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导讲话中的文采把握
    

刘国明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早在1500年前,文艺理论家刘勰就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文章的文采问题。领导讲话是一类特殊的文章,因为伴随公务活动,体现机关意志,有着鲜明的实用目的,决定了其语言必须准确、简洁、平实,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才能有效执行。表达准确,追求简洁,崇尚平实,也成了领导讲话语言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然而,讲究准确、简洁、平实,是不是就不要文采了呢?写作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痛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邓小平也很严肃地批评这一现象:“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应当说,领导讲话中的文采,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不可肆意汪洋、一波三折,而是指语言表达流畅清新、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能把所状之物讲的有血有肉,所叙之情说的绘声绘色,所议之理论的透彻精辟。当前,在中央号召整顿文风,去除“长、假、空”,提倡“短、实、新”的大环境下,讲话拒绝文采者好像又有了借此发挥的依据,以至于听到排比句、看到诗词靓语,便说成是不良文风。笔者认为,领导讲话能够讲明白、听清楚是基本要求,有文采、能吸引人方为至高境界,要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适度追求优美、生动、活泼,让人听着亲切、自然、感人,从而有效提高讲话效果。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再正确的理论、再伟大的思想,如果表达佶屈聱牙、语言晦涩难懂,同样无法令人接受。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欣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讲话是教育群众、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讲话的作用如何与领导者的语言表达有着直接关系。试想,听一场隽永飘逸、文采飞扬的报告,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很多古板、教条式的讲话,无不令人心生厌烦。鲁迅先生曾批评一些科普书:“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有研究认为,人们的表达只要使用语言,就有文采的问题。是否有文采,反映了领导者的文化修养、学识积淀和认识水平,也是领导素质和执政水平的直接体现。目前,一些领导对语言表现手法看的很淡,习惯于程式化说教,满足于简单化表述,开口必讲“国际”、“国内”,逢会总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缺乏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对实际工作的深入思考,内容老套,形式陈旧,大话遍地,废话连篇。人们一听到这样因循守旧、空洞无物、淡如白水的讲话,便苦不堪言,“辄欲睡去”。《史记》作为一部史书,严谨实录,客观公正,尚不失文采,鲁迅因此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上很多名家,都写得文采飞扬的公务类文章,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谏逐客书》、《出师表》、《为人民服务》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今天,大家写公文、作讲话,也是在书写历史,然而后人能否像我们推崇《出师表》那样津津有味地反复阅读今天的领导讲话,能否还能感受到《陈情表》那至诚的情感?虽然,领导讲话较少考虑历史价值,但必须深入研究听众感受和取得的效果。这就要求除了准确表达思想之外,还要讲究讲话的情趣和韵味,做到夺人耳目、引人入胜。讲话有文采,语言才鲜活,思想就灵动,讲话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

很多人认为,领导讲话是“政事之先务”,一味强调其宣传鼓动、指导工作的功能,竭力反对语言的文采,称其为“艺文之末品”,导致讲话枯燥无味、流于形式。毛泽东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胡乔木也说:“写文章要生动,不生动人家不愿意看”。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深有体会。讲话有吸引力,让人听得懂,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古有“文附质,质待文”的说法,强调文采要从属于内容,而内容有待于文采的表达。这一观点,对领导讲话来说也很适用。那么,怎样把握领导讲话中文采的“度”呢?

第一,反复推敲字词,力求精炼准确。古人作文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反复推敲用字用词,刻意求工,一鸣惊人。领导讲话有较强的政策性,是指导基层工作的原则和方针,对听众有可行性的意义,必须将话说的精准确凿、毋庸置疑,用朴实精确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这就需要慎重斟酌用字,反复推敲词语,做到简洁精炼、意义准确。1999年12月,李瑞环在出访亚洲三国的总结会上发表了一篇不足500字的讲话,阐述了对外交往中应坚持的四个准则,即“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待人”,讲话字斟句酌,言简意赅,显示出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第二,合理变换句式,力求节奏明快。领导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必须考虑听众和听众的接受程度。实践证明,讲话中多采用整合长短句的方式,使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能够增强语言气势。毛泽东是一代语言大师,他的讲话恢宏大气、气势磅礴,展示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看,他在一届全国人大上的讲话:“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长句、短句结合,是何等的气势。

第三,适当运用修辞,力求生动优美。在领导讲话中巧妙运用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讲话语言瑰丽多姿,富有感染力。2010年9月,胡锦涛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上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句式整齐,排比、对偶穿插其间,语气坚定,表现出非凡的气魄和胆略。

第四,恰当引用名言、古语,力求厚重隽永。为了增强可信性和说服力,引用成语、名言、古诗,能使领导讲话精炼,引人回味。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在记者招待会等公开场合讲话,经常引用古诗文,引起良好反响。如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态度时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回答记者“什么是快乐”时说:“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在谈到两岸合作时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温总理讲话温文尔雅,因此被许多媒体和群众称为“诗人总理”,体现出大国总理的儒雅风范。

第五,调整音节韵律,力求和谐优雅。领导讲话要注意音节协调、音韵和谐。当前,很多领导讲话运用三字、四字等短句,富有节奏和韵律,听起来铿锵有力,优雅美观。2011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讲话使用了很多短语,对仗整齐,音韵和谐,令人耳目一新。如党的理论和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民办事要“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实践的结合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等。另外,领导讲话最终是需要用口语来表达的,要便于讲。一些群众语言深深植根于生活, 最贴近现实,经过概括、提炼、加工、流传,虽口语化重,但清新活泼、顺口自然、生动形象,用在讲话中也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言语辞令关系到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不能不加修饰,不能不优美动人。领导讲话不是生硬的“钢筋”、死板的“水泥块”,更多的是循循善诱、入耳入心。但领导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表达思想永远是讲话第一位的要求,文采只是语言表达的形式,始终处于次要地位,绝不可“功高盖主”。如果“文有余而质不足”,过分“雕琢”、滥用文采,导致丽而过艳、华而不实,领导讲话就坠入了形式主义的俗套。我们要以富有文采之笔,写出经世致用之作。当然,这都是以准确表达思想为前提的,离开了这一点,领导讲话也就失去了意义。(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发展规划处)

该文刊载于《应用写作》2011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写出有“味道”的讲话稿
起草领导讲话稿弄清楚十个问题
领导提高讲话感染力的技巧
怎样才能把讲话稿写好、写成功
学会讲话、讲好话 不妨读读《周文彰讲稿》
领导讲话精彩排比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