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传承 |彭玉辨治婴幼儿湿疹经验
彭玉教授,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形成了独特的儿科疾病诊疗模式。彭玉教授临床辨治婴幼儿湿疹立足于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详辨病因病机,灵活辨治,为治疗婴幼儿湿疹拓宽了思路。现将彭玉教授防治小儿湿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儿童湿疹以肺脾不足为本

彭玉教授指出,儿童湿疹的发生与肺、脾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肺居上焦,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通过鼻窍与外界直接相通。肺气主宣发,一方面将卫气、精微输布于体表,润养肌肤和皮毛;另一方面,肺气充沛则藩篱固,腠理密,外邪无法从鼻、皮毛侵入。现代医学认为,大部分过敏原均通过鼻吸入、皮肤接触,引起或诱发儿童湿疹,故湿疹的发生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脾居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开窍于口,具有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的功能。变应原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还包括是食入、注射,这些与脾紧密相连,故湿疹主要累及肺、脾。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脾常虚,脾为肺之母,一方面肺维持正常功能需要脾不断化生精微物质以濡养,若脾虚纳运无常则肺失濡养,卫外不固,邪气易乘虚而入发生湿疹;另一方面,肺气不足,肺受邪侵,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司,肌肉松弛,口不和,则易被邪困,出现湿疹。
2
儿童湿疹以风湿热为因

彭玉教授指出,风湿热盛是小儿湿疹辨治审因的主要方向。婴幼儿湿疹皮损虽表现多样,但均以皮肤皮疹、瘙痒为临床症状,故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病因病机的演变以风、湿、热的相互转化为主。

(1)皮肤所患之“风”有内外之别。外风即为外感得之。风为百病之长,风性轻扬,善行数变,多从口鼻、皮毛而入,着于肌表。内风从内得之,皆因疾病、饮食等因素影响,导致营阴不足,虚风内动。外风、内风在病程中均体现了风邪所致症状多样、突发加重、时轻时重的特性。

(2)皮肤所患之“湿”来源于外感和内伤。外感湿邪主要是风邪夹带的湿邪,气候潮湿、涉水冒雨和嗜食寒凉从口而入的湿邪;内伤之湿主要责之于脾运不及,水谷不化产生的内湿。外湿发病,常累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又因于脾虚,脾阳亏损,不能生肺金,肺主皮毛,皮毛不固,又容易感受外湿。湿郁肌肤,日久则化热,热泛肌肤可见皮疹,热壅气滞则成瘀,瘀阻脾运,脾失健运则气血乏源,气虚则行血无力,瘀血难化,湿阻更甚。故湿邪导致的皮疹具有病程迁延、湿性黏腻、胶着难祛的特点。

(3)皮肤所患之“热”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来源于母体,一方面,母体嗜食辛辣炙煿等物,致湿热内蕴;另一方面,母体情志不稳,愤懑忧怒,肝火内动,风火上扰,遗毒于胎儿。因此,母体所留余热是小儿湿疹发生的重要因素。后天之“热”与外感六淫化热、湿蕴久而热、七情化热等密切相关。内热、外热均可充斥体内,熏灼脏腑,灼伤脉络,泛溢肌肤形成湿疹。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加之后天喂养不当,脾失健运,外受风湿热邪,侵袭肌表,而成湿疹。

3
辨治特色

彭玉教授指出,小儿湿疹的病因病机多由母体在孕期或哺乳期饮食不节,或小儿素体虚弱,又兼外感风邪,风、湿、热相搏,出现内泄无路、外透无门,搏结于肌表而发。故在治疗中要抓住风、湿、热的致病特点,以清热为先。

疏风为先,兼以清热
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外风从肌表门户而入;内风责之于营阴不足,涵养不及。风邪善行而数变,症状多样,此消彼长,飘忽不定,故彭玉教授善用荆芥、防风、川芎、牛蒡子、蝉蜕疏风散热,连翘、紫草、赤芍、苦参、白花蛇舌草、地肤子清热凉血。

除湿为主,清热开导
由于湿热常胶着缠绵,若热不清则湿不祛,彭玉教授指出要注意清热与除湿的关系。一般清热在先,除湿在后清热可用黄芩、黄柏、生石膏、滑石之类,快速降低火热之势;热势消后以佩兰、砂仁、茯苓、薏苡仁利三焦之湿。

