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紧急警告:慎食野生菌!

HAOYISHENG导语

紧急预警:慎食野生菌!

每年5月—9月雨季来临后

是云南野生菌上市的季节

也是云南人“生死攸关”的季节

自今年6月以来

云南已有20余人吃野生菌中毒

7人死亡,最小的仅4岁

新闻君6日从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5日12时,云南德宏州、文山州、版纳州等5个州(市)相继发生家庭自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

6月11日,云南盈江县支那乡庐山村下拉马靠村民早某某一家4口误食野生菌中毒发病4人,至6月27日,死亡4人;

6月20日,云南陇川县王子树乡罗朗村吞吞武等7名缅籍入境务工人员在午餐和晚餐时共同进食自采野生菌汤后,突发野生菌中毒,其中危重6人,重症1人,应家人要求将7人送回缅甸治疗后,1人不幸离世;

7月3日,云南省疾控中心发布通报称,西双版纳州连续发生两起野生菌中毒事件,致8人中毒,2人死亡,其中,2岁女童甲刀因误食毒菌紧急送往昆明抢救,引发全省民众关注。

为遏制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高发频发态势,云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云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有毒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

有毒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
1

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2
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不要多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3
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4
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严禁农村集体聚餐加工食用野生菌(包括野生菌干制品),防止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5
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6
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7
医疗机构收治野生菌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8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正确鉴别和食用野生菌的知识和方法。

9
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和社会共治的要求。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民小组“五级”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确保责任落实不留死角。
10
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督办、跟踪问效职责,加强督导检查,查找薄弱环节,督促整改落实。
11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综合协调作用,认真研判防控形势,突出防控重点,强化野生菌中毒应急救治,最大限度减少死亡。
12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拉网式检查,强化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农(集)贸市场、野生菌专业批发市场的监督检查,严防来历不明、辨识不清的有毒野生菌上市销售。
13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应急防范,及时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要加强信息互通、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野生菌中毒症状


根据中毒症状和毒素的化学结构,毒菌大致分为:剧毒、有毒两大类,剧毒菌种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种可造成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类型中毒。

中毒类型可分以下几类:

(野生菌图片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

1.急性肝损害型:此型中毒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毒种类所导致,潜伏期10—24小时,最长可达数日。病情复杂而凶险,病死率高达90%以上。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鹅膏(白蘑菇、白罗伞)

▲黄盖鹅膏(黄蘑菇)

▲灰花纹鹅膏

▲亚毒环柄菇

2.急性肾衰竭型:急性肾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有毒种类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拟卵盖鹅膏

▲欧式鹅膏

3.横纹肌溶解型横纹肌溶解型中毒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6-12小时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中毒严重者12小时即出现死亡。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4.胃肠型:食用后,潜伏期10分钟-6小时,表现无力、恶心、剧烈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此类型较为常见,约占发病率的80%。病程短,易治愈。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网孢牛肝菌

▲青褶伞

▲苦味粉孢牛肝菌

▲毡盖美牛肝菌

▲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

5.神经精神型:食用后,潜伏期10分钟-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为胃肠型症状外,主要有神经兴奋、幻觉、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dan?脉缓、瞳孔缩小,唾液增多、步态蹒跚等症状。病程短,无后遗症。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小豹斑鹅膏(俗名 满天星)

▲红葱

▲中华红牛肝菌

▲华美新牛肝菌

▲白葱

▲斑褶菇

6.溶血型:食用后,潜伏期6-12小时,除有急性胃肠型表现外,还会出现贫血、黄疸、血尿、肝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赭鹿花菌(俗名 赭马鞍菌)

吃菌中毒怎么办

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首先可以采取催吐的办法进行自救,随后应立即就医。

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舌根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样品,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这些传闻孰真孰假


“鲜艳的菌子有毒,颜色暗淡的菌子没毒?”

错!不能用颜色或形状简单地区别菌子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菌子的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的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菌子跟银器、大米、生姜、葱蒜一起煮,汁液变黑有毒,不变色就没有毒?”

错!多数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如毒蘑菇中剧毒的鹅膏毒素不能与金属发生颜色反应。

“用猪油炒见手青(牛肝菌)是为了解毒?”

错!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中,炒制有毒菌种见手青一般将菜籽油与猪油混合使用,但其中猪油并非具有解毒功效,仅仅是因为猪油本身动物油脂的香气更能衬托菌子独有的味道,使菌子更加鲜美。


大家都在看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2000多人中毒,一地发布紧急提醒
你知道吗?毒蘑菇其实有五大类,但吃哪种才能看到小人跳舞呢?
红河一锅菌汤致2死3重症 野生菌如何才能好吃不中毒?
云南又到“生死存亡”季!为啥年年有人冒死吃这货?看过来!
野生菌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菌子有没有毒 试剂一测就现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