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同艾灸时程对调脂效应影响的研究
陈仲杰 吴中朝* 李彩芬 王巧妹 王京京 庞莉 王文艳 栗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艾灸时程对调脂效应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依据区组随机的方法分配至10分钟艾灸组,20分钟艾灸组和30分钟艾灸组三组。每组所选穴位相同,均为神阙、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每周3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空腹血糖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艾灸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差异显著(均PP>0.05)。30分钟艾灸组与10分钟艾灸组在调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显著(PP>0.05)。艾灸治疗前后尿素氮下降明显(PP>0.05)。结论:艾灸可有效而安全地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不同艾灸时程干预前后血脂的下降程度略有不同,30分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10分钟组。
关键词:高脂血症 艾灸 调脂 不同时程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2022;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三批中医优势病种项目:CACMS08Y040
鉴于目前血脂异常人群逐年增加,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现代医学药物治疗起效快,但存在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以其安全、价廉等优势在艾灸调脂中已显示出初步优势。相关报道较多,从诸多的报道及前期的工作基础可以看出,不同灸治时程所产生的效应不一样,但专门针对艾灸调脂的时程与疗效关系却鲜有报道。
本研究采用温灸纯艾条对高脂血症进行调治。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穴位、艾条的粗细及艾灸时程均能对艾灸效应产生影响。本研究拟将穴位及艾条的粗细相对固定,对艾灸时程与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设立不同灸治时程组,观察不同灸治时程对艾灸调脂疗效的影响,在灸时方面为针灸临床艾灸调脂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今后更深入的艾灸量效关系研究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和铺垫。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门诊就诊并自愿接受艾灸调脂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76例,其中男15例,女6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5岁。本研究按照随机区组的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10分钟艾灸组、20分钟艾灸组和30分钟艾灸组。各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
表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最小
最大
-x+S
10分钟组
25
5
20
46
65
57.46+5.91
20分钟组
25
7
18
46
65
56.3+55.73
30分钟组
26
3
23
49
65
58.08+4.55
表2三组治疗前血脂情况(-x+S)
组别    例数   总胆固醇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甘油三酯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10分钟组   25  5.97+1.00  F=0.700  P1=0.758  2.78+0.38  F=0.587  P1=0.282
20分钟组   25  6.08+1.28  P=0.500  P2=0.409  3.55+0.47  P=0.558  P2=0.597
30分钟组   26  6.38+1.45           P3=0.257  3.18+0.61          P3=0.575
注:P1为10分钟组与20分钟组的比较结果,P2为20分钟组合30分钟组比较结果, P3为10分钟组与30分钟组比较结果。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每升血中的总胆固醇(TC)超过5.7毫摩尔(即>5.7mmol/L)为胆固醇水平升高;每升血中的甘油三酯(TG)超过1.7毫摩尔(即>1.7mmol/L)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本研究拟按我国目前所用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即: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经饮食宣教4周后连续2次测定TC≥5.7mmol/L和/或TG≥1.7mmol/L。
1.3 纳入标准
符合我国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5~65岁之间,生活可自理者;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降脂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痛风、胆汁淤滞性肝胆病、胆汁性肝硬化和胰腺炎等;已接受或正在进行其他相关降脂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测者;半年内患过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其他严重疾病者;理解或认知障碍,不能协助研究人员完成指标观测者;孕妇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分组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针灸临床的艾灸诊疗常规及相关文献报道[1~6]确定艾灸治疗组选择10分钟、20分钟及30分钟三个时程作为不同干预组,比较不同艾灸时程对艾灸调脂疗效的影响。故本研究共设立10分钟艾灸组、20分钟艾灸组、30分钟艾灸组三组。
2.2 穴位选择
取穴依据:依据高脂血症患者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的体质及病理基础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进行选穴。
