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抒发内心苦闷,写下千古名篇《小重山》,成就比肩《满江红》

岳飞的《满江红》气盖山河,流芳百代。直至如今,即使是在“未被收录入语文课本”的前提下,也有超过八成的国人能将《满江红》能倒背如流。

《满江红》其词碧血丹心,掷地有声,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豪放派词作。事实上,岳飞不但能作豪放词,他也能写婉约词。

岳珂是岳飞之孙,在他编定的《金陀粹编》里,收录了一首岳飞的婉约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这首词与《满江红》表达的是同样的爱国情怀,但是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貌。因为其中有“旧山松竹老”一句,有人怀疑它与《满江红》不是同一作者。

那么,岳飞这首词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何会让人产生疑惑呢?“旧山松竹老”一句里面,又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下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首佳作,从中寻找出答案吧。

一、《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白话翻译:

昨晚夜半时分,窗外的蟋蟀一直叫个不停。到了三更时分,我从驰骋疆场,杀敌千里的梦境之中惊醒了。

我披上衣服起身,独自在台阶上徘徊。四处都没有人声,静悄悄的。窗帘之外,夜空中月色朦胧。

为了建立功名,我已经熬得头发都斑白了。此时家乡山坡上的松树和竹林,只怕都已经变老了吧,可我还受阻于归程。

想把心底的话儿,通过弹琴的方式表达出来。可惜知音实在是太少了,纵是弹断了琴弦,又有谁来听呢?

岳飞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按照宋词的鉴赏标准来看的话,艺术成就还在《满江红》之上。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话,在交代了场景信息的同时,也一语双关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寒蛩”就是蟋蟀,因此这首词当是写于夏秋之交。

从词意判断,这应该是在岳飞打到朱仙镇,却被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后那段时间里。词中先写“寒蛩不住鸣”,再写“惊回千里梦”,自然给人一种词中人是被蟋蟀的叫声吵醒的印象。

事实上蟋蟀的叫声并不足以把人惊醒,现实中有一部分人还非要听到这种叫声才睡得香。而岳飞偏偏要这样来写,其目的就是为了暗示:词中人当时正处于一种极度“敏感”的状态。

那是什么状态呢?那个时候,他显然正做着一场跃马沙场,与金兵交战,乃至“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美梦。可是当时南宋的朝廷里面,和他有同样梦想的人并不多。

因此词的下一句就写到,他在三更时分,“独自”从床上爬起来,绕着台阶行走,这种行为表明他当时的心里,十分烦躁。

那么,他烦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提兵北上的愿望,眼看着就因为宋金议和,变成了梦幻泡影。但是岳飞在这里没有直说,而是故意宕开一笔,去写窗外的明月。

此时天空中的月亮是朦胧的,它的四周笼罩着一层雾气,这使得它的边沿看上去变得有些模糊了。“明月”在宋词里代表着什么呢?它代表的是“团圆”,衍生出的意象就是“家乡”。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此时岳飞的家乡河南汤县的实际控制者就是金国。长久以来,岳飞一直希望提兵北上,收复河山。这个“河山”当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家乡。

当然,在这里的“明月”,代指的是南宋失去的所有土地,和所有宋人的家乡。可是明月现在变得不明亮了,它的边沿开始模糊了。

因为这个时候,南宋朝廷里面主和派占了上风。就连皇帝赵构本人,都是明显站在主和派立场上的。于是这就意味着,岳飞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了。

话说岳飞当时的愿望,原来是打到金国,收复河山,再迎回徽钦二帝,然而他这个意愿与赵构本人的利益完全是冲突的。

那么,赵构本人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曾在杭州岳王墓上刻了一首《满江红》挽词,当中提到: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大意就是说,赵构下令杀害岳飞之时,难道没有想到半壁江山已经沦陷敌手,父亲兄长受辱于异域的惨事吗?

可是赵构心中正害怕着徽宗、钦宗二帝会返回中原呢。如果二帝还朝了,那么他这个皇帝还当得成吗?因此一般认为,秦桧固然是害死岳飞的“罪魁”,但是赵构也是害死岳飞的“祸首”。

在真实的历史中,南宋与金国交战十年之后,偏安之势已经稳固,那个时候赵构和许多文臣早就不想打仗了。

朝里已经有不少文臣上书对赵构表示:“诸将权太重”、“天下之权不在庙堂,而在诸将”。赵构之所以会接受这个观点,是因为金人已经通过秦桧向南宋表达了“议和”的愿望。

早在北宋灭亡之时,金国人本来就有了“划黄河而治”的打算。因此他们一手扶持张邦昌建立了“伪楚”政权,把他留在黄河以南,而将黄河以北划到自己的治下。

在与西夏交战的时候,金人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所以赵构确信金人“议和”是有诚意的,可是岳飞却坚持主战。这个时候,岳飞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赵构的心腹之患。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的岳飞,已经三十八岁。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与词人,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政治家。

