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宗师”叶企孙,13岁考入清华,一生未娶培养79位杰出院士
他是中国当代科技的奠基人和现代科教兴国的先驱,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作为清华名师,他一生培养了79位杰出院士,终身未娶,视学生如儿女,他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科学事业。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是人才聚集之地,同样也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院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所高校的前身名叫清华学堂,始建于199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双一流大学,其培养出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
而这所高校之所以历经百年成为中国著名学府,是因为它不仅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还有无数名师教授,还出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物理学家郭永怀以及诺贝尔获得者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等著名科学家,这些都让清华成为了中国名校,甚至成为了世界知名学府。
清华大学不仅培养了无数的青年学子,同时也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的标志,吸引了无数海外学子来华留学,很多人对清华的辉煌历史了如指掌,却不知道它曾经的经历,也不知曾有一位教授为中国培养了多名院士,他又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
本期视频就带大家共同走进这个为中国培养多名人才却终身未娶的清华教授叶企孙的故事,如果你也支持他,就点击关注并且点赞吧!话不多说随我一起了解吧!
叶企孙
也许你从未见过也不敢相信一位教授能将自己的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国之栋梁,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人物,但是叶企孙先生做到了,他的一生不仅致力于为祖国培养人才,同样他也将“爱国”与“科学救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伴随他的一生。
他不仅是十分有远见而且严格要求提升自己,加强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最值得让人惊讶的是,在祖国的二十多位“两弹一星”获得者当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因此他被人称之为“大师中的大师”。
叶企孙的成长经历
叶企孙
这样的名号是他当之无愧获得的,虽然为后世所敬仰,但是他的人生却是既辉煌又十分坎坷的,1898年,叶企孙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虽然那是一个屈辱的年代,社会也十分黑暗,国家更是内忧外患。
但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又是当时是上海数一数二的教育学家,母亲又是大家闺秀,所以叶企孙从出生起就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无法比较的孩子,又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其父亲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家庭与叶企孙都保护得非常好。
叶企孙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虽然有时也会受外界的影响,但是他的父亲却从未放松对叶企孙的教育,不仅严格要求他学习四书五经,同时还会给他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与此同时,父亲还会为他找一些国外书籍,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
而他的父亲之所以会这样培养他,让他学习接触西方新式思想是因为在父亲看来,只有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才能不断提升强大自己,才会不受欺凌,才会有能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这不仅是父亲始终坚持的,同时也是叶企孙一直信仰与追求的。
叶企孙
可以说他的父亲无论是思想以及教育上都教会了他很多,也成为他终身学习的榜样,正是因为父亲从小的教育和灌输的思想也为他今后的人生以及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叶企孙也渐渐明白父亲的用意,也看到了当时祖国当时满目疮痍的样子。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所以叶企孙也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以及西方思想,这已经让他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同龄人相比,他不仅更加成熟,同时也懂得了国家对于他意味着什么,看到叶企孙逐渐显露的爱国情怀以及坚持学习的态度,父亲也十分欣慰。
叶企孙
在叶企孙9岁那年,他便跟随父亲去到上海敬业学堂读书,这让他非常激动,因为在家中父亲的指导下,家里的各类书籍以及简单的算法应用他早已经烂熟于心,并且还能简单阅读翻译一些外国的书籍,在上学堂之后,叶企孙更是展现了惊人的学习天赋和能力。
因为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并且已经接触过了西方思想,所以在学堂上也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以及才学就在班级里炫耀,同时他非常坚信男女平等,在学堂里他谦逊待人,认真读书,在课堂上结合老师所讲的知识与自己所学,努力提升充实自己。
虽然当时的中国落后,教育方式以及环境都受到当时艰难处境的影响,但是这依旧没有阻挡叶企孙求知的道路,也没有因为阻挡他学习先进思想挽救中国的决心,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他也渐渐从书中学到许多道理。
上世纪上海街头
同时他也会常常关注或是听到父亲谈论当时国家的状况,当看到外国侵略者的嚣张与国内统治者的软弱之后,报国的理想也在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同时他也更加认识到只有先拥有先进的思想以及博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做出改变,才能让中国免受欺凌。
对于叶企孙不断提升自己认真学习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行为,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还可以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
进入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
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当然那个时候的清华与现在不同,所以在刚开始时并没有很多人报名,而当时的清华学堂也是同样注重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建立的第一年,就向外招许多优秀学生,而从小就在中式教育以及西式思想下培养的叶企孙就成为了首先选择对象。
这一年,叶企孙才仅仅13岁,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他被录取至清华学堂,随后他便孤身一人,离开上海赶去北京读书,而他也因为十分博学又了解外国的文化及思想,所以他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获得了老师同学的喜爱。
