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思极恐的《桃花源记》:不是人间仙境,更像是一个古怪的鬼村|陶渊明|民间故事

陶渊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讲述了他的理想国度的文章就是《桃花源记》了,然而既然是理想自然和想象无法脱离,玄幻亦是想象,不妨让我们大开脑洞来细品此文,看看这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和中国民间传说结合起来,又是怎样一番解读呢?

  中国民间故事文学中的鬼神类似乎都令人毛骨悚然极具画面感,然而虽未见过但总是能瞬间引人入胜,对其极度入迷。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大作,理想的如仙境,然而如若我们也用民间故事的想象来品读此文,构想细节,会不会也更加让我们兴趣盎然呢?


  民间“鬼打墙”与辟邪树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译文: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古代大部分产业都是家族时代传承的,如果是捕鱼人那么这个家或者这个村子基本上都靠捕鱼为生,这些捕获生灵为生的渔夫在民间故事中有许多都是会有果报,渔民常年捕鱼为生,外出捕鱼都会遇到惊险之事以示警戒。

  此武陵人顺溪行船,忘路程之远近,对于一个常年捕鱼的渔夫,对自己行船远近应该了如指掌,忘却路程陷入迷路状和民间故事常出现的“鬼打墙”不谋而合,“鬼打墙”现象似乎在原地也是在不停的找寻出路一样。渔夫此状与之类似。


  但民间故事灵异之事多发生在夜晚,而忘路之远近也足以说明行船之远,古代交通工具粗简速度也慢,可见已过多时天色渐晚了。在天色渐晚十分突然显现桃花林。

  桃花林生长于溪水岸边,广阔的大片桃林在那个战乱不断,饿殍遍野的年代居然在这安然无恙,一直未被发现。


  民间故事中桃树常被认为有辟邪功能,如今的中国村野同样有此说词,并且桃花也视为阴阳的分界线,固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看出时间也恰逢中国的清明时节。

  落英缤纷似乎也似漫天飘落落的纸钱,清明时节给祖先亲人上坟的祭祀,异常的灵异之旅由此开始。后面我们跟着渔夫继续往桃林深处继续揭秘。


  误入坟冢

  “初极狭,才通人”有一种误入坟冢的感觉,因为古代都讲究门面,封建迷信讲究吉利,都不会将门面修葺如此,由此可见渔夫已步入坟冢之地

  古人对坟冢是极为重视的,象征着一个家族的风水,因此都会有家族祖先的辈分排位,与桃花源中错落有序地俨然屋舍相辅相成。

  杜甫有诗句: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敌武卫将军挽词》“阡”意为墓道。阡陌交通似乎渔夫行走于墓道。


  桃花源中村民祖先为了躲避秦乱至此不曾出去,未知朝代更替,这数百年间朝代衣着应有差异,然而桃花源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难道他们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了可以通晓外边朝代的衣着,还是依民间故事中所述,人死后,后人都会用焚烧的方式向他们传送衣食住行等用度,这服饰问题也不言而喻了。

  然而后文中记载妻子族人均来此绝境了,那么他们的衣着又是一大困惑了,因此误入桃林绝非渔夫一人,不由得让人想到民间故事中的孤魂野鬼,四处游走找替身的故事,如若不然孤魂野鬼将无法投胎转世。


  在人世间一族人怎能隐于市数百年依然保持正常族人数量,在近亲通婚下也不允许有如此现象发生,这一现象也不难品出,此村也许就是民间故事中的鬼村了。村民也都不是人

  桃花源中安居乐业的人们有酒有肉,外面的世界则战乱不断,流民遍野。结合民间习俗,清明时节后人都会给祖先上坟,即便战乱年代,也都不会丢弃这些习俗,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夫像极了清明时节的祭祀品,因此不难看出渔民这些天身陷鬼村,所食之物为贡品吧。


  坐实“鬼村”之说

  在这里停数日,便该走了,找到他自己的小船,处处留下标记,还去报告太守;太守派人随行寻找,寻找标记也迷失了方向,终再未找到桃花源的路。

  渔夫常年在外知晓外界的民不聊生,为什么还要离开此地呢?如此美好之地,渔夫大可出去之后将自己的族人迁至于此,为何处处留记并报告了官府呢?

  细想这个村落的可怕之处,已被渔夫察觉,自己无数遍告知自己误入了这个可怕的“鬼村”,出来便慌张地去报官。


  处处留下标记也再没有找到通往村子的路。只能说明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得去和找得到的,在民间故事中,大概也只有只身一人的时候也许有缘得见

  而世外桃源里面生活的人们难道不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和好奇吗?数百年间不能外出,日夜相对的都是自己的族人,对于年幼的孩童也不渴望未知的世界吗?

  不难想到桃花源开头的那一片桃花林,桃树辟邪之物,因此里面的村民如若是人大可来去自如,如果他们并非是人那么也走不过外面的桃林了,所以他们根本是出不来的。


  由此可见,渔民不过是误入了一次鬼村罢了,并且桃花源中的村民实则是一些孤魂野鬼,只有有人同他们有一样的死亡方式才可替代他们在这里等待,他们才可以去投胎转世。

  《桃花源记》虽让我们设想出了极为恐怖的“真相”,但似乎并非真正的恐怖,比起那个年代,那个可怕的年代,即便我们把渔夫所闻所见视为鬼村,村中村民视为孤魂野鬼也远不及战乱来的恐怖吧。

  从远古的原始宗教信仰,数千年来中国民众的深惠生活从未离开过神的干预。天地神鬼信仰,构成了古代民众世界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小结:

  为什么民间会有这么多鬼故事的流传,有人认为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生死之谜的不理解,只能寄托在一些想象和猜想之中,所以就有了鬼故事。当然也是通过一些鬼故事来寄托一些情感,或者是对亲人的思念,或者表明一种处世态度,或者是惩恶扬善。

  总之鬼怪其实就是人,人就是鬼怪。陶渊明大作《桃花源记》细节展露的恐怖真相也不过是人之内心所向吧!

  关于民间神鬼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价值已经不言而喻,它的美丽不只是将每个民族都感染上感情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它所映射出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也是永不熄灭的一种证明文化奇迹的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本《桃花源记》细思极恐,渔夫误入的是个鬼村
细思极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恐怖故事?
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鬼故事,你信吗?
民间故事:溺鬼报恩
2023届学生练笔:桃花源后记(二)
初中学的《桃花源记》,它竟是个恐怖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