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本书都在用生命告诉你,该如何珍惜当下

这是她的绝命书,我向您推荐。这只对我们有用,她什么都不需要了。你以为看得开,别夸口,那是别人的死,碰上是你在乎的人,你试试。想对人好,趁活着的时候。

窦文涛为《此生,此心》代序

我们自打出生一开始,便像是进入了一个闯关的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我们会经历生老病死,会经历离别和重逢。即便我们知道总会有这些Hard模式,却往往在来临时,后悔没来得及珍惜。然而,时间从来不会给“后悔”机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分外珍惜,他们对待“世事无常”好似平淡无奇。或许是因为他们身患癌症,是离死神距离最近的人。

当他们的文字作品出版后,常被世人打上“抗癌日记”的标签。可能会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日记一定是痛苦的,是绝望的,不然就是盲目乐观型的。而当我们真正读过他们的文字后,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生活的体察、对世事的珍惜,还有一种最为可贵的东西。

“真实”。

真实在他们朴素的文字风格,真实在他们纪实性的叙述,真实在作品中出现的每一种情感都没有半点虚情假意。而在他们眼中,真实的“父子关系”会是什么样的呢?陌生病友之间的寒暄能给他们带去怎样的慰藉呢?当他们的文字可以触动你的同时,也希望你能更加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

01

关于人,他们更能体会其“真”

放疗结束的前两天,吃完晚饭,我照例去楼下的超市买酸奶,付账的时候,在收银台旁的货架上发现了一种我小时候常吃的棒棒糖,就买了一只,想着下次遇到那个小孩,他要是乖乖叫我哥哥,我就给他吃。

回病房时,与我搭乘同一班电梯的,是一对母女,女孩儿裹得严严实实,穿着便服,可我还是从她身上觉察出一股熟悉的“病友”的气质。电梯开始上行,旁边的阿姨突然贴心地对我说:“往里面站一点,你那边有风。”我对她笑笑,道了谢,然后往她们身边挪过去。

“满二十了吗?”阿姨笑着问我。

“二十二了。”我如实回答。

“跟我同年耶!”女孩开心地说。

“你们都还这么年轻,以后的人生都会好好的。”她的语气透着一股莫名的笃定,丝毫不容怀疑。

我走出电梯,和她们挥手告别,等门关上,才重新起步向病房走去。我在医院遇到过不少来自陌生人的“小确幸”,我们不会再有机会相逢,甚至时间久了,连对方的脸都模糊起来也是寻常事,可那一刻,人与人之间突破隔膜的心情,却一直都清晰地记得。这是离开医院之后,很久都不曾再度拥有的事。

我想我是足够幸运的,安然度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开始有机会回归到以前的生活。可那一只棒棒糖,却始终都没能给出去。后来我在一辆摩肩接踵的公交车上,把它剥开吃掉了,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糖果而已,弥漫在口腔里,是一股廉价的甜。

作者: 陈子衿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讲述的是二十一岁的陈子衿从确诊淋巴癌四期起,之后大致一年治疗时间的所见所思。它更像是一部透过癌症反映家庭生活的非虚构小说,他哀而不伤的笔触背后,冷静、克制地描述了自己的发病症状以及治疗经过,至于个人所遭受的痛苦与消极想法更是鲜少提及。

02

关于亲人,他们看到更多的“真”

那一天,几个同班的级友,不知为了何事,到了我家的蜗居。临行之前,妈妈抱着小妹走到玄关送他们。小妹几个幼儿笨拙的“表演”引得众人大笑,妈也笑了,仍是那柔柔的轻笑。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满足快慰的表现嘛,并不特别。可是关上大门的当儿,史竟赞叹着说了:“你妈妈笑起来真好看!真美!”

会吗?可能吗?在台中很多人全晓得,史的母亲,身形笑貌都跟前代明星胡蝶神似,而在姿容上绝不稍逊。他会觉得“我的”四十几岁的妈妈好看!我几乎不太敢相信,因为我只看到了妈妈的沉郁憔悴。可是我的一群同学,都已是高中学生,应该有相当的判断力。送走了同学,回头看时,妈妈似乎在寻思着什么,却仍保持着那浅浅的、含蓄的笑容。

霎时间,埋在心底的影像,浮泛上来。是了,自幼喜欢看妈妈的那个表情,也不知为什么喜欢,原来是因为美!爱美的眼睛,捕捉住美哪里肯放过。眼前的母亲已失去了玉白光洁的额头面颊,但眼波、笑靥的神韵还在,那神韵哪怕只回来一会会儿,也依旧存在,从眼睑下面飘散出来的轻柔倩婉的笑意,仍然能俘虏爱美的心。

――赵淑敏《终站之前》

作者: 赵淑敏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终站之前》是台湾女作家赵淑敏先生自选散文集。全书分为《念我父我母》《人间好风景》《昨日的暖风》等六部分,追忆亲情、细数往事、感悟人生。作者在生命暮年,在与癌症面对面的搏杀中,对人生、生命和亲情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这部自选集可说是一生的回顾和总结。

03

面对生活,他们更能洞察其“真”

在住院一年里,亲眼目睹病友的离去,不止一个,而是11个,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多岁。护士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谁能知道自己的生命将在哪里、何时停止呢?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时间,该来时来,该走时走。

人生一世,不过是草木一秋,犹如花开花落,最后回归自然。

离去的人,安息了,永恒了,活着的人,不应该悲痛,要有坦然的心胸,去接受人生的自然现象。

――陈冬芹《此身,此心》

作者: 陈冬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此身,此心》算是一本“病房日记”。作者陈冬芹,曾任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专题部和上海有线电视台记者、编导。2011年7月罹患白血病。在住院的一年时间,写下这本《此身,此心》。一篇篇的日记详细记录着她每天的治疗过程,她写得那么稀松平常,完全是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没有一句抱怨、没有颓废沮丧。

有时候,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或者喧嚣人群繁琐关系中,会不禁感到四周孤冷而顾自抱肩,往往情不自禁的想,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爱你疼你对你好的人,有几个?或者,这个要求太高,退一步说,这个时间真正将心比心平等相待你对他好他对你好不以怨报德自私自利的又有几个?好人纵有,却藏于茫茫伪君劣物里,需得大浪淘沙机缘竭尽。得此好人真友前又有多少明朗暗礁吃亏上当被骗欺负,哪里有至亲家人来得容易,来的贴己,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心无二意?更因这这般,却娇宠着我们如此没心没肺地被爱被疼心安理得,等至明白,却,树欲静而风不止。

――于娟《此生未完成》

作者: 于娟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窦文涛说,想对人好,趁活着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对自己好,趁自己还健康的时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另起一行:胡子宏生命日记(99):紫杉醇再次缓缓滴入体内
我们的抗癌日记:喝彩
【来稿选粹】绣霞|​​​病中六记
这部纪录片,让人想看却又怯懦不敢看
杜昌华:病房里的生命集市
今年第一部让人泪腺崩坏的纪录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