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参与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的政策建议

摘要:

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为慢性病(NCDs)防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慢性病疾病负担的主要贡献者;另一方面,中国已在长期的防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已走上正确轨道。中国可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慢性病全球卫生多边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决策层已清楚认识到,中国参与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自身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效降低本国疾病负担,其次是承担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逐步建立全球卫生治理合作机制,分阶段分步骤地参与和领导全球卫生治理。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慢性病防控目标

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确定了一整套可测量的量化指标。健康领域的量化指标包括“在每个国家避免40%的过早死亡,提高所有年龄人口的健康服务”,通过避免2/3的儿童和妇女死亡,2/3的结核、HIV和疟疾死亡、1/3的慢性病早死以及1/3其他原因死亡而实现该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3中与慢性病相关的量化指标较多,其中目标3.4提出到2030年降低1/3的慢性病早死率;目标3.5涉及物质(包括酒精)滥用;目标3.a提出加强控烟;目标3.b提出支持慢性病相关疫苗和药物研发;目标3.8关注全民健康覆盖(UHC),涉及较多领域与慢性病相关的干预性健康促进、预防和治疗;目标3.9关注有害化学物质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等。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慢性病全球防控行动计划详细列出了9大指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慢性病防控目标的关键

实践证明,目前已证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能得到实施,全球慢性病负担将大大降低。以心血管病(CVDs)为例,如果造成心血管病早死的危险因素在男性中降低26%,女性中降低23%,那么心血管病早死人数将从预期的780万减少至570万。从全球来看,防控高血压是最有效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男性吸烟率和女性肥胖率。而高血压防治、控烟和减重的策略和措施非常成熟。可见,慢性病防控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全社会是否重视,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将慢性病防控上升至人类发展、国家进步的高度,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开展全球卫生多边治理。




中国参与和领导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的优势

几乎所有中低收入国家都面临着新旧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负担,且大多数国家以急性传染病作为防控重点。相似的国情和经历使中国参与和领导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具有独特优势。首先,中国长期重传染病、轻慢性病,在大大低估慢性病疾病负担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重点,以致对慢性病的“井喷”措手不及。其次,中国各地区发展和资源分配极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验可能适用于不同国家。再次,中国已逐步将慢性病纳入到既往以传染病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PHC),使其长效化。最后,中国正在致力于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降低自身慢性病疾病负担,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将是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即将面临的。因此,中国正在探索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必将对其他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参与和领导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的意义

参与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慢性病不仅是全球健康问题,更是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事关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参与和领导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其次,中国在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领域为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国际影响力远不如欧美发达国家。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是中国开展卫生外交的新机遇,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新的国际形象;再次,通过总结和分享中国在慢性病防控策略制定和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全球卫生治理能力;最后,通过提供卫生发展援助,还可推动我国慢性病防治药品、器械及技术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政策启示及建议

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合作机制的建设

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重点仍然是传染病,但可从相互了解开始,力争在慢性病防控领域有所作为。可与世界各国建立高层互访和慢性病防控体系和政策交流长效合作机制,签署合作协议,明确短、中和长期目标,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参与和领导慢性病全球卫生治理。具体来说,可先举办合作论坛,开展政府间的政策合作、机构间的技术交流,学术机构、医学院校和民间团体间的教学、科研和人员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然后将中国经验介绍给其他中低收入国家,逐步形成“普适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框架;最后,在通用策略框架下,针对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国情,帮助其建立适合自身国情的慢性病防控体系。

首要目标是有效降低本国慢性病疾病负担

中国慢性病处于“井喷”状态,2015年现患病例已超过2.6亿,是全球慢性病疾病负担的主要贡献者。中国决策层已认识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有效降低本国慢性病疾病负担。2009年“新医改”以来,中国慢性病防控进入了公共政策策略的正确轨道。中国正以慢性病远端病因为重点,通过创建全国范围有利于健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环境,完善纳入慢性病防控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大大提高了防控效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临诸如难以实施MPOWER控烟策略(Monitor监测烟草使用,Protect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Offer提供戒烟帮助,Warn警示烟草危害,Enforce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与促销,Raise提高烟税)。、疾病分级诊疗制度重塑进入深水区等诸多挑战,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经验。

将中国经验传递给中低收入国家

中国在长期的慢性病防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逐步明确了政府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部署多部门合作,发动全社会参与,致力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向其他中低收入国家传递中国经验:

1. 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交流,分享中国在慢性病防控政策制定和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并根据各国实际情况,推荐合适而有效的顶层设计方案;

2. 鼓励学术机构定期进行文献回顾和实地考察,及时总结中国的最佳实践,提取成本效果好、适宜推广的措施或技术,以国际会议报告、论文、培训班等形式向中低收入国家传播,应用于其慢性病防控实践;

3.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有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大都市,也有贫困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同地区的经验可能适用于不同中低收入国家。可根据各地发展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结对,及时将经验传播和应用于合适的国家和地区。

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卫生援助。

1. 为中低收入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能力建设

人才培养是欧美国家开展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手段。专业技术人才是实施慢性病防控的前提、保障和主体力量。中低收入国家构建自身慢性病防控体系,无论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还是远程医疗,均需要大量的合格专业技术人员。中国可在一些国际基金的支持下,承担为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定期开设免费国际培训班,推广使用慢性病防控适宜技术,传播中国卫生发展理念,培育年轻一代“亲华”精英。

2. 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

中国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可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提供适当的人力和物力援助。可派遣医疗队,开展糖尿病、高血压和宫颈癌等疾病的筛查、治疗和健康教育;还可借鉴1994年日本向中国捐赠疫苗贮存和运输设备的经验,采取捐赠国产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质的援助方式,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国产产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3. 以合作项目形式直接参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慢性病防控

中国慢性病防控多个成功案例如“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河南林县食管癌营养干预”等,是在世界银行和WHO等国际机构的资助及国际专家的指导下,以合作项目的形式得以实施成功的。中国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设立国际合作项目基金,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让中国专家与合作者共同申请这种研究现场必须在中低收入国家的慢性病防控项目,直接参与这些国家的慢性病防控,并在项目实施中,逐步对合作方进行能力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3.88亿人将在今后10年死于慢性病!!!
GHSP政策简报| 中国卫生系统治理的演化
《自然》:绘制儿童死亡地图
世卫报告每年有300万中国人过早死亡 慢性病是富贵病?
WHO China
世卫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寿命男性71岁女性74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