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付出只为让生命平静而有尊严地“退场”


当生命的炭火即将燃尽,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平静而有尊严的退场,都需要一份温暖的慰藉。这份慰藉,可以是亲朋环绕病榻的临别话语,也可以是社会不离不弃的爱。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育英志愿者中,就有这样一支由医生、护士、心理师和义工等多方志愿者组成的生命支持专业组,他们被人称为“余辉守护者”4年来,1556名志愿者的服务足迹遍布温州4区8县,为近100名癌症晚期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为患者减轻痛苦,能做的其实很多


温医大二院血液肿瘤科的林晓骥医师是项目负责人,他坦陈:“很多时候,医学只能尽力而为。当没有治愈希望时,很多癌症晚期患者会选择回家。”


在回归家庭后,很多癌症病人和家属不得不面对临终过程中的一系列痛苦:一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止痛剂用药不规范。二是由于家属缺乏护理经验和技能,错误护理加剧患者的痛楚。生命和尊严,在难挨的痛苦中一点点流逝。


面对这种状况,医者应该做什么?“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血液肿瘤科主任姚荣欣表示。在他的鼓励下,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志愿者利用闲暇,走进患者的家庭进行康复指导和家访支持。


73岁的叶老躺在床上,意识模糊,无法言语,身上大块的瘀斑触目惊心。两个月前,他被发现是肺癌晚期伴颅内转移,住院不久就放弃了治疗。唯一的儿子远在杭州,不差钱但是没时间照顾老人。癌痛让叶老不住呻吟,年迈的老伴感到疲惫、无助。医生林晓骥和社工李阿姨每隔1天的“家访”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帮助和慰藉。


这一天清晨,刚下夜班的林晓骥匆匆来到叶老家。他亲手给老人贴上止痛贴,发现老人无法咳痰,就手把手地教保姆给老人拍背的方法。在耐心地观察老人进食的过程后,又告知家属在发生呕吐时如何给老人摆体位。志愿者李阿姨正好也来了,她细心地给老人擦洗了身体,又帮忙打扫了房间。这样的关怀行动风雨无阻,一直到两个月后老人离世。他的儿子打电话给林晓骥:“父亲安详地去世了,非常感谢你!”




王阿姨身患脂肪肉瘤,夜不能寐,全身浮肿不时往下滴水,发出阵阵恶臭。丈夫、儿子都在外地,姐姐每天送完饭后就匆匆离去,王阿姨孤苦一人住在医院里。她成了义工陈大姐关怀的对象。陈大姐家中有4名亲人因癌症离世,她决心加入到生命支持专业组来,利用自己照顾亲人的经验来为癌症病人服务。


每天早上,陈大姐都会出现在病房里,给王阿姨擦身体、按摩、陪她聊聊天。这种陪伴服务持续了半个月。王阿姨离世前,还在念叨:“陈大姐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亲人……”


帮他们了却最后的心愿


在给予患者身体照护的同时,生命支持专业组的工作人员也会给予他们心的安抚。在生命支持专业组办公室的橱窗里,摆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这些均是由大学生志愿者记录的患者回忆录。“大多数已经交到了家属的手中,成为他们追忆亲人的一种途径。”林晓骥介绍。


患者在和志愿者们聊天时,有时会说出自己还有哪些未尽的心愿。34岁的孙先生是一名晚期癌症患者,没能上大学是他最大的遗憾。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参观了温医大校园,旁听了林晓骥主讲的一节课,还“挤”了一回校园食堂,之后和志愿者们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谢谢你们圆了我本遥不可及的梦想。”告别时,孙先生动情地说。


对家属来说,眼睁睁看着亲人在病痛中走向死亡是一种煎熬,特别是对于稚龄儿童,可能心理创伤更大。因此,“余辉守护者”将关怀的臂膀延伸到了这些幼年丧亲的孩子们。


患有难治性白血病的刘女士,最难舍的是7岁的儿子。护士长林海燕在带领志愿者去做家访指导时,发现了这位噙满泪水的孩子。“妈妈将会去一个没有病痛、非常安静的地方,她会在天堂注视你长大。”林海燕一步步引导孩子走出恐惧,接受妈妈临终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了30多例肿瘤患者口述史后,医生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一个年轻医生,和他的临终患者口述史
肿瘤医院医生成文武和他的临终关怀公益梦想—— 在生命的终点:有陪伴 有尊严
​为了一位陌生的姑娘,这所高校10名师生剪去留了多年的长发!
健康夜话 | 我们一起,重新认识生命
人生最后,他倾诉了未向家人说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