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读书是人类修炼的重要途径》

人生若是一场修行,读书必是一种信仰 

2017-04-23 18:00

从幼时起我便自认为是一个爱书之人,在信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是陪我度过每一段休闲时光直至随我入梦的最好伙伴。如今,深受手机羁绊的我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读书兴趣正在被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逼迫得节节败退。幸好,还有残存的羞愧和潜藏的渴望会让我时常惦念起这位老友,摩挲其页,细嗅其香。

在这个朋友圈经常被旅行照片刷屏的时代,若你问我:“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一个更重要?”我还是想坚定地回答:“读万卷书”。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照片中优美景色的陪衬,读书理应成为行路的必要条件。读书可以窥见不同的世界,可以体悟不同的人生,可以提升精神的维度,可以巩固修养的根基,当然也能比行路先一步开阔视野。更何况行路终有尽头,读书却无止境。

在用书开辟的天地里,我看到过更高远的山峰,看到过更壮阔的江海,看到过更旷达的胸襟,看到过更炽热的情怀,看到过更深邃的思想,看到过更超脱的气概,甚至还看到过更清晰的自己,看到过更真实的存在。在我眼中,那些书上的文字其静也轻盈如羽,其动也凌厉如刀。看似不经意的轻拂而过,却总能在我身上神奇地刻下无法抹去的痕迹,就像是对生命的雕琢。被雕琢的生命开始变得透彻而坚定,在迷雾中逐渐感知到了哪些是美好,何处有阳光。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有幸生在了读书空前廉价的时代,无论是物质成本还是时间成本,我们都不用再“凿壁偷光”抑或“负薪挂角”。我们也遗憾生在了“读书无用论”唱副歌的时代,功利的色彩遮住了智慧的光彩,浮躁的心态击败了优雅的姿态。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总是在传递着如同生存竞争一般残酷的错觉,不容闲庭信步,只剩拼命奔跑,即使很多人并不知道路在何方。

对时代的曲解给了很多人迫不得已或者势所必至的理由,于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成为了新的宠儿。这位宠儿为现代社会获取知识资讯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也迎合了很多人急功近利的心理,但后果则是予取予求的阅读再也填不满心灵的空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姑且不论这位宠儿充斥着大量哗众取宠以致恃宠而骄的内容,以及零散的信息很难构建出相对完整的认知系统,即便我们的阅读对象全无过错,我们的阅读心态是否也开始值得商榷了呢?

阅读同一本书,选一个安静的午后静坐窗前认真玩味,和在地铁上为填补空闲时间而随意浏览,两种情境下的阅读体验固然不同,而直抵内心的阅读收获也很可能判若云泥。尤其是在面对那些传世经典的时候,缺少诚敬之意的阅读会让人茫然失去与心灵沟通的能力,所谓内化于心自然无从谈起。

读书很像是一个借作者的文字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你与文字之间会隔着一面观照心灵的镜子,你怎样看它,它就怎样看你。想要领略书中的真意,先要省察自己的心意,哪怕收获的未必是作者的本意。读书本该有一种既热忱又恭谨的态度,只要你愿意,书的怀抱也总会向你毫无保留的敞开。人之与书,一如君子之交。爱书之人,往往对读书都怀有一份宗教般的情感,我想这可能才是对书最高的理解和礼遇。

人生若是一场修行,读书必是一种信仰。信息技术的诱惑终究替代不了摩挲其页、细嗅其香的爱书情结。从开卷的那一刻起,请不吝怀有一份诚敬之意,只有这样才能称得起真正的爱书之人,才能把书真正读给自己。让流淌的文字在平静的内心自由徜徉,你终将会看到另一番天地。我要从书中再次启程,期待同行有你。

   读书是一种信仰

文/高鸿

  十月,是滋长温情的季节。漫步金阳煦暖,静听咖啡小语,一阙驿动,两三点相思,魂过处,香盈袖,你,只一个回眸,我,已月光倾城。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书中写到: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无数普通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阶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人生的主人。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读书,就是给你机会,去超越自己,丰富自己,不断从别人已知的经历中获取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唐达成在《杂说读书乐》中说:“一卷好书在手,就仿佛如拂春风,如沐春雨,与大智者相对,灵魂得以与灵魂对话,精神得以与精神交流,于是,油然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读壮怀激烈之文,可以令人意气风发;读情致深远之文,可以令人悲喜交错;读潇洒旷达之文,可以令人萧爽不群;读肺腑至性之文,可以令人感同身受,如泣如诉;读讨伐奸佞之文,则令人有拔剑而起,拍案激愤之叹,虽历千百年,仍能想见其人其言的慷慨悲歌。”

   好风一阵香如洗,两分明月。喜欢月所以喜欢唐诗宋词,喜欢唐诗宋词所以更喜欢月。喜欢月夜的静谧,喜欢月光的温馨,喜欢月下的景色,喜欢月中的思绪,更喜欢在月夜翻开枕边书,读一场醉人的故事。看故人忆滚滚陈年,心照不宣。“明月皎皎照我床,银河西流夜未央。”一去千里梦不散,好山好水何处看?叹花露晨晞秋光短。窗前明月光,捧一首宋词反吟复唱。读一句清照语,千回百转的是那种在心底流淌的温婉。

