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意思是:人的一生没有几回需要拼搏,这个需要拼搏的时候如果不拼搏,就没有机会再拼搏了。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出自容国团。
容国团(1937-1968),南屏镇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出生于香港工人家庭。民国30年(1941)底,因日寇侵占香港,容全家迂回家乡南屏。民国32年(1943)就读于甄贤学校。在校期间,容国团课余沉迷于打乒乓球。
1957年11月容国团前往内陆,(20岁)进广州体育学院学习。当时中国体育仍遭西方封锁,中国运动员的体育成绩不被认可,面对此种国际环境,容国团在广州体委一次大会上,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引起轰动。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
意思是说,人生要把握机会,拼搏的机会不多,要抓住机会好好拼搏奋斗
就是人这一辈子很短暂……给你拼搏的时间也就那么些日子~~这个时候还不努力去拼搏的话要待到什么时候才去拼搏呢?
这句话出自容国团,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广东省中山县南屏乡人,出生于香港的工人世家。父亲容勉之是香港的爱国工会的主要成员,舅父是位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就是在他舅父的影响下迷上乒乓球运动的。 1941年,香港沦陷,容家举家回到老家南屏,并入读那里的“甄贤学校”,在这里,容国团的乒乓球水平迅速提高,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重返香港后,他的看乒乓球水平受到香港工联会的注意,并于1956年选送他到“工联康乐馆”,开始从事比较系统的训练。这期间,他多次曾以工人体育团体运动员的身份回内陆访问比赛。 1957年,容国团参加香港埠际乒乓球锦标赛,为他所代表的公民队一举夺得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和男子单打三项冠军,成为香港乒坛史上破纪录的创举,震惊了乒坛。然而他的成绩也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嫉妒,令他感到十分苦恼。当年9月,在一次率队回内陆的访问比赛后,决定不回香港,就留在广州,从此代表广东队、中国队打球。 1959年,容国团代表中国队参加在西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为男子队赢得男子团体第三名;他自己则一举夺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他为祖国赢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从而实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在世界比赛中“零”的突破。不久,国际乒联通过决议,决定1961年的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在26届世乒赛中,容国团又夺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男子世界团体冠军。 1963年,容国团出任国家乒乓球男子二队教练,培养出周兰荪、于贻泽等一批乒坛新秀脱颖而出。这期间,他率领中国乒乓球男女队赴莫斯科参加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一举取得了五项冠军优异成绩。 1964年底,他受命于女队连败于日本的“危亡之际”,出任国家女队教练。为了打好翻身仗,他放弃了休假,废寝忘食,终于带出了一支技术和思想作风都过硬的女队。1965年4月,他率中国女队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形成了只要有中国女乒乓球运动员出场,就一定能拿冠军的喜人局面,再一次震动世界乒乓球坛。 对容国团的卓越贡献,祖国和人民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和奖励,国家体委先后两次向他颁授特等功,此外,他还是广东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容国团受到很大的冲击,终于精神承受不了,在1968年自杀以示抗议。
人物履历
容国团从小喜爱乒乓球运动。1957年2月,他参加香港埠际乒乓球赛,一举获得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和男子单打三项冠军。4月,日本队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到香港访问,容国团击败了刚获男单冠军的荻村伊智朗。11月,从香港返回大陆,进入广州体育学院学习。
容国团为中国乒乓球称雄世界做出杰出贡献。其格言"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成为中国广大体育健儿的座右铭 。"文革"中,容国团蒙受不白之冤,受到迫害。1968年6月20日,他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1978年的6月23日,国家体委召开落实干部政策大会,为容国团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举行追悼会及骨灰安放仪式,把容国团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人物经历
初生牛犊将世界冠军拉下了马
容国团,祖籍广东省珠海市南屏镇,1937年8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一个贫苦的海员家庭。父亲容勉之15岁就当童工,后来到了一家轮船公司当海员,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这位香港爱国同胞总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团结的民族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因而给自己的独生子取名"国团"。1941年冬,日寇侵占了香港,容勉之一家回到家乡广东珠海南屏镇。1943年秋,容国团进入南屏甄贤学校读书。小国团天资聪颖,学习用功,成绩出众。7岁那年,他被小小的白色赛璐珞球(一种空心玩具球)迷住,于是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个子瘦小,比乒乓球桌高不了多少,但打起球来却有一股灵气,进步神速,很快便成了全校的"乒乓小球王"。1945年抗战胜利后,容国团的父亲容勉之回香港当海员,容国团于1948年2月转入香港慈幼学校读书。不过,由于家境窘迫,容国团只能中途辍学。
