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民为啥不等父亲李渊死了再当皇帝?

一、

自从嬴政取“三皇五帝”之名,首创“皇帝”这一至高称呼后,这个词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魔力,成为无数野心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秦朝之后,中国就出现过9个大一统皇朝,如果算上三国、五代十国、南北朝,数量更接近三十个,出现过的皇帝就有近五百位,其中还有武则天这位独树一帜的女皇。

当然,这么多皇帝,不可能真的如其所宣传的那样,全都是“全知全能”的“天之子”,甚至可以说,其中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辈,而且还不乏昏庸无能,导致人神共愤、天下沸反之辈。

不过封建体制虽然已经被淘汰,但我们依然要承认的是,正是因为在这些一脉相承的皇朝中,不断出现雄才大略的皇帝,才奠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基础。

而且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华王朝也几度称霸世界,让万邦来朝,这更是我们当前所提倡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从首位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到打得匈奴叩首的汉武帝,再到治下万邦来朝的唐太宗,都享有千古一帝的荣誉。

不说要说谁真正将国家带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大家公认还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在那个时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包括对世界的影响力,唐朝在封建王朝中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朝虽然开统一之先河,影响深远,但二世而亡,甚至还没来得及迸发出自己的光彩;汉朝虽然武力强大,但国土面积只有唐朝一半,影响力也没有走向世界,宋朝虽然经济和艺术发达程度更高,但武力实在拉垮。

只有唐朝,在唐太宗当政期间,无论军事、经济乃至民族融合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方面,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不过人无完人,哪怕是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其身上也有无法抹去的黑点,甚至因此被后世部分人批判千年——以次子的身份,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兄弟,逼迫父亲,通过这种“黑暗”手段登上皇位,在道德上深受诟病。

历朝历代的皇位更替,要说平稳的当然有,但充满斗争和血腥的也不少,从秦朝的更改诏书,刺死扶苏开始,汉朝有“太子巫蛊案”,宋朝有“烛影斧声”,明朝有“靖难之役”和“夺门之变”,清朝也有“九子夺嫡”。

如果与这些例子放在一起,李世民主导的“玄武门之变”并不是多么惊世骇俗,毕竟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但他更特殊的一点是,在杀害了长兄和弟弟后,直接逼迫父亲禅位,这就大大违背了中华文明所推崇的“孝道”。

按道理说,在玄武门事件后,李渊只能选择让李世民为太子,那李世民为何不等李渊驾崩后,再顺理成章地继位呢?那样一来,他所受到的谴责必然会少很多。难道李世民德行真的如此不堪吗?

其实从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来看,很显然不是。当时李世民的选择,有着复杂的原因,下面本文来一一分析。

二、

李唐是怎么起兵的?回过头来看,李唐起兵前,隋朝已经走到末路,这谁都看得出来,更何况当时已经群雄四起,处处烽火。

不过隋朝架子摆在那,还有大量军队在四处灭火,到底是还能支持几年还是几十年,谁也说不准。

所有有实力的门阀都在考虑两个问题:要不要反?什么时候反?对李渊来说,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因为他有一个叫李世民的儿子。

在李渊流露出反意前,十几岁的李世民就开始积蓄力量,招兵买马,网罗天下豪杰了。等杨广将政治中心搬迁到扬州后,他三次劝说李渊,终于促使李渊反隋,占据战略要地太原,发兵南下,逐鹿关中。

而当时老大李建成和老三李元吉还远在河东,直到李渊和李世民商量好造反后,他俩才接到通知,带着一家老小,赶赴太原。

因此,李唐这个“家族企业”,真正的创始人说到底,就是李渊和李世民,甚至可以说是李世民一手促成李渊“辞职创业”的。

起兵后,李渊一路打入长安,扶立了傀儡皇帝,后来又接受禅位,立国号为唐,然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成为大唐的继承人,留在李渊身边处理政务。而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继续率领大军在外南征北战。

因此,李世民虽然是“李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但由于长子继承制,他丝毫没有成为“董事长”的机会,至少在当时看起来是这样。

三、

李渊起兵之后,短短一年时间就占领长安,然后很快建立了唐朝,不过在那时,天下割据,不仅有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窦建德建立的夏国和王世充建立的郑国,还有其他大小军阀近十。

北有投靠突厥的刘武周,西有薛举、李轨,东有李密、宇文化及、辅公拓,南有萧铣以及残存的隋朝势力,可谓四面皆敌。而且从大势上来讲,虽然唐朝占据关中之地,但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完全看不出什么优势。

但好在李渊有一个叫李世民的儿子。唐朝甫一建立,号称西秦霸王的薛举就率兵进犯,并且大败刘文静。最后是李世民与李轨结盟,前后夹击,才灭掉了西秦。

随后,李世民又用计策反李轨手下大臣,里应外合之下,瓦解了李轨的西凉政权。至此,唐朝的大后方得以稳定下来。

不过这时,又一个威胁逼近,那就是占据了李渊老巢晋阳的刘武周,勾结突厥,兴兵南下,妄图也在中原分一杯羹。又是李世民率军迎敌,将刘武周、宋金刚两人逼得只身逃往突厥境内,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两人最后死在突厥人手中。