清华学堂
但是他却没有在这样的夸奖与崇拜中沉迷很久,而是时刻记得来到这里的意义,在去往北京求学的路上,他就已经看到了百姓们的生活已经过得十分艰难,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这一幕幕都成为了激励他学习的重要条件,所以他在清华学堂读书更加认真刻苦。
辛亥革命爆发,返回上海
本以为会在这里接受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突如其来的事情却毫无预兆地打乱了他求学的道路,那就是辛亥革命的爆发,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此事件爆发的重要意义,也知道它会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是它的爆发也让许多人包括叶企孙暂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辛亥革命
因为辛亥革命推翻的就是在北京早已根深蒂固的清政府,所以北京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这也让叶企孙所在的清华学堂的学生们十分恐惧,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就被纷纷逃离回家,而孤身一人在北京无所依靠的他选择回到上海。
虽然在回去的路上,叶企孙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因此而埋怨,反而是十分痛心,因为他看到了在百姓已经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他想要施以援手,但是他也仅仅只是一个逃亡回家的孩子,对于这些,他也只是有心无力,也正是因为这次遭遇让他更加坚定了报国的想法,也让他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
上世纪上海街头
他本是出生于书香门第,养尊处优被父亲要求学习知识的少爷,但是他没同其他人一样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而是不断提升自己,接收新的知识,甚至看到和经历了百姓生活的艰难,更为难得的是,他没有害怕或者抱怨,而是立下报国的大志。
经历了重重困难,他终于回到了上海家中,当父母看到从小就十分疼爱的孩子安然无恙地回来后,既心疼又高兴,但是叶企孙没有任何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而是满脸忧愁,因为他所经历和看到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叶企孙
在回到家后,叶企孙并没有放松自己,而是比之前更加的认真努力,他托父亲为自己找来各类书籍,并且还包括来自外国的书,他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也没有让父母为他担心,随后他便开始认真学习起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少了一些稚气,多了一些成熟。
像这样十分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又十分成熟具有家国情怀的人,谁又敢相信他是十几岁的孩子呢?并且与现在和平安定又有着良好教育环境相比较,叶企孙真的做到少年强,则国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企孙也渐渐地长大,而自从他从清华学堂回来后,他就已经阅读了几百本书,在几年的时间里,虽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学,但是知识始终在他的心里,并且只增不减,这也让一直重视他教育的父亲大吃一惊。
叶企孙
重新进入清华学校
1913年,北京也渐渐恢复平静,当初的清华学堂也改名为清华学校,而学校也在逐渐地发展起来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夏天,叶企孙听到了这个消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重返校园,随后,在父母与家人的支持下,他再一次踏上了去北京求学的道路。
虽然重新进入校园让很久没有接受系统学习的他有些不适,而他也没有初次进入校园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那样受欢迎,但是他没有过多关注,而是一心扑在学习上,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坐在课堂上学习,他也落后于其他同学一大截。
清华园
但是凭借着坚实的知识功底以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让他很快就追上并适应了学校生活。在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始终保持这样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自然也是班里最优秀的,同时也获得了学校许多老师的高度赞扬,而这也为了他今后出国留学考试奠定了基础。
获得去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学习的机会
1918年,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报名参加并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这让他兴奋不已,随后他便告别家人老师独自踏上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求学的道路,而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无论是生活环境或是研究环境都比国内好很多,所以来自中国的叶企孙及同伴都遭到了无情地嘲笑。
美国的芝加哥大学
但是叶企孙很快就用自己的实力让嘲笑他的人闭上了嘴巴,由于英语知识薄弱,口语能力也非常差,所以他就开始拼命地学习英语,大胆地与别的同学交流,虽然英语较差,但是他的专业能力却是班里数一数二,更是留学生当中最优秀的。
而这也让他直接插班成为大三年级的学生,这无疑是证明并认可了他的能力,而他的导师也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更是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里奇曼,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以及严谨负责的研究态度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认可。
布里奇曼
1920年获得学士学位的他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去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也正是他的这一选择不仅让他研究出了被物理界沿用16年之久的普朗克常数,也让他在今后的研究达到了当时国际的先进水平,在这不久之后,他又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并发表了多篇论文。
从这也可以看出,叶企孙在物理方面的天赋以及研究能力,在后来的物理研究中,叶企孙更加认真负责,也加快了学习研究的脚步,在学习之余,他还会与中国留学生一起外出游玩,也可以一起讨论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因为与同学交流可以用汉语,所以他们也可以以此来缓解思乡之情,虽然身在国外,但是他们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与叶企孙一样,他们有着学习先进知识以及思想然后报效祖国的决心,所以漂泊在外的学生也渐渐团结起来,更是让那些瞧不起中国的外国学生们无地自容。
美国的芝加哥大学
叶企孙回国任教
1923年,叶企孙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立即动身与其他留学生回国,他们没有迷恋于外国的生活,也没有接受来自多家企业以及研究实验室抛来的橄榄枝,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