健脾为本,祛邪为标
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脾的功能失调是导致婴幼儿湿疹发生的重要原因。彭玉教授强调,治疗婴幼儿湿疹一定要顾护患儿脾胃,不论是疏风、清热还是除湿,应善用苍术、陈皮、山楂、麦芽等以运脾护脾,避免药物损伤脾胃。脾运如常,则肺卫固,外邪不易入侵;脾胃和则可将水谷化为精微,避免食滞中焦,变生他症。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年龄62d。2018年1月31日因“大便稀、皮疹1个月余”就诊。患儿1个月前更换含铁奶粉后出现黄绿色稀便,每日2次,头面部、胸部、背部出现皮疹,色红,以头面部尤甚,在外院给予“益生菌、胃蛋白酶”治疗及停含铁奶粉后均无改善,现患儿大便如水样,量少,色黄,味臭,每日1~2次,矢气多,头面部皮疹明显,胸、背部少许皮疹,人工喂养,每次90mL左右,近日吃奶少,喂奶后不安,喜动,眠差,易惊,体质量约5kg。刻下症:精神可,颜面潮红,布满粟粒状皮疹,色红,颗粒分明,少许结痂,无融合,咽红(—),心肺(—),腹软,舌红,苔白腻,纹紫。结合舌苔、纹、症,诊断为湿疹,湿热内蕴、搏结肌肤证。治以清热凉血化湿,疏风止痒,方以自拟方加减。处方:白鲜皮2g,紫草2g,防风2g,牡丹皮2g,茯苓2g,麸炒苍术2g,地肤子2g,薏苡仁2g,车前草2g,地骨皮2g,焦山楂2g,枳壳2g,葛根2g,甘草片2g。中药颗粒剂,2剂,每日1剂,分3次冲服。

2018年2月2日二诊:颜面部湿疹消退,渗出减少,仍面红,前1日大便呈稀糊状,每日3次,量多,夹颗粒,矢气多,有少许黏液,无发热,不咳,每次吃奶90~100mL,人工喂养,小便量多。刻下症:精神可,颜面潮红,皮疹色红,颗粒分明,皮肤干燥,湿疹较前减少,无结痂,以两腮部为多,咽(+),心肺(—),腹软,舌淡红,苔白,纹紫。服药后患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下,皮疹减少,邪有外透之势,故继续予以清热凉血化湿、疏风止痒。前方去车前草、地骨皮、葛根,加苦参0.5g,蝉蜕2g,滑石4g。中药颗粒剂,4剂,每日1剂,分3次冲服。二诊后患儿未再复诊。

2个月后患儿因感冒就诊,望其皮肤光滑,仅下颌皮肤见少许皮疹,家长诉第2次就诊后皮疹减轻大半,以原方继服4剂后皮疹基本消失。

按语:患儿更换奶粉后,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热之邪蕴而不解,搏结于皮肤发为皮疹;湿热内蕴,下注肠道,肠道传导失司,故大便如水样,量少,色黄,味臭;湿热困阻中焦,脾胃不和,气机不畅,故喂奶后不安、喜动;湿热上扰清窍,故眠差,易惊;舌尖红,苔白腻均为湿热之象。一诊以清热凉血化湿、疏风止痒为法,服药后湿热从大便泻下,皮疹减轻。故二诊减去清热利湿之车前草、地骨皮、葛根,加苦参、蝉蜕疏风清热,滑石清热渗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彭玉教授治疗婴幼儿湿疹注重顾护脾胃,常以麸炒苍术、茯苓、薏苡仁、焦山楂运脾健脾,避免清热太过而损伤脾胃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
小结

彭玉教授重视肺、脾在婴幼儿湿疹中的重要作用,辨证时强调风湿热盛是小儿湿疹的病因,同时也是病理产物,治疗时要抓住风、湿、热的致病特点,强调治疗以清热为先,但清热时要注意顾护脾胃,只有脾健、正气旺盛,才能提高机体抗邪能力,避免婴幼儿湿疹反复发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家凤主任治疗婴幼儿湿疹经验
婴幼儿湿疹,朱仁康经验方
论文: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新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皮肤病验案
曲池血海穴,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非常好
贺普仁:这两个穴位配合使用,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非常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