唐朝立国短短两年时间,李世民就先后解决了北方和西方两面大敌,这才终于腾出手来,应付近在咫尺的“猛虎”——王世充在洛阳建立的郑国。

王世充以阴险狠毒著称,虽然执政能力不强,但也饱读兵书,之前已经击败了李密统领的瓦岗军,收罗其众,实力雄厚,盘踞李唐卧榻之侧,让李渊寝食难安。

而这个重任又交给了李世民,而且李世民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当时他手下已经汇集了屈突通、徐世勣、秦琼、尉迟敬德等大将,在军中号称八大总管。虽然后来的军神李靖还没有投奔,但说是人才济济、猛将如云毫不过分。

王世充也确实没能在李世民手下撑过多久,很快就只剩洛阳一座孤城,李世民率军开始对洛阳的围攻。

这是李世民为大唐奠基的一战,因为除了城中垂死抵抗的王世充,唐朝的另一个劲敌——大夏皇帝窦建德也亲率大军来救。

如果这一战胜了,一切都好说,南方传檄可定,但一旦战败,唐国将面临夏、郑反攻,危在旦夕,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偏居一隅。

就连李渊心里都在打鼓,传信李世民说如果不好打,就先回来养精蓄锐。但李世民不同意,他认为好不容易将王世充压入洛阳困守,一旦放虎归山,再想打回来,那就是难上加难。

李世民不仅要拿下王世充,还要连窦建德一起打。他留下大军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只带三千五百人,前往虎牢关抵挡窦建德。

虎牢关之战被称为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之战,因为李世民的战绩实在太过辉煌。他以五百人大破数万人,乱军中生擒窦建德,也让洛阳的王世充闻讯后出城投降。此后,放眼天下,没有任何势力能与唐朝争锋。

后续诸如刘黑闼残部、萧铣等势力,已经不用李世民亲自出手,被轻松吞并,但这都是建立在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之上,可以说是李世民一手打下了大唐江山。

如果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是公司的成立,那李世民的东征西讨,就是成功让公司上市,所有股东都等到了收获的季节。

四、

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了,不仅是他的部下这么认为,就连已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也这么认为。而且伴随着功劳增长的,是李世民的实力。

由于常年带兵征讨,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极高,其手下大将也无不手握精兵,并常常为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而愤愤不平,次数多了,李世民就算没有下定决心争太子,李建成也已经视他为威胁。

皇位之争是最冷酷无情的,李建成在史书中被称为“仁爱宽厚”,但面对来自亲弟弟的威胁,他同样是手段尽出,不仅在李渊面前屡进谗言,而且与三弟李元吉在一起密谋除去李世民。

在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以及宫中嫔妃的影响下,李渊也逐渐对李世民起了猜忌之心,认定他手握大军,图谋不轨,虽然在军事上依然依仗,但政治上却开始打压,同时还将李世民身边的心腹逐个调离。

这时候,李世民虽然以躲避为主,但已经开始为反抗做准备,而玄武门之变的诱因,就是他安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传来消息:李建成已经与李元吉商定,准备在饯行宴上,暗杀李世民。

到了最后关头,在幕僚的劝谏下,李世民终于决定发起玄武门之变,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当场丧命后,他们二人的后代也一一伏诛。

而李渊也当着大臣们的面表态: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本来就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

这时候李世民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一不做二不休,立刻登基,让李渊退位做太上皇;第二则是老老实实当太子,安心等李渊驾崩后,名正言顺地即位。

五、

在玄武门之争成功后,李世民当上了太子,看似他只需要等着继位就行,但实际上,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李世民亲自带人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身上已经背负了巨大的道德压力,如果他只是当个太子,将面临三个困难:

首先就是李渊作为开国皇帝,虽然在军事上以李世民为主,但对朝堂的控制是李世民所远远不及的,甚至就连李建成在朝中的势力也比李世民不知大了多少。

如果失去李渊信任的李世民从宫中退了出去,不仅要面临天下的口诛笔伐,还要面临接踵而来的政治打压,在军中的威信也将逐渐丧失。

其次,有人认为李渊的儿子已经被杀光,除了李世民,他并没有其他选择。其实不然,虽然李渊已经成年的儿子或者说嫡子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但他还有未成年的儿子,只要经过几年的培养,又是一个太子人选。

第三,跟着李世民一起“作乱”的部下们,不允许他退让。因为他们知道,李世民退让后,或许因为皇子的身份,可以活着甚至坐稳太子之位,但他们这些以下犯上的臣子,绝对会被以各种理由,慢慢清算。

大家冒着株连九族的危险,帮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太子之位,而是为了“拥立之功”。

因此,当李世民决定动手的那一刻,事情的发展就不是他自己所能主导,要么一步登天,要么当场殒命,不可能做个太子,然后安心等待继位。李渊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大臣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就连他自己的部下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当然,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玄武门之变反而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强盛的大唐,对错难以评价。而李世民自己也毫不避讳,让史书如实记载,是非功过,留与我们后人评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渊从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玄武门之变(上)生死较量七回合
【宫廷秘史】李渊为啥不立李世民做皇子,最后众子相残?
失语者李渊(下)
“玄武门之变”是迫不得已的被动反击还是早有预谋的主动进攻?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为什么不直接对付李渊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