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IS(国际清算银行)2015Q3全球债务报告深度解读

很多投资人在这个周末都盯着证监会主席的发言,其实刘说“注册制一定会搞”,或者“不搞”,对于宏观来说影响并不大。我认为往后几年我们更应该关注宏观层面(人口拐点、债务上限、信用周期等),做好大类资产配置(风险资产不是首选),一些微观层面的政策(如股市)不是重点。

今天我分享一下上周BIS(国际清算银行)出的2015Q3全球债务报告(原文下载http://www.bis.org/statistics/totcredit/tables_f.pdf),里面有些数据非常重要,大家特别留意第2、3点:非金融私人和企业部门债务。(注:香港、卢森堡、瑞士、瑞典、丹麦、爱尔兰等这类以金融主导的国家比较特殊,他们极高的数据可以忽略,主要对比制造业或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

1.全部非金融部门债务/GDP

中国的所有部门债务/GDP 在2015年Q3为248.6%,略高于G20国家的平均234.2%的水平,远高于EM(新兴发展中国家)174.7%的平均水平。该数据略低于此前投行的预估(此前预计2015年末接近300%,现在看约在260%以内)。

我国的整体债务虽然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相差不多,但2010年至今我们债务增长了60个百分点,增速远超全球主要国家(08年为基准,则增长的更多)。大部分发达国家在08年之后整体债务是不增长甚至下滑的,而我们是狂加杠杆。

2.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GDP 以及债务总额

中国非金融企业负债/GDP的比值为166%,遥遥领先其他主要经济体(排在中国前面的是香港,卢森堡,爱尔兰不以制造业为主)。注意到,2010年至今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增长了近10万亿美元贡献了全球90%的债务增量,所以美国和欧洲08年之后要感谢中国这个救命大恩人,全靠中国的债务扩张才短期饮鸩止渴救了全世界一把(也要感谢凯恩斯老师)。2015Q3中国企业负债总额达到惊人的17.44万亿美元,接近全地球30%了。从目前看,2015年Q4以及2016年Q1该部分数据会更高(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转移债务了)。

3.私人非金融部门债务/GDP

中国私人部门债务/GDP为205%,远超EM和G20的平均水准。2010年至今增长了50个百分点,增速也远甩其他主要国家。

在中国,私人债务包括各种形式的半官方借贷人,比如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由于中国银行承担了大量的间接融资行为,因此这一部分债务/GDP中国远超直接融资更多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们仍高于同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亚洲国家(韩日)。

注意到BIS曾在9月中旬发布一份研报,其中首次提出以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GDP缺口的指标测量各国债务水平,并以该指标超出历史正常值范围看作财务危机预警,同时建议作为各国银行业是否存在系统风险的预警。中国这一缺口指标高达25%,远超出BIS认定2-10%的正常范围,也远高于1989年日本信贷危机、1997年韩国危机、2007年美国危机和2008年西班牙危机的巅峰水平。

BIS认为,当同时观察到持续性的快速信贷增长和巨幅资产价格上升,金融市场极大可能将是不稳定的。其中的逻辑是:信贷规模过快扩张意味着金融市场负债率较高,总体杠杆倍数上升,若伴随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可能意味着增长的大部分信贷资金并未落实到实体经济中,此时资本市场存在泡沫,这将导致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财务危机。在此基础上,BIS提出了Credit-to-GDPgap这一指标(根据BIS描述,其使用信贷口径为对私非金融部门贷款)。

再补充两张老图。加杠杆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局棋,让Alphago来下,都是九死一生的(我们想要把债务进行转移从企业转移到政府和个人,以此来修复资产负债表)。

4.政府部门债务(市场价值)

因为中国政府并不是很透明公开,因此缺乏中国该部分的数据,按照投行之前的估算,中国政府的债务大约在80%-100%之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要低,远低于日本的228%(日本债务/GDP全球最高主要是政府负债太高了)。

因为我们政府的杠杆相对较低,而私人/企业部门的杠杆极高,所以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正在想办法接过国企和地方的部分债务(债务置换、财政赤字)。我可以肯定的说,未来1-2年国债供应量会大增(做债券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但因为我们企业部门的债务太高了,因此政府部门目前相对较低的负债率可能只是幻觉(接过超额的杠杆后,立马全球名列前茅)。或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政府部门全部接过超额的企业杠杆呢?家庭部门难道不能承受一些吗?下面来分析。

5.家庭部门债务

我们的家庭负债很低是唯一值得高兴的地方了。我们家庭部门2015Q3负债率38.8%低于G20国家平均的58.2%,远低于美国的79%,日韩的66%、87%。

但注意到我们和EM平均的32.3%相差无几。我认为居民部门加杠杆只是幻觉,中国和EM国家的人均GDP相似,所以我们的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是合理的。

低人均GDP很难高杠杆。再分享一下之前的一张图:

 

另外,还要考虑我们是高税收低福利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因此我们大部分家庭部门不可能背负很高的债务,这也是我们高储蓄率的原因(因为维持我们这台机器运转的消耗太大,且分配制度不公、阶级固化严重,“内”不断的吸“外”的血,所以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寒门则再难出贵子,“内-外”和“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整体居民部门杠杆不可能加的太高)。

所以,凡是鼓励低收入者加杠杆去做接盘侠的人,都是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让小小百姓去做转型的牺牲品,我相信历史会有公正的评判的。有的人就只瞄准Pimin的口袋,刀刀见血,让百姓奴上加奴(他们很可能是既得利益者)。比如鼓励给农民、农民工、低收入者、甚至学生加杠杆,用低首付甚至0首付让他们进大城市买房消化库存的这些舆论或政策导向,这些都是刽子手,杀人于无形!

但如果国家强行要把债务转移到家庭部门来,作为没法肉身翻墙的大多数人来说,也只能无奈的接受。所以我建议各位一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在冬天来临前多备点硬通货(黄金、美债、土地,土地可以用来多储备点粮食,不然做好餐餐吃土豆的准备)。

PS.彩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印度这个国家的私人/家庭/企业部门都非常不喜欢借债,在主要大经济体中印度的负债率低的不可思议,撇开种姓文化的劣根性,全球资本看好印度是有原因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人口红利),不过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债务比率也很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推荐】债务上限的隐形天花板:偿债比率
强势美元回归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去杠杆进程(上)
债券投资中经济分析的一个私家框架
2017年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
去杠杆化将继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