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一点学习中医的心得和几个学习资源

学习中医时间久了,发现中医学习有个特点。

中医学习和开荒种地有点像。种地,要东一镐头西一镐头的开出一块荒地来。这就如初期的学习,你要努力做的,是不断学习新知识。

开荒开多了,会发现地多也不一定会多打粮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是忙着开荒,原来开出来的地就长草了。要多收粮食还不如在现有地上精耕细作。

中医学习呢,随着学习的深入,新知识的获取有时已不能让自己有大的进步,而对已有知识的反复咀嚼和理解,却会让自己忽然有开窍的感觉。一旦开窍,会发现,以前自己看不透的病一下子看明白了。

记得今年曾给一女孩调例假。这个女孩例假很不规律,要么几个月不来,要么来一次又好久不走。

两三年前,我曾经给她调理过,效果不理想。今年女孩的妈妈发来了女孩舌头的照片,让我再帮忙给看看。我看照片,舌头两侧引起了我的注意。

舌头两侧有什么特点呢?她舌头两侧的边缘像两道连绵的山丘,明显有隆起之势,这两道隆起饱满,像泡了水。

我忽然好像明白她例假问题的原因了。

中医认为,舌的两侧属肝胆。肝胆五行属木,主疏泄。人体往外排出东西,就是一种疏泄,因此例假可以理解为一种人体的疏泄。那例假的正常与否,与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就有了密切的关系。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影响到疏泄功能的正常,例如,例假会早来或推迟。

怎么知道肝气是否郁结?

如果对郁结这个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就能发现肝气郁结的各种显现。

确切的说,郁和结是有区别的。马路上一堆人堵在一起走不动,是郁。这堆人相互拽着成了一团,是结。我不是搞学术的,语言不严谨,我说的郁结,就是人体的气在某个地方停滞住了,流通性变差了的意思。

气郁结了,堵在通道里,会引起通道的堵车,越来越多的气堵在那儿,会让淤堵的地方变大。

舌的两侧隆起,就告诉我们肝胆郁结,肝气郁结了,堵住了。

我以前也给这个女孩用过疏肝解郁的药方,效果并不好,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我还有个问题没有考虑到。

前面说过,这个隆起有个特点,看起来像泡了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的肝胆里水湿较重。

内在的情况会有外在的显现。如果肝胆有火,那舌两侧边缘会红。肝胆虚寒,舌两侧边缘会色淡。有水湿,就有可能会出现泡水的样子。

我们知道,肺里有痰,我们会用咳嗽的方式把痰吐出来。这种咳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往往会忽然觉得咽痒难忍,然后一阵剧烈咳嗽,咳出痰,吐出后,顿觉清爽。

这说明,身体会主动的排邪,把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

那肝胆有垃圾,他自然也要设法把垃圾排出体外啊。我们知道,肝经巡行经过胞宫。肝藏血,水湿存于肝,也会存于肝血中。那肝会不会通过排经血的方式借机排出水湿?当然会了,为什么不呢?

想到了这一层,我就明白了,原来例假磨磨蹭蹭老是不走,是肝在进行自我修复呢。这个时候,若是用修堤坝、堵河道的办法来治,岂不是跟肝对着干?

想到这儿,治疗思路也就有了,去水湿加疏肝。按照这个思路开了个方子,果然有效。

借这个医案,再说说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词:治病。

病是什么?我们一般都把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当做病。这样对不对呢?

我说,这不对。

为啥说这样不对呢?因为这样,就把治病当成了治症状。症状没了,就认为治好病了。

这有问题吗?当然。

我们往往把“症状”和“病”的概念搞混淆了。

症状是什么?

准确的说,症状是身体正邪斗争的一种外在反应。正邪不斗争了,症状就没了。

注意,症状没了,不一定就是正把邪打败了,还有可能是正妥协了。例如,淞沪会战时,上海激战,这是敌我在战斗。等打到长沙的时候,上海已经平静了,你能说上海没问题吗?

所以说,症状没了不一定是好事,出现症状不一定是坏事。

病从浅入深时,原来的症状会消失。病从深出浅时,会出现新的症状。有的症状是正气发动在攻邪,有的症状是正气奋起在抗邪,有的症状是正邪相争陷入胶着。有的症状消失是正邪休战罢兵,容忍了对方的存在。

所以,治病不能盯着症状去消症状,而是应该了解身体的意图,去顺应身体的意图,帮身体一把。

再说两个医案。

有一位朋友,经常腹胀,脸上和小腿还是不时会水肿。看舌头,是花剥苔,舌面还凹凸不平,有裂纹。再看手掌,正常的手掌,是均匀的浅红色,她的手掌是一团一团的红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这位朋友的症状比较驳杂,既有水湿,又有阴虚,既有气滞,也有血瘀。我给她断断续续的开方子治了一段时间,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个症状没了,另一个症状又犯了。

这个病例困惑了我好久,今年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

这个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为什么说它简单?因为其种种驳杂的症状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病机:郁。

