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释道互通和谐人生
儒释道互通和谐人生


儒释道互通和谐人生

   1、道理,道理,“道”“理”何在?道是宇宙之间大千世界(天地日月)、森罗万象、芸芸众生之启始,亦为人类文化之渊源。道是宇宙之间的普遍真理。道是宇宙的本体根源,运动法则(规律),它的属性是“和”。

   2、道的规律性就是老子的“自然无为”。道是宇宙之间、天动地静、日月运行、四时成序、万物的长生收藏、枯荣交替,没有任何主观、意气、感情、私心等个人行为,均属自然。就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大小多少,都蕴含着各自的自然情理。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及日常生活中,必须遵从事物的自然情理,不该任意妄为,不该将个人的意气、主观、感情、私心,强加于事物之上。如此,处事即成,交人必和,才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3、道的属性是“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之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虽然千差万别错根盘结,但都蕴含着两重性,事物的两重性(阴阳),达到“和”的境界,就是最佳状态。因为“和”是道的属性,它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即生,无道即亡,正指道与事物紧密而不可分离的关系。

   4、道的普遍性。道生天地万物以后,道的整体运动法则(规律)、“和”的属性仍然混融于天地万物之中。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波即水,水波一体;道即物,物即道,道物无二。道在人身中就是一点本来的天真本性。

   5、人因有“妄心”,而失去了本性,随之与大道脱离了关系。而事物失去了本性,脱离了道的关系,不仅与本身不利,还会危害人类,破坏自然,背离了天人合一的状态。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故“人法地”。但大地虽然如此,还因势之高低,质之软硬,有沧桑之无常,须取法天道无不私覆、永不衰竭的运化之道,故“地法天”。但天还有四时变更、寒暑交替之幻化,还须师法生育天地、运行日月、天养万物、无有任何主观意气、感情私心的“道”,故“天法道”。道的最高属性就是自然法则,故“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法则。人与万物天地与道合为一体。才是与道的属性自然法则合为一体。当此时也,天清地宁,河海静默,山岳稳固,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万物繁荣。人间天下太平,四海宁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7、老子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重积“德”则无不克。这个“德”即孔儒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归仁焉”。这个“仁”亦即佛家讲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善”。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的中心思想虽说各异,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其宗旨都是倡导使人身减少私欲,返归人的天真本性,达到与“道”的“和”的属性为一体,才能生生不息。

   8、道从社会人生而言,从人的身心和谐开始,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全社会自然就和谐了。自然界是天朗气清,阴阳和合,风调雨顺,万物繁荣,人间则是天下太平,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9、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儒道释三家的意旨,无非是教人舍恶从善而已。儒道释之三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儒道释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对话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影响是三家关系的主流。儒道释三家都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净化人们精神世界的和谐思想。佛家认为,缘起无我,因果相续;法界缘起,重重无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佛教所说的圆融无碍,即是教人克念作圣以达到和谐的境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根源,在于内心的“我执”和“无明”。为人处世无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因果规律,不知道要约束自己的心性;为了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意愿而为所欲为,哪怕伤害他人也在所不惜。如此,则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破除我执,慈悲为怀,爱人如己是求得和谐的关键所在。继承发扬儒道释三家优良传统思想,人与人互助互爱,诚心相待,则人类可以心心相印,世界必能欣欣向荣。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宝贵精神资源和智慧源泉。

   10、中华民族能够慧命相续,缘于中华文明的特性和核心价值。中华文明是开放、宽容、学习、对话的文明,提倡“和而不同”,能够欣赏多元和多样的文化,同时有深刻反思的能力。中华民族提倡的“道”是“天道”,是生存之道,所以它重视“和谐”。重“和”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这个核心价值也是引领人类走向和平的不可或缺的价值。

   11、儒释道的精神内涵是对个人身心的安顿,是对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一种运作。三家关于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生和天道的关系的思想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是指导我们生活的坚实的理论。

   1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就总要谈到“道”,“道”是事物的根本,“道”是变化的法则,“道”是“形而上者”,“道”是把握世界整体性的工具。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荀子说:“千举万变,其道一也”。“道”有“天道”,“道”有“人道”。儒释道三家,就这样通过一个“道”字联通起来了。“道”是一条道路,一根纽带,使我们互联,让我们相通。“道”是创造、历程、境界和精、气、神。

   13、一个时代的精神要充满活力地在全民族中张扬,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大道无垠”,生生不息。一个“道”字,既有昂首前进之“首”,也有奔走不息之“走”。一个“道”字,儒释道可以在这里相聚相通,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传统。

   14、道家的“太和万物”与“德”紧密相连,以道相通、以德相求;以道为本、以德为行。要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为乐、助学兴教,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人要挫钝锋芒,解脱纷争,大家和合如阳光,混同如沙尘。当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不妨彼此体谅、委曲求全,就能开阔胸襟,以德报怨,便会求同存异、众缘和合。

   15、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和而不同”则是儒学所肯定、倡导和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对“和”与“同”的不同态度,竟是君子和小人的分野。以“和而不同”为主线,儒学追求的“和”似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以“和”对“多”,集散成大。和,以多为基础;多,以和为归属。二是以“和”制“合”,平衡互补。和,并非简单的相加,亦不是硬性的拼凑,更不是强行的并吞;而是和谐相济,合而不乱,协调平衡,“和实生物”。三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16、如果说“和而不同”是主线,“仁爱”则是儒家哲学的灵魂和源泉。

   泛爱万物,树立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协和万邦,树立天下一家的人类观;

   政通人和,树立以民为本的政治观;

   厚德载物,树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和文化观;

   诚信正直,树立义利统一的道德观;

   慈孝恩义,树立家道和顺的家庭观;

   成己成物,树立崇德广业的人生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向量
浅析儒家与道家人生观的异同点
庄子批判(微集)
中华文化精华,尽在“致良知,行正道”
儒释道相通论的陷阱
儒释道共同的“根脉”:《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