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黄帝内经》寻找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作者:刘杰 林闽 吕德可

文章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28(05)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患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且该病并发症多[1],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由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而颇受人们关注[2]。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通过研读《黄帝内经》以及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感悟,发现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有更清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现阐释如下。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指人动脉血管压力增高大于正常值,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有二,一是血管壁紧张度增高,二是血管内容量过多,西医对高血压的研究及治疗就是从这两个原因入手的。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等针对扩张血管、减轻血管壁紧张度,利尿剂则针对减少血容量。笔者也从这两个原因入手,在《黄帝内经》中寻求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1
如何解决血管壁紧张度增高

寒冬季节,在户外如果衣服穿得少,大多数人会冻得把身体缩成一团。同理,如果一个人体内有寒气,血管也会'冻'得缩起来。《黄帝内经》有言'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所以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在夏天血压容易控制,冬天则相对偏高。

临床中的确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情况。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3],'痉挛'和中医'收引'有高度一致性,所以,'寒'一定是引起血管壁紧张度增高的重要原因,利用温阳法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4]

'寒'从何而来?《素问·调经论篇》讲'阳虚则寒',体内有'寒'是因为阳虚造成的。五脏阳虚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1 肝阳虚:

临床表现常见形寒肢冷,胆小易惊,囊缩阴冷,少腹冷痛,体倦,脉细无力。治疗上可采用暖肝煎、当归四逆汤之类温补肝阳方药。

1.2 心阳虚:

临床表现常见畏寒肢冷,心悸气短,伴有神疲,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多寐,舌淡胖嫩,脉迟无力。治疗上可采用瓜蒌薤白桂枝汤、桂枝人参汤等温补心阳方药。

1.3 脾阳虚:

临床表现常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易溏泄,妇女带下清稀量多,伴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疗上可采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等补益脾阳方药。

1.4 肺阳虚:

临床表现常见面色胱白,形寒肢冷,神疲少气,声音低怯,口不渴,舌淡胖,苔白滑润,脉迟缓。治疗上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1.5 肾阳虚:

临床表现常见面色黧黑,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冷痛,或男子阳痿,早泄,精冷,性欲减退,夜尿频,五更泻,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弱。治疗上可采用真武汤、桂附地黄丸之类温补肾阳方药[5]

2
如何解决血管内容量过多

人体血管内的容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环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人的汗是从血液转变来的,一个人跑完步后会出很多汗,但是人的血管会变得比跑步之前更粗,说明跑步出汗后血管内的容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所以一定有一个脏器控制着我们血管内容量的变化,在需要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血液供给全身营养,这个脏器就是中医讲的'肝脏'。《素问·调经论篇》讲'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人卧则血归于肝'。正常情况下,肝脏会根据人体的需要释放适量的血液在血管内。

但是如果肝脏功能失常了,也就失去了对血容量的控制,造成血容量过多而出现高血压。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初发临床症状以头晕为主[6],《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也证明了高血压和肝脏的密切关系。祝光礼教授认为高血压初期应以治肝为主[7]。所以有一类高血压患者需要治肝,恢复肝脏的藏血功能[8]

肝脏怎么治?中医有种说法'肝无补法',在明代尤为盛行。此论在后世得到批判,如魏之塄在《续名医类案》中讲:'肝无补法四字,遂使千万生灵,含冤泉壤。'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根本理论,阴阳学说以阴阳互根互用为根本理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没有阴也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

同理,脏腑之病,必有虚实之别,虚和实也是对立统一的,没有虚也就无所谓实,没有实也就无所谓虚,任何脏腑病变都可能出现实或虚,所以《素问·调经论篇》讲'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因此得出治疗的大原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肝脏实证和虚证的临床表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素问·气厥论》记载'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同时《黄帝内经》中也说明了治疗肝脏的方法,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载'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辛味药物,性升散,适肝之性,故为补;酸味药物,性收敛,逆肝之性,故为泻;《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又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出治疗肝脏的原则为:辛补、酸泻、甘缓。

可惜的是《黄帝内经》中对肝脏治疗并没有给出具体方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于肝脏的治疗贴合《黄帝内经》,其内容丰富,方法精湛,当为后世楷模。书中对辛补之法论述详尽,有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汤等辛温之补法,有柴胡桂枝汤辛散之汗法,有小柴胡汤辛苦之和法,有四逆散辛行之消法。

酸泻之中,可见芍药甘草汤、乌梅丸等酸收之法。对于甘缓,张仲景见解颇为独到,书中有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讲脾脏'甘补之',甘缓便是实脾的方法,故书中可见小建中汤等缓肝之方;此外,在诸多治肝方剂中无处不体现甘缓,如小柴胡汤中的人参、大枣、甘草,吴茱萸汤中的大枣、人参等。《伤寒杂病论》对于肝脏的治疗,有缓有急,有补有泻,或补中有泻,或泻中有补,机圆法活,填补了《黄帝内经》的空白。

总之,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应当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发,紧扣病机,如果能够解决患者阳虚或者肝脏的问题,就能解决患者高血压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剂治疗早期高血压病经验
高血压病需要分期[辨证]治疗
高血压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十六)
微头条
高血压——中医是这么认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