舌头不平,是郁。舌苔花剥,也是郁。水肿,腹胀是郁。手掌颜色不均匀,也是郁。郁就是气血流通不畅,津液流通不畅。气血津液流通不畅,就出现了这种种表现。所以,治疗的方法,应该是疏解气血,流通津液,让身体的气通畅起来。流通通畅了,津液均匀分布,身体风调雨顺,就不会有水肿和阴虚了。气通畅了,就不会腹胀了。

想通了后,就用四逆散加一些活血消瘀补气的药,专心守方。

吃了一段时间后,反馈各症状都大有好转。舌象和手掌也都好多了。

像水湿啊,排邪啊,郁结啊,这都是中医的基础知识,我以前都知道。这两个病例没有跑出这些病机,我以前却不知道该怎么治,就是因为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比较浅的缘故啊。

还有一个我给朋友治病的事,这个诊治就简单多了。

今年夏天,我的一位好久没见的老友找我,说有荨麻疹,看我能否治一下。

因为是老朋友,我就没有推辞,说过来吧,我给你看一下。

见了面之后,聊了起来,他说现在周末没事就出去徒步越野爬山,平时喝啤酒多,喝的还是冰啤酒。这两年开始长荨麻疹,越来越严重,每次都是皮肤鼓起来一片片的,还变地方,痒的要命,忍不住挠。

我想:痒,变地方,这是风。

把脉,右脉浮濡。看舌头,舌头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苔。这是湿。

于是,病因就明白了。这是不加节制的喝凉啤酒,身体聚积了很多寒湿。常常在野外爬山,又受了很多风。风和寒湿三个坏蛋跑到身体里,身体的正气想要赶走他们,却不能胜。战斗时身体就会荨麻疹发作,休战时身体就会恢复正常。

如何治疗?用祛湿的药,加祛风的药,再加走表的药即可。按照这个思路开药方,吃了一段时间,荨麻疹就没了。

我跟老友说了他的病因,告诫他,你的湿气太重了,如果继续喝冰啤酒不节制,还会犯。

比起前面两个医案,治这个病直来直去,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只要对中医的“风”“湿”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会很容易发现病机,并给出治疗方法。

另一个医案,是近期我给自己治病的事。

一月中旬的一个周一早晨,和往常一样,我步行去上班,却发觉不对劲,走路的时候怎么右脚跟腱痛。

到了单位,我看了看,发现右脚的跟腱肿了,按了按硬硬的,用力按还有点痛。试了试皮肤,不热,皮肤颜色也不红。

不红不热,那这个肿应该不是热性的。估计是一大块痰湿淤堵在这儿。

周二周三,发现走路越来越费劲。赶巧那个周挺忙,也顾不上处理它。

等到周五上班,走路越来越痛,有点一瘸一拐的了。到了单位,我脱了袜子一看,右脚跟腱已经肿的更大了,皮肤也发红了,手指一试,热乎乎的。

红肿热痛,是阳性反应,这说明淤堵化热了,再不抓紧处理,热伤了血脉,会生疮的。

该怎么处理呢?对这种病,我也没什么经验。我想了想,认为这个肿块可以看作是“痈”,中医应该有现成治痈的方子,看看有没有能拿来用的。

一查资料,发现确实有个治痈的成方:仙方活命饮。方子是:穿山甲, 甘草节, 防风, 没药, 赤芍药, 白芷, 当归尾, 乳香,天花粉, 贝母, 金银花,陈皮, 皂角刺。

这个方子,穿山甲、皂角刺能攻破硬结,防风、贝母、当归尾、乳香、没药、陈皮、天花粉等能从气、津、痰、血分等各路并进消散肿块,金银花能把郁结的热散出去。

我看这个方子和我的情况比较贴切,便开了两付吃吃看。

一付吃完,我试了试,肿块稍微变软。看来真有效。继续吃了一个周,完全消肿了。

又一个周一的早上,步行去上班的路上,感觉着轻快的步伐,心想幸亏自己会中医啊。

看到这儿,有的读者会发现,我开的方子比较随意,以自己拼凑为主,偶尔用成方。前三个病例,我只用了一个成方四逆散,并且也是在它基础加了一些药。第四个病例中,因为我对治脚后跟的这种肿痛没有经验,便临时查了一个成方用。

可能有的读者对中医开方子不是很了解,我就多说两句。

中医有很多很多固定的方子,就像武术里有好多固定招数。一说“四君子”“小柴胡”“四逆汤”,中医人都知道是什么。就像一说“白鹤亮翅”“双风贯耳”“黑虎掏心”,练武的人都知道一样。

不同的中医开方子的套路也不一样。

有的中医,脑子里存了几百个方子,临症时针对症状或病机选一个合适的方子。

有的还经常用两个方子搭配起来,叫做合方。

有的中医,固定用几个方子,不管啥病,都是用这几个方子加加减减。比如韩立老师说他的一位老师,就喜欢用三个方子:逍遥散、补中益气汤,还有一个我想不起来了。什么病,都是这三个方子加减。

还有的中医很少用成方,喜欢自己攒方子。比如淼叔,他就很少用成方。

我开方子的风格,经历了几次变化。

刚开始学中医的时间,方子学的不多,用的也不熟,完全是用成方。

后来接触了许家栋、刘志杰等中医的学术,发现居然还可以合方啊,就开始模仿他们用合方。

再后来,对药物熟悉一些了,对方子的结构了解一些了,就开始对方子进行加减。也就是,见到一个病,要先找出比较合适的方子,然后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那我是如何变成现在的风格的呢?

