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云平台双向转诊的实践与思考

伴随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深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在各地的医疗救治环节中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象日趋明显,不少老年人对于个人保健意愿的日益强烈,不少患者对慢病管理的需求也逐渐突出。并且,在全民健康发展的目标当中,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日益成为重要的支撑与决定性的因素。在这些技术手段应用的前提下,互联互通、协同医疗是解决目前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医患矛盾的重要一环。

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宁波市创新思路,于2015年9月11日式对外发布全国第一家基于云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即宁波市云医院,正式开启全国首创的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实践。宁波市第九医院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与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实践。

具体做法

(一)构建服务体系,搭建双向转诊平台 

为了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顺利实施,重新构建适宜的分级诊疗体系势在必行。在江北区政府及江北区卫计局的牵头和领导下,实现江北区心血管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江北区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及江北区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这三大中心挂靠在宁波市第九医院。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牵头与指导下,宁波市第九医院与宁波市第一医院签订了为期 15 年的全面托管作协议,根据协议由宁波市第一医院与宁波市第九医院深度合作共建市、区两级医疗联合体。

与此同时,宁波市第九医院与宁波市江北各社区中心也已实现信息联网,实现了江北区域心电中心和江北区域影像中心,开展 ICU 等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社区也可直 接预约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第九医院专家门诊号,方便基层群众的就医流程及转诊程序。

(二)打造智慧医疗实现一站式服务

建立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平台,为转诊患者优先提供上级医院预约就诊、医技检查、住院治疗、社区康复指导等一站式全程分级诊疗服务。构建覆盖全区的智慧预约系统,实现签约居民提前预约、定点就诊,缩短签约居民就诊排队的时间,提高预约就诊率。建成自助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诊间结算和微信、支付宝、甬易等多形式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宁波市第九医院作为江北区区域会诊中心,设立云诊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智能化全诊疗提醒、导诊和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打造智慧中心。

(三)夯实信息协同,打通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信息鸿沟

宁波市第一医院与宁波市第九医院挂号系统实现联网,患者可在第九医院预约第一医院专家门诊。宁波市第九医院建立江北区域心电中心和江北区域影像中心,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患者的医学信息可以获得分级传输和共享,使得患者在下级单位就能够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断,通过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初步实现远程会诊。

(四)建成网上医联体,拓宽医疗服务平台

依托宁波市云医院平台,整合3家市级医联体与宁波市第九医院专家资源,打造“网上医联体”,已在宁波市第九医院建成1个云会诊中心和遍布江北区域 8 个街道社区的 38 个云诊室,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网上专家会诊、转诊,实现辖区居民 “不出社区看名医”,达到就医途径多样化、方便化、丰富化,截止目前,累计云会诊人次位列全市第二。

基于云平台双向转诊的产出与效益

通过 2 年多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实践,完善了双向转诊制度,使得危急疑难病人能够及时转诊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康复期及稳定期慢性疾病患者转出医疗机构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宁波市第九医院建立双向转诊联络员制度,成立“病员服务中心”,由专人负责转诊病人的全程服务;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宁波市第一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减少转诊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2014 年底,市第一医院与市第九医院及慈城中心、洪塘中心共同建立“一院江北医联体”,形成三级诊疗机制,依托三级医联体建设,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新模式。

2015 年由第九医院上转第一医院 70 人次,邀请第一医院专家会诊16人次。第九医院与江北各社区中心也已实现信息联网,实现了江北区域心电中心和江北区域影像中心,开展 ICU 等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社区也可直接预约到第一医院和第九医院专家门诊号,方便基层群众的就医流程及转诊程序。在春晖佳苑小区居住的周大伯,提起市第九医院他感触颇深,由于就住在市第九医院附近,他对第九医院的发展都看在眼里。自第九医院和第一医院合作以来,第九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市第一医院派遣专家到九院定期坐诊,出门走五分钟就能看到大专家。“现在第九医院不仅环境好,服务态度也很好,还提供了很多人性化服务,比如自助挂号机、自助胶片打印机,这些设备也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他说:“第九医院二期工程差不多就要建好了,等建成之后,第九医院的区域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有这样的大医院在家附近,一家人都觉得很省心、放心!”

带给我们的思考

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实质上是由宁波市政府牵头对城市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医改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然而,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营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一)夯实基石,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是慢病防控的主阵营,社区全科医生是健康的守门人,是未来双向转诊工作的排头兵。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不仅要求基层全科医生具备宽广的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目前,城市中的社区诊所或医院,普遍存在医生水平不高、设备落后、担心在社区医院“首诊”会不会因误诊而误事等现实问题是造成病情不分轻重缓急,首先直奔大医院的主要原因。因此,不断提升社区全 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是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和落实双向转诊的关键,也关系到我国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加强管理培训,提升领导力。

当今我国正处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医改政策的不断更新对各级各层医院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方面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现愈加明显。医院领导是医改政策的直接推动者及践行者,提升领导力,在管理中渗透,是迎合时代、顺利推进分级 诊疗的有力保障。因此,从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层着手,开展以“分级诊疗形式下社区医院机会与挑战、信息化工具在社区医院糖尿病管理中的运用、如何提升员工执行力与凝 聚力”等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及标杆中心实地参观活动显得尤为必要。

(三)完善政策配套,形成合力,重点突破。

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和落实分级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就是“转上容易转下难”。其实,由于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不少人有点儿小病会到社区医院看,一些社区医院对自己难以治疗的病,也会劝患者转诊,但却少有大医院会把自己的病人转到社区去。细想原因也不复杂,一个病人就是医院的一个利润增长点。因此,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 配套政策,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大对各级医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让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功能定位明确,利益协同,去除在诊疗过程中的逐利意识,既要让基层医生上转患者有帮助提升的动力,也要让大医院医生下转患者有明确指标的压力,共同形成合力,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健康管 理方面重点推进基于云平台的双向转诊。

郑传胜   励丽 / 宁波市第九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动人心!社区医生可到三甲医院坐诊
【城市案例】杭州全力打造“智慧医疗”基层实践样本
家庭医生新模式!亿家健康用“家庭医生平台”连接社区医生和用户
卓健科技发布2018年医疗互联网三大产品线
【周末推荐】医联体是分级诊疗突破口
如何解决调度不同医院资源的难点?广州市白云区医共体深度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