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丛书》

哲学研究所发布《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丛书》《自然与德性:尼采伦理思想研究》 

哲学研究所

《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丛书》

黑格尔曾经说,哲学是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但在21世纪的今天,哲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关注。

当前,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成为一种环境力量,不仅彻底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境况,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而且带来了信息过剩、认知超载、真假难辨、注意力分散、隐私泄露等一系列尖锐问题。当我们的生活环境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太快时,原有的概念框架远远不足以解决现实变化所带来的各类观念挑战。这迫切需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信息文明时代的哲学研究该何去何从?近日,“信息文明的哲学挑战”学术研讨会暨《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该套丛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围绕虚拟现象的哲学探索、大数据带来的认知哲学革命、人的信息化与人类的未来发展、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以及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五个专题展开研究,每部著作自成体系,综合起来从不同侧面揭示和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身所存在的哲学问题和所带来的哲学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成素梅教授对丛书作了整体介绍。《丛书》认为,信息文明是指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化的科学为支撑,以信息的传播、挖掘、利用等为资源,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趋势的一种新型文明,是内生于工业文明却反过来摧毁其支持体系、概念框架、制度安排与思维方式的文明。就像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文明”的帷幕一样,计算机的发明拉开了“信息文明”的帷幕;未来几十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泛化发展,也会把信息文明推向高峰,并内生出另一种新型文明——智能文明。

“如果说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于如何解决由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所导致的一系列冲突,那么,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则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问题。人工智能必定会改变整个世界,关键是人类将如何塑造人工智能?如何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此,我们已经不能用工业文明‘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去做,而必须走在前列。未来智能文明的发展将会使得哲学社会科学从边缘走向核心地位。”成素梅这样说。

广告海量真实球员,执教足球经理逼真足球世界;^^揭秘足球经理真谛,专业体育游戏平台欢乐新游巨献

据了解,丛书由五本著作组成,共计一百多万字。其中,《虚拟现象的哲学探索》主要为信息文明的基本内涵提供基础理论上的支撑;《大数据时代的认知哲学革命》揭示了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对人的认知方式带来的重大影响,剖析了延展式认知、生成式认知、嵌入式认知以及分布式认知的内涵与本质;《人的信息化与人类未来发展》从技术实践和哲学理论出发,分析和解读信息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自身的信息化进程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伦理构建》为信息文明的伦理反思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当代信息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基调性认识;《人工智能哲学问题研究》对信息文明演进的高级阶段即智能化社会进行前瞻性的哲学研究。

成素梅指出,《丛书》具有跨学科性、前沿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其学术价值体现在:拓展了当代哲学研究的广度,让哲学研究不再仅仅是文本性的概念反思,而是与现实进行衔接;深化了当代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注;揭示了信息文明的本质与内涵,确定了共享性和相互性的思维方式,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识,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为整合传统哲学中的相对立的二分观念,提供了认识论平台和方法论启迪,为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新发展的思路,为重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有助于澄清机器人与人类的本质差异,消除人工智能威胁论带来的心理恐慌,使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未来的发展向着确保人类安全的方向发展。

丛书发布会之后,与会学者聚焦“信息文明的哲学挑战”这一主题,围绕信息文明的本质与内涵、人工智能哲学、信息伦理学、大数据的哲学思考、信息技术与人类未来等主题展开了三场精彩深入的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和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主办,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创新团队承办。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哲学研究所

《自然与德性:尼采伦理思想研究》

近日,在“神兽之间”书店,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联合主办了《自然与德性:尼采伦理思想研究》新书座谈会,暨2020年07期“尚思新书报告”。该活动是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科研成果系列发布之一。座谈会由华东理工大学哲学所的李秋祺老师主持,新书作者韩玮博士做了主题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乐小军做点评。哲学所、中马所部分老师,以及部分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生出席并参与讨论。

韩玮博士首先介绍了十九世纪生物学进展与尼采思想之间的关系。其次梳理了三个问题:1.研究尼采有什么意义?2.应该如何理解尼采?3.如何借助尼采来思考伦理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伦理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韩玮博士认为,尼采试图通过伦理学来考量形而上学,又试图通过“自然”来考量伦理学。也就是说他试图用“自然”来为伦理学奠基。尼采之所以要提倡“反道德”和“非道德”,无非就是想从形而上学返回到伦理学,或者说,要使道德去形而上学化,重新为道德实践寻找回它的自然根基。

随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乐小军老师点评指出,从形而上学回到伦理学,有把实践哲学当作第一哲学的嫌疑,与其如此,不如从实践哲学回到理论哲学,重新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可能性。其次,用“自然和德性”来界定尼采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把这两个词用在亚里士多德、甚至康德身上,似乎都可以。如何准确地定义这两个词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韩玮博士回应说,尼采那个时代基督教、传统形而上学逐渐失去了效用,因此19世纪下半叶才会发生所谓的实践哲学转向。尼采并不是简单地把实践哲学当作第一哲学,而是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把形而上学道德化,也就是说,他是在道德层面或伦理学层面来理解形而上学的。此外,尼采还试图从“自然史”的视角出发,来审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自然在尼采那里有一定的形而上学味道。尼采用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来描述自然。权力意志(力与力、意志与意志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争斗)与自然的生成、流变有关,而永恒轮回则与自然的必然性、确定性有关。在尼采那里,自然并不匮乏,只有有生命的人才匮乏。唯有把人的生命从自我保全提升到自我耗散、自我消耗,人才配得上自然。

最后,在问答交流环节,各位老师围绕着道德与伦理的关系,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19世纪生物学进展(细胞学说、进化论)与尼采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尼采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于2018年4月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重要成果系列发布活动,是探索加强重大成果发布平台建设的新举措;通过整合各类重要研究成果,加强统筹策划,以系列发布形式,面向主要媒体进行推介,形成品牌效应,优化重大成果宣传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志伟的海德格尔研究阅读和思考笔记
汇编||古希腊哲学与古典学——研究路径研讨会要(2007-2019)
【微·评】透过王国维的笔端看叔本华与尼采
《哲学导论》
哲学爱好者不要读尼采
一文读懂柏拉图 笛卡尔 康德 黑格尔 尼采 著名哲学家的哲学观点不同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