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经常自以为在探讨问题时天衣无缝,而实际上对问题所涉及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也就在辨证问题时缺乏底气。

下面为“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

(1)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2)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也就是主体对象化。如人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制造出先进的生产工具。
(3)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客体和外界事物的形态、属性、规律等经由人的实践活动拓宽了人的视野,发展了人的智慧,增长了人的才干,丰富了人的情感,磨炼了人的意志,从而转化为个体的素质和能力。如人类通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获取了新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技术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主体和客体
如诗如画:摄影的审美实践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
美学名词解释
道德思维引论
学术争鸣|| 袁祖社:意义世界的创生及其自为拥有——人的超越性与自由本质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