15岁那年,他成了香港东区一家渔行的童工。年幼力单,容国团每天起早摸黑在一片泥污腥臭中拣鱼运虾。但他没被穷困的生活埋没,因为父亲是香港工人进步组织工联会属下的海员工会会员,他得到了去工联会俱乐部康乐馆练球的机会。正是那段时间,容国团球艺得到飞快提高---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练球和钻研技术上,天资聪颖和平日的刻苦,让他很快成为了香港顶尖水平的球员。1957年2月,香港举行全港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代表工联会参加了这次比赛,并与伙伴一起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和单打、双打3项冠军,从此名声大振。1957年4月下旬,日本乒乓球队访问香港,容国团像一头初生牛犊,与世界冠军狄村对阵,爆出了一个大冷门---他以21∶19、21∶13连胜两局,在一片惊叹声中,竟将世界冠军拉下马。容国团打败了狄村,消息一夜间传遍了香港,妇孺皆知,他成为了新闻人物。
背着简单行装,回到祖国怀抱
在刚成名的那段时间里,容国团不止一次在心中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你该为谁打球?生性耿直的容国团,与香港乒总会的矛盾由来已久。1954年初春,香港一年一度的乒乓球埠标赛开战。17岁的容国团代表年轻的"公民队"参赛。赛前,他被乒总会邀到了一个茶楼谈话,要他打假球,以促成南华队蝉联冠军,并允诺送一笔钱作为补偿,被他当即拒绝。1956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乒总会在容国团的名字上做手脚,使他失去参赛机会,这更坚定了他离开香港的决心。容国团的父亲容勉之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受父亲的影响,容国团一直对祖国内陆心怀向往。1956年底,容国团向广东省体委递交了一封申请书,请求报效祖国。一系列的波折后,容国团接到广州体育学院的入学通知。1957年11月1日,容国团背着简单的行装,在工联会工作人员陪同下,迈步走过深圳罗湖桥,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他用日记记下了那天的心情:"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当我踏入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时,早已相识的乒乓球运动员纷纷向我握手问好,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很久以前,我就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世界冠军,民族英雄
从容国团回国第一天起,就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关照"。他当时每月的工资是86.5元,这在运动员中是罕见的。在国家队,容国团有多种打法的陪练。没用多长的时间,他的体质增强了,技术方面也因其抽、杀、削、吊、拉、搓、推、挡样样精通,而被誉为"八臂哪吒",状态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经过近一年集训,在中国乒协确定的多特蒙德世乒赛11人参赛名单中,容国团的名字赫然在列。世乒赛前半程,顺风顺水,男团首次闯入四强。贺龙发贺电鼓励,周恩来每天无论多晚都要亲自过问比赛情况。巨大的压力下,在八进四的比赛中,队员纷纷落马,容国团成为男单"硕果仅存的一颗",并熬进了决赛。决赛的对手是匈牙利老将西多。中国人从来没有离冠军梦这么近过,赛前,容国团喊出了那句"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口号,而他的队友们也已准备好了鲜花,藏在挡板的后面。这是一场注定要被历史记载的比赛,这是一个注定要成为英雄的人。在比赛中,容国团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中国人小巧和灵活的优势,把已经36岁、体重180磅的西多调动得气喘吁吁,根本发挥不出技术优势。最终,容国团以3∶1打败了西多,夺得世界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具标志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个世界冠军,让容国团的命运驶入了另一轨道,也从此改变乒乓球项目在中国体育体系中的地位。乒乓球就此开始被奉为"国球",渐渐成为了民族情感的寄托,成为国家运动的象征---1959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举办的职工、干部万人乒乓球冠军赛,报名参加比赛的人超过2万。回国后,这个21岁的年轻人也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礼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亲自到机场接机、献花;毛泽东多次接见;周恩来将容国团夺冠和十年国庆,列为1959年的两件大喜事;每逢外宾来访,他更是参加国宴的常客。长相英俊的容国团更成为了全民偶像。各种信件像雪片一样飘来,乒乓球队特地为他设立了看信班子。"上街经常被人围堵,非要他讲话、签字什么的。"容国团的夫人黄秀珍说。
他担任教练后,中国女队出场就能拿冠军
其实,容国团不单单是一个运动员,他在精神世界追求的东西很丰富,知识面之宽广常令人吃惊。有一次出国访问,容国团同一个意大利人讲起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讲到了他打仗时的战略战术,讲到了他的为人品质,这位意大利人很是感慨:"你比我这个意大利人更了解他。"好动脑筋、博学、勤奋……这一系列的优点,也让容国团的成就不仅仅只是在赛场内。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容国团参加的中国队以5∶3击败日本队,首获男团世界冠军 。1964年底,容国团受命于女队连败于日本的"危亡之际",出任国家女队教练。为了打好翻身仗,他放弃了休假,废寝忘食,终于带出了一支技术和思想作风都过硬的女队。1965年4月,他率中国女队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形成了只要有中国女乒乓球运动员出场,就一定能拿冠军的局面,再次震动世界乒坛。
