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与吏的故事 官吏二字 意思差别竟这么大
官与吏的故事 官吏二字 意思差别竟这么大

故事

清代礼部某尚书为其母亲请旌(忠孝节义之人,得向朝廷请求表扬),某夜三更,忽有部中小吏来访:“公要为母亲请旌,得给我银票一万两。”

尚书怒:“你敢跑来讹我?”那小吏却不慌不忙地说:你父亲是某年战死的,当年太夫人遗腹生了你,你参加科举考试却少报了两岁。现在要请旌了,年龄上对不号,按履历上讲,你是在你父死后两年才生的,考试时,府县及省、吏部都有你的记录,朝廷追查起来怎能说得清?尚书不得已,只好给了这小吏一万两,以平息此事。

官与吏

微墨小吏,却让朝廷大员无可奈何,这与吏的特定属性分不开的。又称吏胥、书吏,一般都是长期盘踞一位,专司一职,熟悉风土人情世故,极尽蒙敝官员,上下其手,营私舞弊之能事。

明清两代,官和吏泾渭分明,官就是官,吏就是吏。“铁打衙门流水的”,大清律例规定员不可久于一地一任,以此对官员权力进行限制。

官之所短 吏之所长

官员在一地一任,长不过三两年,短的只两三个月,初到一地,语言不通,风土人情不熟,官唯一能依靠办差的只有吏胥。

即使是京官,清代各部事务繁杂,官员们离了吏胥也根本无法办事。官员们每办一案,处一事,必查部中旧例,“而例案之堆积,高与屋齐,非熟手,未从得一纸。书吏皆世业,窟穴其中,牢不可拔,辄执例以制司官,司官未如之何,乃遂藉以售其奸,而皆得致富。”

书办小吏敢于趁机敲诈朝廷大员,也就不为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良论四(清)龚自珍
古代官员怎么发“年终奖”
古今贤母之十五
五种遗规之在官法戒录(2)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练下(含答案解析)
中国千年吏治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