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摊式幼教”背后是“地摊式生存”! - 法律论坛 - 凤凰论坛

#1

“地摊式幼教”背后是“地摊式生存”!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校车闷死孩子的事故早已不是个案。有社会舆论分析指出,出事的幼儿园大多没有资质,属黑幼儿园。而记者也发现,我国幼教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少数幼教的“贵族化”,以及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群幼教的“地摊化”。


  与正规公办幼儿园相比,多数不具备相关资质和实力的民办幼儿园确实堪比“地摊”——尽管因质量低劣而饱受诟病,却又比比皆是,甚至不乏追捧者,全因为其价格低廉。

  幼教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同样毋庸赘言的还有其不断攀升的收费,有些地方的收费标准甚至早已高过大学。幼教真正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应该是政府、幼儿园和家庭三方参与,然而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幼教收费只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利益博弈。当幼儿园理直气壮地追逐利益时,弱势的家长多半只能委曲求全,而未尽到成本分担义务的政府部门也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在此背景下,正规幼儿园俨然“精品屋”,不得其门而入者怎能不去简陋的“地摊”?

  “地摊”一词让不规范的幼儿园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夺命校车”之类的事件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缩影。即便如此,“地摊幼儿园”依然焕发着旺盛生命力,甚至在城市边缘群体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实际上,流连于“地摊幼儿园”的除去情非得已者外,更多的还是主动追求者,否则就难以解释其何以大面积存在且屡禁不止。

  当我们因不时发生的各类事故而扼腕长叹之际,“地摊幼儿园”何尝不是城市边缘群体“地摊式生存”的一种折射——除了幼儿园外,那些以微薄收入在城市苦苦打拼者的衣食住行,有什么不是“地摊式”的?当他们在消费一种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奢侈品的商品时,更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经济承受力,而不是商品本身的质量。基于此,或许不难理解,为什么城市边缘群体总是喜欢光顾“地摊”,为什么会有农民工子女喟然长叹:“我上得起的学校,为啥都是非法的?”

  幼教收费日渐高涨,增加公办幼儿园之声不绝于耳,但公办幼儿园并不等于低收费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也未必全是“地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加大对幼教事业的财政补贴以削弱其营利性。在公办幼儿园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将幼儿园整体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还难以实现的现实背景下,不妨考虑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财政提供一定补贴。切实承担起成本分担的责任后,政府才可以更为直接地针对幼儿园收费等敏感问题展开监督和管理,逐步取缔“地摊幼儿园”。

  如果“精品屋”的形象不能改变,“地摊”前似乎永远不会缺少消费者。在此前提下,消灭“地摊”对城市边缘群体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地摊幼儿园”的潜在威胁触目惊心,比这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边缘群体的“地摊式”生存方式——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在增加福利供给的同时,提高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地摊式消费”或将是其难以改变的凄凉宿命,因此而陷入险境的岂止是幼儿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搭桥铺路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热点五: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的问题
内地幼儿园入园难于考公务员 引中央关注
2017年中国幼教市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图】
浅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关于长沙市2017年度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督导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