不堪误解屈辱,一代球星陨落
在夺取世界冠军9年之后的1968年6月20日---这位曾被无数光环笼罩过的乒坛巨子,选择了与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诀别。1966年,"文革"开始,体育系统不能幸免,队员们的训练和比赛全部瘫痪。虽然贵为世界冠军,但容国团的"海外经历",也被作为批判修正主义的罪状。1968年6月20日的深夜,黄秀珍参加完体委的批斗大会,发现丈夫还没有回家,她出去寻找,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第二天,有人在龙潭湖附近的一个养鸭场的歪脖树上发现了容国团僵直的尸体,在他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张纸条,上面留着遗言---"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由于不堪忍受误解和屈辱,一代球星悄然陨落,成了中国乒坛史上的一个悲剧英雄---他死时刚好31岁,刚过而立之年。
1978年的6月23日,国家体委召开落实干部政策大会,为容国团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举行追悼会及骨灰安放仪式,把容国团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悼词里是这样评价容国团的:"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体育事业……为人耿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加速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年轻一代乒乓球运动员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遗书
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中,容国团这样写道:"爸爸、秀珍、小秋:我要连累你们,真是罪恶,咒骂我吧,痛恨我吧!永远忘记我吧。"容国团死前,一共写下了三封遗书。除了留给家人的以外,其余两封分别写给了当时国家体委的造反派和革委会。信中写道:"我中贺龙修毒太深?!我爱面子甚于生命!我历史清白!最大的错误是两次站错队!不要怀疑我是敌人。向毛主席请罪!"
技术特点
他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在比赛中,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并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
主要荣誉
1958年,容国团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艾·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艾·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艾·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体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者。
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61年,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
1964年,容国团担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的教练员,在他和其它教练员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夺得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团体冠军。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容国团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社会评价
容国团是中国乒乓球坛的开路人,打球非常动脑子,善于变化。容国团打过去的球都是有内容的,有内涵的 。(庄则栋评)
容国团给中国乒乓球带来了生命力,乒乓球在中国生根发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国人受惠颇深;同时,他打下了中国乒乓球队"快准狠变转"的根基,种下了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基因 。(《光明日报》评)
60年来,容国团给我们中国乒乓球队整个团体注入的精神与灵魂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半个多世纪来在世界乒坛长盛不衰,更是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刘国梁评)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9年授予)丁晓兵马万水马永顺马恒昌马海德
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孔祥瑞孔繁森文花枝方永刚
方红霄毛岸英王杰王选王瑛
王乐义王有德王启民王进喜王顺友
邓平寿邓建军邓稼先丛飞包起帆
史光柱史来贺叶欣甘远志申纪兰
白芳礼任长霞刘文学刘英俊华罗庚
向秀丽廷·巴特尔许振超达吾提·阿西木邢燕子
吴大观吴仁宝吴天祥吴金印吴登云
宋鱼水张华张云泉张秉贵张海迪
时传祥李四光李春燕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李素芝
李梦桃李登海杨利伟杨怀远杨根思
苏宁谷文昌邰丽华邱少云邱光华
邱娥国陈景润麦贤得孟泰孟二冬
林浩林巧稚林秀贞欧阳海罗映珍
罗健夫罗盛教草原英雄小姐妹赵梦桃钟南山
唐山十三农民容国团徐虎秦文贵袁隆平
钱学森常香玉黄继光彭加木焦裕禄