   有时,我想我是如此的喜欢月光,因为月下的万象都是那么朦胧、梦幻而附有张力。尽管生活中的我又是那么的现实。一窗明月半本书,古往今来,月总是叫人动容。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此时,月下的曹植心情是何等的复杂、彷徨而纠结?“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不难想象,此时的陆机夜宿途中又是在怎样不平静的心情下,写得出如此幽雅净爽、清丽简远的诗句呢?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梭罗抛却滚滚红尘,在瓦尔登畔离群索居,最终收获了倒映湖面的一夜繁星碎月,领略到山间小溪的流水潺湲,尽享着空山幽谷的婉转鸟鸣……在这片未被工业化污染的净土上,他的智慧、他的情感、他的才思凝成了一部独步千古的《瓦尔登湖》。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一次次的困厄与磨难中,苏轼这只“孤鸿”涅槃重生。人生路上,难言的孤寂一次次包围着他,而这恰恰为他彻底洗去了沾染于俗世的激进与浮躁,于是苏轼可以抛开世俗的纷扰,去寻访无言的山水,拜访远逝的古人。山水日月的陶冶,诗书文章的熏染,使苏轼的灵魂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胸襟得以开阔……以至于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蒋捷《虞美人》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英国诗人哈慈·利特曾经说过:“书籍蜿蜒伸入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流里舒缓地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仍然铭记它们。我们读到他人的遭遇却感到身历其境。书籍到处可得,而且价廉物美。我们就像呼吸空气中的氧一样吸收书中的营养。”

  人生常常如此:由喧闹到孤寂,由成群结伙到茕茕孑立,由入世到出世……这其中有被动的,有主动的。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你才会遇上不被玷污的瓦尔登湖;只有在灯火阑珊处,你才能邂逅一见倾心的伊人。静静地享受这沁人心脾的一池月光,我忽地想到了《石门颂》中的野鹤闲云,又想到了李斯的小篆,那《书谱》中的章法也淋漓尽现眼底。写生这一词,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另外一种诠释。自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姿态,自然的去生活,做好自己,你还累吗?诚如杨绛先生所说:“活到了一百岁,到最后才明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自己內心的淡定与从容,世界是他人的,与你毫无关系。”

   佛家说,境由心造。人们在生活中都会有这种经验:同样的时间,在高兴时会觉得很短暂,忧愁时会觉得很漫长,所谓“欢愉嫌时短,忧愁觉日长”。所以南朝乐府中的《子夜歌》中便有了:“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的美妙的诗篇。“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在这首《春夜别友人》里,为读者展开了一副月夜里深远而高雅的离情别绪。“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白居易将女子月下弹筝的形象描绘得宛如画出,把古筝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着实让人回味无穷。而高适的“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白云、明月,在此时更显隐喻深刻且别具一格。

  人上岁数总怀旧。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在月夜下静读,夜离我越近,梦离我越远。悬笔一绝,恐花如心瘦。作家董桥先生说:“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原来,好文字就是天空的一轮满月。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约好友,品香茗,难得半日清闲。  

  日月如梭,许多景象,在经年的微笑中淡去,三月的月光总是那么匆忙。如今在忙碌中从容着,那些不变的风霜就早无所谓,累并快乐着。你我如云茶素眉的朋友,岁月在陪伴中安好,婉约了心境,陶醉了时光。

  晋朝王淑之《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腹有诗书气自华。悲伤如薄霜,只在清晨的墙壁一侧,在乌瓦上,停顿片刻,就消散了。愿寒冷的日子里,心中有春的希翼和温暖在沸腾。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到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席慕蓉是在提醒我们么?读书是一种信仰,信仰是有力量的。康德说过:“世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思考,它们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不管是天上的星空还是心中的道德都是指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找到回家的路!作家梁晓声关于文化人的四句话概括的好: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记得巴金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正是有了书,人类才少了一份愚蠢和孤独。每个爱读书的人都是心灵的贵族,那一刻书里的知识洗去了他骨子里的庸俗,变得气质高雅。一个淡装素颜的人,她气质里不断散发出的强大磁场,会久久地将你吸引。世界上只有灵魂的吸引,最具永恒的魅力。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书读多了天地阔。每一轮落日如同朝阳。清晨,满怀憧憬;黄昏,守着一轮弯月;夜半,书香袭人。李密庵在《半半歌》中曾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至微醺,花开半朵,是恰到好处的趣味,道破了人生交际处世的真谛。林语堂先生亦评此诗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岁月静好,诗意生活。

于光阴深处,雪落听禅,静看花谢,清蒸岁月,慢煮时光,心安然无恙。深冬的厚重,让时光愈发简静,染了雪的思绪,如梦幻,如童话般,在心灵深处黯然滋生至美的纯粹,那纯粹又痴又禅,端坐其中,有种难以言表的况味,与眸里,与心底,与灵魂处袅袅升腾。清人张潮著有一书《幽梦影》,多妙语佳句,其中有不少论及读书,读来饶有趣味。“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读经书适宜在冬季,因为冬季天寒地冻,可集中神思;读史书适宜在夏季,因为夏日悠长,可感受历史的悠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适宜在秋季,因为秋日里人悟性高,可以领会诸子的精神实质;读诗词曲赋适宜在春季,因为春天本身就可以体现出诗文的勃勃生机。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一年四时皆可读书。

春花秋月,每一本好书都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当你为生活琐事感到困扰时,翻开书,触摸白纸黑字,感受文字的力量。喜欢守着一杯清茶,怀揣一颗素心,行走在文字里,游弋在墨香中,在温婉文字中寻一方月色淡淡的属于自己的青青芳草地。

忙碌了一天,休憩的枕边,除了手机,应该还有一两本喜欢的书籍吧。闲时读书忙时用,腹有诗书格局大,人到中年气当华。

末了,借用余秋雨的话说,在阅读中寻找一个更出色的自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境界中的月光
王清铭: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高鸿:一窗明月半卷书
[其他][06-02]荒岛图书馆@厦门小渔岛简介
月华无言,思念不语
渡,浣心灵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