷笔,宋玉神疏,念其尊则金玉陋俗,珠翠粗鄙,禄蠹看官惭颜,世俗孺媪咸仰;其为洁冰雪尚有微尘,其为尚昆仑犹在足下,其为节劲竹可同比肩,其为德松柏堪誉深长。妙笔兴咏有章,诗社菊花魁夺,文雅点洒馥郁,似闻桂醑兰香;俭约惜物尚古,闺性严毅平修。持家以宽克众。德美旦奭清一,疏昵惟善是嘉,孰料晴日蒙蔽乌云,姣兰偏逢狂飚,浊雾弥掩清灵,碧空泼染浓墨,遂使明妍褪尽罔屈,佳思沦为幽沉,飞龙陷于曲沼,遗恨无尽无穷。蒹葭似闻冤啼,匝地疑有悲声。悲呼恍出荆棘,愤怨如聚蓬榛,蔓延天地,直上苍穹。赤子黼黻,愿以众命换取玉容仙质;银汉霜娥,齐助月兔捣杵回生之药。然芳姿终散,倩影难寻,一把辛酸,唯叹夭折。枫杨萧萧,阴阳浩浩,杳杳潜寐,千载不寤。年命譬如朝露,失我故欢;人生忽如风絮,余之永伤。忆昔妹妹抛家别父,孤苦无依寄身府下,姊娣悉慕诗才,奴婢咸仰深恩。
   维干戈寥落之年,霜凄风紧之月,悲艳伤红之日,怡红院落魄公子含悲洒泪,唏嘘考答苍茫高天,感怀触绪,长歌当哭,嗟悼亡妻。思及奠祭之所非祠非堂,仅荒渚野陇,衰蓬枯草,怎不悲恨盈腑,愤怨塞胸?然一无香烛佳酩,二无乐奏拜毯,三无果品腊猪,四无陪祭献帛,仅拔茅以茹,折柳插槐而已,终不免愧悔嗟泣,无可如何至矣!思及当初妹妹所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语,而今竟成谶言,浊玉泪亦殆尽,思慕感悼,岂有另备奠仪?凄恻哀痛,恨无瑶台仙药。然情真意切,足表诚心,望妹妹泉下息怨体谅。吾今实乃瞻前不能顾后,唯有以虔诚痴心感我知音。又记卿诗曰: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句句,似沾泪血。

   我的回复,也是分成几条来发的。发出后,便想到可以做成这篇博文,来和网友们一道分享、讨论。我在回复中写道:



   看了简爱博友贴到我评论栏的这篇祭林黛玉文,我估计是引用的哪位试图续红的作者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大作雏形吧!应该说,以当今之世的通常水准论,这位作者的文言表达也算有一定功夫,能根据红楼原著对宝黛之情的描述,模拟出这么一篇祭文来,亦属难能可贵。然而,若以敢于新续《红楼梦》的高标准去审视这篇大致是用骈文体写成的祭文,则又不能不指出:单是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便与曹氏原作存在着不小的质量差距。首先一点,作者对骈文之规范法度尚未尽知。主要是不熟谙古音的平仄,亦不大明白骈文出句与对句之间至少应该在句末讲究一点平仄相对。其实单就章法论,骈文与后世所称之对联颇有几分相似——当然不必像对联那样处处要求对仗工稳。除此之外,骈文尚有其他一些规矩,也是需要遵循的,此不赘(只需细细揣摩分析一下古人的骈文名篇,例如王勃《滕王阁序》等,即不难明了其中奥妙)。既然都敢于续作《红楼梦》了,像这类在曹雪芹笔下可谓驾轻就熟的文体功夫,是必须要下足的。
   一部《红楼梦》续书,其整体水平能够达到何种程度姑且不论;最起码,在语言风格及诗词曲赋古文骈文等诸般古代文体的驾驭上,应该做到像模像样,然后才可以动笔。据我近年来的观察,当今一些连文字和文体的基本功亦未修炼成熟的“续红者”,居然就敢不知天高地厚地动辄号称自己已经“还原”(并非通常所谓之“续作”)了“曹雪芹的八十回后佚稿”;而实际上,这样的作品却连任何一个古代读书识字的庸才都可以正正规规玩两下的格律诗词,亦在其“续作”中找不出一首半阕来(还美其名曰是“最擅长写古风”,不屑于作那种“束缚思想的格律诗词”云云),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往更深一步说,那些与曹雪芹同一时代的大大小小的文人墨客,如果和现代人比较起来,可能全都具备诗词曲赋等诸般古代文体的基本功,为什么依然没有几位能够写出稍许像样的红楼续书呢?因为要扛起“续红楼”这样的硬活儿,起码还应该拥有更其重要的另外两个条件:一、必须得有和曹雪芹差可比肩的才气;二、最好还能有和曹雪芹类似的独特人生阅历及思想、情感之类。这第二条,也许属于太高的标准——对于一些真正能把《红楼梦》理解得比较透彻、且富于想象力的作家来说,似乎可以把它稍稍放宽一点。但是第一条,应该有和曹雪芹不致相差太远的才气,恐怕无论如何是必须具备的吧!
   总之,一个现时代的“续红者”,仅仅具有过人的勇气和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他(或她)必须具备超乎常人的才气和足够高的文字及文体基本功,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015年7月10日匆草于释梦斋   

 


担任畅销书作家安意如的红楼续书《惜春纪》(2007年版)发布会嘉宾


博主(右一)应邀担任江晓雯(右二,传媒学博士)所著《红楼梦杀人案》(2010年版)图书沙龙嘉宾。右三为嘉宾主持人曾子航。地点:北京三里屯




在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再放几张博主及梁归智教授(左一)最后一次与周先生同台参加北京三联图书中心读者见面会的图片,以资缅怀纪念。出席这一活动的,还有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刘世德先生及三联书店原总经理兼《读书》杂志总编沈昌文先生、红学家严宽先生等。此次见面会乃因周、邓、梁同出三部新书而举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杂论卷首-开篇语
《红楼十二层》:第八层 《红楼》探佚
《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资料综述
西岭雪:我一生只为续红楼
《红楼梦》续书史上的里程碑——评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
首播新版《红楼》已现粗制滥造 - 邓遂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