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头条】大道无形——诗说《道德经》连载之五
第二十六章 静心止躁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以厚重作为根本,防止轻率;
致虚守静是抑制躁动的主宰。
就像君子终日驱车前行,
从不与他的辎重行李离开。
纵有美食胜景的吸引,
也不为所动,超然若泰。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总是强逞己能,
以轻率浮躁之心把天下事对待?
要知道,轻率很容易失去根本,
浮躁会使你掉下权力的高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具有大智慧真修养的善为之人,
他的行踪不留辙迹很难找寻;
他的言谈很少瑕疵可以挑剔,
他的谋划无须筹码也能践行;
他的关闭不用门栓也无法开启,
他的约束未见绳索却难以逃遁。
圣明之人常怀惜物救人之心,
对所有的人都不会遗弃欺凌;
将所有的事物都妥善利用,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聪明。
这些善于为人处事的智者,
是学习的榜样和效仿的典型。
而那些胡作妄为的教训,
则必须时时吸取,牢记在心。
遵循善为之道,借鉴他人之行;
否则即使睿智也非真正的聪明。
这便是为人的基本道理,
这也是处事的重要途径。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
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
深知什么是雄阳的强悍作用,
恪守着雌阴的纤柔本性。
人生之路充满着沟沟坎坎,
刚柔并蓄方能通达天下的路径。
只有把握这个基本的道理,
才不会迷失恒常的德磬。
这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心中要像婴儿一样安宁纯净。
深知什么是白昼的透亮晶莹,
却甘愿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
黑白分明且守得住黑夜的寂寞,
是天下探索者成功的原因。
坚持着为天下垂范的努力,
永恒的德就会相伴相形。
这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模式,
思想与天地合一,无极无穷。
深知追求荣华显贵是世之常情,
却坚守着一颗卑辱的平常之心。
有纵揽世间万壑的虚怀,
有博纳天下千山的胸襟。
敞开胸怀,淡看世间的风吹云走,
永恒的真理在心中满溢充盈。
就像傲游在淳朴的自然境界,
如同漫步在清新的原始森林。
一棵大树被分割成各种材形,
就只能做成各式的器皿。
圣明的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方成为运筹帷幄的统帅将军。
参天大树不应该轻易分割,
根本大道更不能随意废停。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奋力拼搏来夺取天下,
我看可能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天下是一个神圣而奇特的大鼎,
不可随意窥视,说拿就拿。
为所欲为者必遭失败,
窃为己有者终成空话。
天下的众生秉性不一,
世间的万物千变万化:
或独往独来,或形牵影挂;
或长吁短叹,或枉自吐纳。
有的英武雄壮,有的赢弱疲塌;
有的相互依赖,有的自相残杀。
圣明的人要善于治理天下:
不苛求完美,不过度奢华。
做到顺其自然,取舍有度,
力戒极端和强制的方法。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毋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以道的理念辅助国家,
不一定要用武力称雄天下。
天下的事往往有自身的规律,
武力逞强未必会有好的报答。
大军所向,常常荆棘参差,
难免残害百姓,损坏庄稼;
血战之后,总是慌兵乱马,
田园荒芜,人民饥寒交加。
善于用兵者,只求目的的到达。
决不穷兵黩武,逞强称霸。
不以夺取城池而自傲,
不以辉煌战果而自夸。
出兵打仗是不得已的事情,
要适可而止,
别让胜利冲昏了脑瓜。
要知道事物过于强盛容易老化,
因为它不符合道的自然之法。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违反自然之道必然过早地崩塌。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自古以来谁都知道,
用兵打仗是不祥的征兆。
天下的人都厌恶战争,
有道之士从不将它依靠。
如同君子的居处以左边为尊,
用兵打仗则以右边为好。
君子从不以尖兵利器为傲,
迫不得已才偶尔舞枪弄刀。
要以淡然的心态来看待战争,
即使战胜了也不陶醉逍遥。
如果得意忘形地以杀人为乐,
必遭天遣人怨,天下一片萧条。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贵,
凶险的战争摆右边为好。
就像军营里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凶吉各有其道。
因此,要以敬畏之心参与战争,
对众多的死伤者,
致以深切地哀悼。
如果战争取得了胜利,
要举行隆重的葬礼,
来祭奠逝去的英豪。
第三十二章 海纳百川
【原文】
道,恒,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永恒的道啊,质朴而无名。
它幽隐渺小,无状无形。
但天下谁也不能使它臣服,
没有谁能将它作为附庸。
王侯将相若能遵守道的原则,
苍生百姓自然会相敬如宾。
天地的浩瀚之气交合更兴,
形成了风雨,降下了甘霖。
人们不必指望它听从招唤,
自然的规律会使它滋润均匀。
治理天下也同万物生长一样,
各有其确定的名分、形成的原因。
一旦存在的理由和名分已定,
就需要有所制约,当行则行。
任何事情能做到适可而止,
就不会危机四伏,如履薄冰。
道广被于苍穹,像滔滔的江海,
将百谷千川纳于它博大的胸襟!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人智能知人善任,
人贵有自知之明。
识人不易自知难,
知人知面不知心。
战胜别人靠的是力量,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英明。
能力和权势常掩盖自己的不足,
只有强者才能把弱点看清。
知足才是真正的富有,
有志者成功在身体力行。
人生的辉煌与成就,
来源于知足和努力辛勤。
不迷失方向方能长久远行,
不丧失自我才会坚毅清醒。
身虽死而事业精神不老的人,
才是真正的高寿,万古长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4》
《中庸》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
《荀子》非十二子第六
《周易·系辞传》释义
论命运最精彩的一篇古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