选穴过程中曾以“艾灸”和“高脂血症”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71篇,其中与课题内容有关的为56篇,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穴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丰隆(36次占64.29%)、足三里(36次占64.29%)、神阙(15次占26.79%)、三阴交(13次占23.21%),结合导师前期相关研究,本课题选择丰隆、足三里、神阙、三阴交四穴进行研究。
2.3 方法及操作
10分钟艾灸组:
取穴:丰隆、足三里、神阙、三阴交
艾条:2cm×20cm温灸纯艾条(北京同仁堂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具体操作方法:在24℃左右的室温下(用春兰空调设温控制),用纯艾条施灸。每个受试者每次选取上述四个穴位进行温和灸(用新型可固定艾灸盒灸),每个穴位施灸10分钟,艾条距离穴位处皮肤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而不灼痛为度(约为2~3cm)。隔日施灸1次,每周3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灸两个疗程。
20分钟艾灸组:
取穴及操作同10分钟艾灸组,施灸时间为20分钟。
30分钟艾灸组:
取穴及操作同10分钟艾灸组,施灸时间为30分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与方法
3.1.1艾灸调脂的总体有效性
总体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差异。
3.1.2不同时程的调脂疗效差异
分别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情况。
3.1.3空腹血糖值的变化情况
总体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3.1.4安全性指标
总体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的差异。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组资料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3.3 结果
(1)艾灸治疗前后总体有效性
表3艾灸治疗前后总体有效性(-x+S)
例数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治疗前   76  6.14+1.26    3.17+0.29    1.23+0.04       3.58+0.15
治疗后   76  5.44+0.851)    2.44+0.221)  1.19+0.04        3.04+0.111)
由表3可知,总胆固醇艾灸治疗前后差异显著(t=7.963,Pt=5.522,Pt=1.743, P>0.05),艾灸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明显(t=6.711, P
(2)不同时程的调脂疗效差异
表4-1三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程度比较(-x+S)
组别    例数  总胆固醇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甘油三酯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
10分钟组  25  0.38+0.10    F=4.761  P1=0.146  0.49+0.18   F=0.820    P1=0.313
20分钟组  25  0.68+0.15   P=0.011  P2=0.114  0.82+0.29   P=0.445    P2=0.874
30分钟组  26  1.01+0.17           P3=0.003  0.87+0.13             P3=0.240
注:P1为10分钟组与20分钟组的比较结果,P2为20分钟组合30分钟组比较结果,P3为10分钟组与30分钟组比较结果。
表4-2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程度比较(-x+S)
组别   例数 高ρ脂蛋白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低ρ脂蛋白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
10分钟组  25  0.03+0.05    F=0.042  P1=0.851  0.37+0.10  F=2.820    P1=0.665
20分钟组  25  0.04+0.03   P=0.959  P2=0.925  0.45+0.13  P=0.066    P2=0.077
30分钟组  26  0.05+0.02           P3=0.776  0.80+0.17             P3=0.028
注:P1为10分钟组与20分钟组的比较结果,P2为20分钟组与30分钟组比较结果,P3为10分钟组与30分钟组比较结果。
由表4可见,30分钟艾灸组与10分钟艾灸组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节方面,差异显著(PP>0.05)。同时发现,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有效指标的下降均数也呈增长趋势,即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变化上,30分钟艾灸组>20分钟艾灸组>10分钟艾灸组。而在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节方面,不同艾灸时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艾灸调脂对血脂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更好。
(3)空腹血糖值的变化
表5 艾灸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情况(-x+S)
例数  空腹血糖             t检验
治疗前   76  5.67+0.82       t=4.803    P=0.000
治疗后   76  5.35+0.73
由表5可见,艾灸治疗前后高脂血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也随之下降,且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
(4)安全性指标检测
表6 艾灸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变化情况(-x+S)
例数  谷草转氨酶      t检验    谷丙转氨酶      t检验
治疗前   76   23.82+6.67     t=1.572   22.82+1.43    t=0.923
治疗后   76   22.62+8.78     P=0.120    21.80+1.74    P=0.359
由表6可见,艾灸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艾灸调脂对肝功无不良影响。