而他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来自他的母校清华学校的邀请,因为在国外做出的成就也在很短的时间就传回了国内,所以他一回国就收到了来自各大名校的邀请,而他之所以选择做老师是因为在外学习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外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科研的重视。
他认为人才的培养对于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所以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决定以培养人才的方式报效祖国,而这为他今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祖国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奠定了基础。
清华大学
在回国后,叶企孙首先回到了上海的家中,看到从小培养的孩子如今已经学有所成,并且取得了博士这样的高学历,更重要的是即将成为清华学校的老师,父母不仅十分激动而且非常赞同他回国任教的选择,而这样光耀门楣的事情也成为了家人和邻居常常谈论的事情。
1925年,并没有在家中停留很久的他便踏上了任教的道路,起初他还对自己的教学水平非常不自信,向校方申请先教授一些别的学科,但是事实证明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在后来的教学课程中,他不断地向其他老师学习经验。
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
后来他又将自己在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相结合,这也获得校方以及其他老师的支持,本以为这样方式会遭到学生们的排斥,但是事实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学生们不仅被叶企孙的教学模式深深吸引,也变得更加主动,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程以外的东西。
渐渐地,清华学校的老师以及学生们都对这位出国留学并且有独特教学方式的老师深深吸引,而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喜欢叶企孙,是因为他不仅带回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更是带回了来自西方对于人才的重视,而这些都是当时的中国最缺少也是无数学子所需要的。
叶企孙学生
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
1928年,清华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而这也是叶企孙任教的第三年,虽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也变得游刃有余,但是他始终觉得没有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学生,并为祖国培养科学人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所以在经过深思熟虑过后,他决定向校方提出创办理学院并开设物理专业。
而当校方看到他的教学水平和在外国取得的物理成就之后,也觉得不能浪费人才,便答应了他的请求,1929年理学院正式开办,物理专业也首次出现,正当他自信满满等待学生们的到来时,却遭到了现实狠狠一击。
叶企孙雕塑
在物理专业开设的第一年,整间教室只有4名学生以及一位老师,第二年只有2名学生,直到第三年,物理专业只招收到1名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叶企孙以及学校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数字让叶企孙非常激动。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国家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是这样地薄弱。虽然每年招收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叶企孙依旧保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将自己所学全部教授给学生,虽然在这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依旧没有能阻止他将物理系继续开办下去的决心。
叶企孙
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与一丝不苟的教学,才使得他在1929年至1938年之间培养出了55名优秀院士。也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贡献给了这群学生们,所以他才会将这一群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人生大事的国家,所以在适当的年龄,也会听到父母的催促,叶企孙的父母同样如此,但是听到他说出为祖国培养人才才是第一位的话后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就这样,叶企孙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将为祖国培养人才当作自己的使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不仅为祖国培养出了79位院士,还帮助他们出国留学,进行物理研究等等。在1999年23为“两弹一星”元勋中有9位都是他的学生。
叶企孙
这其中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物理学家王淦昌钱三强,力学家钱伟长,著名科学家邓稼先,杨振宁以及李政道等等,他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伟大的科学家,是助力我国崛起的大师,但是同他们相比,教授过他们并且对他们影响极大的叶企孙先生就是“大师中的大师”。
虽然叶企孙先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的老年生活却是没有人陪伴在身边,这也成为了让后人无比惋惜的事情,但也许在他的心中能为祖国培养人才,能让他们帮助自己完成当初报国的愿望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叶企孙雕塑
而如今,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因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以及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人,我们之所以能看得更高更远,走向世界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欢迎收看本期内容,本期坚持不懈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伟人叶企孙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如果你也被叶企孙热爱祖国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精神所打动,就为他点赞吧!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对叶企孙说的呢?请留言告诉他吧!想知道更多精彩故事,一定要关注哦,精彩内容早知道!那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一生未娶,教出79位院士,晚年却被赶出清华,街头乞讨为生
他培养了13位“两弹一星”元勋,79位院士,2位诺奖获得者。终生未娶,无儿无女。
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恩师有多强?曾培育出79名院士,一生无妻无子
清华父亲太牛了,将初中4本物理教材编成“8张纸”,儿子年年第一
【我和我的祖国】表白祖国 清华正芳华
叶企孙-----大师中的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