这个变化主要还是跟淼叔学习后发生的。

淼叔的整体观中医,更注重寻找症状背后的病机。治病的思路,不是消灭症状,而且消灭病机。

要消灭病机,首先要立法,就是想好用什么方法。

比如病机是湿郁化热,那就考虑用什么法来处理这个病机。如何处理热?是寒凉,还是透散?如何处理湿?是健脾利湿?还是芳香化湿?还是风行燥湿?还是诸法并用?

还有热和湿的比重,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必要矛盾?这些都清楚了,再考虑用什么方子。

这时,如果这个中医已经把常用的方子内化于心,就不会拘泥于成方了。临症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哈姆雷特,成方是固定的,用起来总是不够完全贴合这个病人,用成方还不如把用的顺手的药信手拈来,组合成一个方。

淼叔因为总是自己攒方子,逐渐把好多背过的方子都忘了。

我记性不好,要在脑子里装下几百个方子,对我来说就像要在胃里装下几百个包子。

所以淼叔的这个套路比较适合我。

就这样,在学习淼叔整体观中医的过程中,我就逐渐变得没有招数了。

现在的时代,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是挺幸福的。

为啥?因为学习资料多啊。多到目不暇接,排山倒海。

资料多了也有烦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必须要有取舍,取哪些?舍哪些?这是个问题。

作为一个有点资历的中医票友,我对学习资料多多少少有了一点鉴别能力。是石头还是美玉,是黄铜还是黄金,基本上还是能看出来的。

我的微信里,曾关注过不少中医公众号。等关注的太多了,看不过来,就保留精华,其他删掉。又关注的多了,再筛选。经历过多次筛选后,现在留在我手机里的几个中医微信公众号,都是金光闪闪的。

借这个机会,我把历经筛选后保留下来的几个公众号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是《中医范怨武》。公众号的主人是一位深圳的年轻中医范怨武。范怨武曾经写过小说,很有文字天赋,语言表达能力强,加上他对医理吃的透,所以他能把中医的道理讲的很明白,一看就懂。

讲的明白,一看就懂,就是他公众号的最大优点。

还有个优点,就是里面文章很多,内容丰富,是学习中医的好资料库。这个公众号的关注量很大,很多人都知道,不用我多说。

第二个是《请风停下来》。这个公众号的主人,名叫曾骞。如果说范怨武早年是个文学青年,那曾大神早年是个文艺青年,写过诗,写过歌,还作过曲。

他父亲是个中医,可以说是有家传的,可他年少时叛逆(估计不叛逆就不是文艺青年了),不想做中医,出去飘了好多年,做过各种职业。漂泊多年后,也许是宿命吧,有一天幡然醒悟,知道了自己此生该做啥,然后奋发学医,终于通晓阴阳,成为中医高手。

看范和曾两人的公众号,会发现他们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范是中医院校出身,身上有学院派的痕迹。曾是江湖出身,他的中医是极纯粹的古中医,让人有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感觉。

他的医案还有个特点,叫做药简力宏,简单几味药,却有惊人效果。之所以能这样的,是因为他做到了一点:顺势而为。就是找出病人自身本能的努力方向,帮他一把。

高明的医生绝不去对抗,而是借力打力,顺水推舟。

不知为何,我看他治病,隐隐有虎啸龙吟之象。

前面已经说了两个公众号,再说第三个。

第三个是《淼叔在线》。这是淼叔的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大部分是整理的淼叔答学生问,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我们常见有很多中医文章,题目是《xx病特效方》、《xx病特效药》。以前我喜欢看这样的文章,现在基本不看了。为啥?因为没用。

高明的中医和一般的中医,差别不在谁掌握的特效方、特效药多,而在于谁的医理更通彻。医理通彻了,开出的方子就是好方子。医理不明,看病就好似瞎子走路。

淼叔的公众号,优点就是他把医理讲的很细,很透,特别是把错综复杂的病,就是那种治起来很棘手、左右为难的病,讲的很明白。如果要明医理,要学习如何治错综复杂的病,这个公众号值得学习。

这个公众号呢,有个缺点,就是资料不够丰富。如果要系统的学习淼叔的整体观中医,我推荐你到淼叔的整体观中医网站,那上面资料足够多。百度一下“整体观中医网”,就可以找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的很多术语其实都是相通的
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少白中医调痛经
一则未完美收官的抑郁症医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
连石头都可以穿破!无坚不破,结石、囊肿、增生、肌瘤、血管瘤有救了
仲景经方:《伤寒论》脉诊如何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