表7 艾灸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比较(-x+S)
例数    尿素氮       t检验        肌酐        t检验
治疗前   76   5.13+0.15    t=2.068   65.64+1.53    t=-0.427
治疗后   76   4.92+0.14    P=0.042    66.07+1.59    P=0.671
由表7可见,艾灸治疗前后尿素氮差异显著(PP>0.05)。
4 讨论
4.1 化痰袪瘀是艾灸调脂的主要机理
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其病理性质,中医学认为其多归于痰浊、瘀血等范畴。认为其根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温煦而出现痰浊等脂质在体内潴留为患。患者多表现为头晕、乏力、倦怠、肥胖、肢体麻木等痰瘀为患的症状。对于痰浊病的治疗,早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即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法则,从此温化痰饮即成为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又因本病中年以后发病率激增,与人体阳气渐衰,脏腑功能低下关系密切。艾的生温熟热之性决定了其在温化痰饮、温运血行、温煦脏腑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脏腑功能提高了,脾胃才可以健运、多余的水湿痰浊才会被代谢出去。因此,用艾灸调脂,不仅符合高脂血症发病机理,更与高脂血症的病理产物—痰瘀相契合。
4.2  量效积累是艾灸调脂的时程目的
有关灸时灸量与灸效的关系描述古已有之,如古人将艾炷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并强调不同体质及感邪类型适用不同数量的艾炷[5],相关文献研究较多,如白玉宏等提出艾灸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认为灸要产生疗效,必须有一定灸量的积累,灸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易产生灸感,然后产生灸效[7]。与此相应有人提出“透灸”的概念,认为艾灸后皮肤出现潮红、汗出、即是一次治疗的充足灸量 [3]。既然不同时程、不同刺激量所产生的效应不同,那寻找最佳的时程点,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艾灸疗效,又可以减少时间和资源浪费,将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4.3 恰当时程是艾灸调脂的效应关键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初步看出,艾灸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说明艾灸对血脂各指标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不同时程干预发现,10分钟组与30分钟组在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显著,同时10分钟组、20分钟组及30分钟组的治疗前后血脂差值的均数呈递增排列,即在一定范围内,艾灸时间延长,血脂值下降程度趋显,说明机体对血脂调节能力随艾灸时间延长而增加,其相应的调脂作用也提高,甚至是艾灸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艾灸对高脂血症的调节不仅表现为单对血脂指标的调节,而且空腹血糖也随之下降,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艾灸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同时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肌酐均未见明显改变,说明此疗法安全可靠。艾灸治疗后尿素氮水平下降明显,说明艾灸治疗后机体对代谢产物清除能力提高。综合本研究结果不难发现,艾灸对高脂血症血脂水平的调节,是一个综合调理的结果。
相关研究报道也支持本研究结论。目前有关艾灸调治高脂血症的相关报道渐增,艾灸调脂的疗效和优势日益显现。如李建萍等[8]用艾灸手三里、足三里、神阙治疗血脂异常患者160例,并与饮食治疗组进行对照,经90天治疗,治疗组不同类型组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吴中朝等[9-11]的相关研究表明艾灸神阙、足三里对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各种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含量等均较灸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为临床艾灸调脂的进一步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林静[12]等在不同灸量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穴位局部温度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10分钟、15分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5分钟组,10分钟和15分钟组的疗效又出现了差异,10分钟组、15分钟组在调节大鼠血脂方面更有优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艾灸时间越长,降脂效果越好。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初步看出,艾灸在高脂血症的调治方面有效、安全。在相同条件下,艾灸时间越长,其对血脂指标的调节效果越好,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延长艾灸时间,这样更有利于艾灸疗效的发挥。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还不算很多,还有一些潜在的效应可能未能很好地揭示。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数。以期使艾灸调脂的效应更加明晰。更好地为临床高脂血症的调治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72例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温灸和之”有效性及不同灸治时程对调脂效应的影响
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的观察
高血脂的治疗方法:脂必妥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 | 高血脂治疗网
绞股蓝治疗高脂血症55例
怎样可以完全治愈冠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