蒋筑英谢延信韩素云窦铁成赖宁
雷锋谭彦谭千秋谭竹青樊锦诗
容国团:我国首个乒乓球世界冠军,31岁上吊自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各行各业中有一个行业,是要靠天赋定胜负的,那就是竞技体育。大多数专业运动员的结局,不过是当一个体育教练或者是体育教师。
能够真正站到赛场上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当上世界冠军了。新中国建立之前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中国,根本就没有条件发展体育,更不要说在世界大赛上拿奖了。
打破我国无世界冠军局面的运动员叫做容国团,他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除了个人成绩优异以外,他还带领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夺得了世界冠军,这样一员体育大将原本可以在赛场上为国赢得更加荣誉,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体育天才,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31岁。
容国团出生于1937年,他的父母都是香港底层务工人员,在对容国团的教育上,父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七岁时容国团被一个小小的乒乓球吸引了,自此便开始了与乒乓球为伴的生命历程。
因为家境贫寒,容国团在少年时期身材极其瘦小看起来只不过比乒乓球台高一点点,但个子小小的他打起球来可以说是生龙活虎。
作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的普及程度极高,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很多学生都会打乒乓球,也爱打乒乓球。
容国团所在的小学也是如此,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喜欢打乒乓球,容国团常常会在课间和同学们聚在球场打乒乓球,很快他就成了校园里有名的“乒乓球小王子。”
因为家境原因,容国团并没能成功完成学业,15岁那年他就被迫辍学了,之后在香港的一家打渔行里做事。虽然离开了学校的乒乓球台,但是乒乓球一直是他心中无法割舍的爱好。
幸运的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当时海员工会的会员,所以他可以借父亲之由去工会俱乐部里练习打乒乓球。
在打乒乓球这件事上,他是很认真的,极具天赋的他,不只是单单的打球,在与对手切磋当中,他十分注重球技上的钻研,几次代表工会比赛后,他成为了当时香港最顶尖水平的乒乓球员。
1957年香港举办了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代表公社年会参加比赛,一举拿下了男子单打双打团体比赛的三项冠军,一时成为了香港体育界炙手可热的人物。1958年4月,日本乒乓球队访问香港,容国团一举击败了当时的乒乓球世界冠军狄村,他也就这样走进了世界乒乓球舞台。
他的父母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而是从内陆辗转过来的,受父亲的影响,他一直都想有机会回到内陆效力祖国,1956年他曾写过一封申请书给广东省体委希望回到内陆,第2年他接到了广州体育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之后,代表校方回到了内陆,内陆运动员对于他的加入十分热情,这让他感觉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1958年他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组冠军之后被选中参加国家队集训,经过训练他的技术更上一层楼,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成功闯进了决赛,夺得了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世界冠军。
这个冠军对于中国体育界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终于实现了冠军梦,他的夺冠也让更多中国人对乒乓球有了兴趣。
1964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主教练,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获得了第28届世界乒乓球比赛,团体,双打,混合三个冠军,这个成绩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就在他体育事业节节高升的时候,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除了文艺界文学界以外,体育界也深受影响,几乎处于全面瘫痪状态,所有的比赛都被迫停止。
容国团本想利用这个时间在家里好好休整,调整自己的比赛技术,但没想到反动派认为他在香港长大,所以是有问题的,这个说法让他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波动。
1968年6月21日早上,人们在一个树下发现了他的尸体,在他的上衣口袋中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爱名誉胜过生命”。就这样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离开了人世,1978年国家体育委员会恢复了他的名誉,还为他补办了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可这毕竟还是来得太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似经历同样命运,容国团、傅其芳和姜永宁为国乒留下宝贵财富
为什么不见大家提起容国团?
日本乒乓球队又赢中国一盘:国乒后备力量培养是否落后于岛国?
又到清明节,一起缅怀那些离我们远去的国乒世界冠军
新年想给自己“充能”?这部纪录片别错过!
世界乒坛最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前五位,你知道是谁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