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议中医里的汗法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医里边的汗法。

所谓汗法,是中医里面的治疗八法之一。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又称解表法。

汗法适用于太阳病少阴病

少阴病治法为强壮性发汗法。而太阳病是多种疾病的初起阶段,邪气虽盛,正气也不虚,尚可奋起抵抗。正邪交争,病情变化迅速,变化证更为多端。

汗法得当,很多病证在太阳阶段即可治愈。

但是若治疗失当,导致失汗或误汗,则病情变化迅速,误治变证最多。

胡希恕胡老讲:“误汗后,不是亡阳,便是伤津。阳虚证误汗后,往往先亡阳;阴虚证误汗后,往往先伤津。”

表证应先辨虚实,继论汗法。

表实证,脉浮紧,正气不虚,单用汗法,即可祛邪外出,如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

而发汗只能用一次,不可复发汗,否则就是误汗。

表虚证,脉浮缓,胃气已虚,用桂枝汤益胃,生津增液要求啜热稀粥,微似有汗出,不可大发其汗。

胡老讲:使用汗法,不管用何方证,只为求得小汗,调和营卫维护正气。服药后,汗多身如洗,即为发汗太过,亦称误汗,多指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如需要只能发一次汗。桂枝汤后有“乃服至二、三剂”,大青龙汤后有“一服汗者,停后服”。切记。

误汗后的条文《伤寒论》中有诸多提及。

如:

《伤寒论》38条:大青龙汤服药法下: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上一篇写的刘孟薇医生解读名家医案第二期:心悸案 中也有涉及64条汗出多后气上冲。--表阳热虚证层次的改变,但是还是太阳病;

至38条汗出多后阴虚亡阳(津液虚)机能陷入沉衰,烦躁(阴躁,阳气虚而阴寒盛,或者阳气将绝)津虚不得养心,不能入睡(太阴);

到75条汗多后血不足以养心、心下悸,气上冲的厉害,交叉着手按着心下部位,而且让他咳嗽,病人耳朵聋了,听不到了,津液虚灌注不到耳朵了(还是太阳);

再到89条内寒里寒之病人复发汗,津液亏虚,阳虚则胃津更伤,蛔虫迫于寒而入膈则呕吐(传变至太阴病)

到286条,本是少阴病的病人,脉微细(脉微欲绝,不是少阴病,脉微细(浮中偏于微细)那个微)这个没有津液了,亡阳了,尺脉以侯里,是不能发汗的。(有可能阴阳离决,亡阳而死)

更不用说发汗后由太阳转入少阴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以及太阳病误汗后转入阳明。

28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属白虎加人参汤。汗后太阳证转入阳明证;

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亦是如此。

太阳转入厥阴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太阳转入少阳

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以及不可发汗的条文也有很多。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则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得眴,不得眠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故发汗需要得法,哪些情况可以发汗?是大发汗还是小发汗?是益胃生津发汗还是强壮沉衰发汗?

需要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以上内容均为刘孟薇医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患者朋友授权发图!

欢迎大家在文后留言讨论、咨询、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13
二十
灵活化裁,病机中心论是根本——作者: 孟琳升
感冒不是自限性疾病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13形作伤寒 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 被火必谵语 弱者发热 脉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