因为岳飞并不知道,那时的赵构根本不在乎已经丢失的国土和被囚禁的父亲和兄长,他更担心朝中的武将手握重兵,会夺了自己的皇位。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担心,所以赵构和他的宰相张浚想了两个办法去军队里面“夺权”:

一是由朝廷直接派出一个文臣,去接管军权;

一是扶持各家军队中的偏将,让刘家军、吴家军、张家军等等军队的兵权成功“化整为零”。

前一个办法实施得不太成功,结果导致“刘家军”闹出了一个四万人的兵变,不过后一个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

就在赵构玩“拆伙”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岳飞居然跑去上书要求把那些被分解出的部队,抽一部分给他,好让他提兵北上,赵构当时脸就垮下来了。

于是赵构就给了岳飞一些暗示:“今日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诫。”但是,岳飞并不知道赵构暗地里的心思。

这也难怪,普通人很难想象到,皇家儿女其实不如常人那么重视亲情。对于赵构而言,徽宗和钦宗这么丢人现眼的家伙,回来了还要和自己争皇位,死在外面才好呢。

于是赵构施计拆完了刘家军、吴家军、张家军,接着又要去拆韩世忠的军队。韩世忠是岳飞的好朋友,岳飞收到了消息,就马上派人去通知韩世忠,赵构知道了心里怎么会高兴?

其实早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赵构去拆“刘家军”时,岳飞已和赵构赌过一次气了。当时他不听命令,自己跑回家去给先人守墓。

这一点已经让赵构非常恼火,现在岳飞又要阻止他收回兵权,这还能忍吗!于是赵构和秦桧一合计,就给他捏造了一堆罪名,说他“指斥乘舆”,对皇帝出言不逊,就把岳飞杀害了。

二、“旧山松竹老”埋藏的秘密

在赵构、秦桧干这些事之前,也就是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和议刚开始时,岳飞还是自由之身。不过当时他的家乡汤阴县,已经成了金人的地盘。

岳飞在朝中呼吁“直捣黄龙”,然而没有人肯支持他。宋朝还是文臣的权力比较大,和他一样的那些武将,都被赵构、秦桧和张浚等人暗中算计了。

这让岳飞产生了一种孤掌难鸣的感觉,于是他在词中写下了“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三句。其实,他曾经不止一次想辞官还乡。

三十八岁的年纪在如今看来,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过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是一个中年人了。何况武将不比文臣,年纪一大,再想扬鞭跃马,征战千里就难了。

然而岳飞的家乡汤阴,早就已经在番邦的治下了,此时他可谓是“有家归不得”,所以谁能理解他心中的痛苦呢?

南宋的皇帝和那些大臣们只想偏安一隅,过自己纸醉金迷的日子。他们并不会在乎“遗民泪尽胡尘里”,更不会在乎还有人“有家归不得”。

岳飞想把这种心事,用弹琴的方式抒发出来。然而此时,他身边并没有什么朋友。于是他绝望地写道: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结语

读完这首《小重山》的最后一段,我不禁想到:岳飞在朝中难道没有朋友吗?过去读《说岳全传》,里面曾经提到韩世忠是他的朋友。就算不是什么深交,也算是志同道合的人吧。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当赵构想要收回韩世忠兵权时,岳飞还曾经给他通风报信,然而皇帝要收回一个将军的兵权,将军也是无可奈何的。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韩世忠被秦桧通过“明升暗降”的方式调进枢密院。他知道秦桧会对自己下手,于是“进献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座以求自保”。

换句话说,韩世忠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识时务者为俊杰”了。于是岳飞就这样失去了他最后一个朋友,因此才会说——“弦断有谁听”。

当时的岳飞在南宋朝堂上,事实上已经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应该很清楚坚持主战立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这一立场。

因为岳飞这种“择善固执”的态度,民间演义的作者在小说里虚构了一段他入狱后的情节。当时与他一同被捕的张宪,曾经提议与岳飞父子一起打出监牢。

但是岳飞最终拒绝了张宪这个提议,于是三人同日被绞杀在风波亭上,身后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个字绝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岳飞的人生悲剧
《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所写?今天就把这件事说清楚
何忠礼:岳飞遇害是宋高宗蓄谋已久的阴谋
老板眼里「能人的不足」&「小人的价值」!
被埋没在历史上的岳云:自古皇帝很少杀过大将之子,岳云为何被杀
赵构与岳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