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氏针灸治疗痹病的临床运用

痹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使用针灸疗法最广泛的一种疾病。“痹”的意义,《中藏经》中解释说:“痹者,闭也。”凡是气机闭塞不通的疾病,都可以称为“痹病”。

陆瘦燕先生在总结了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痹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多由起居失常,劳伤气血,以致经脉空虚,营卫不居,外邪得以乘机袭入;或者由于涉水冒寒,或汗出当风,以及坐卧潮湿之地,风寒湿邪得以侵袭入内;或因酒浆无度,失饥伤饱,脾气受损,痰湿内生,流注经络而成;或为嗜欲不节,精血耗伤,阴虚火盛,血不养筋而来;或则七情郁结,气滞血瘀,经络痹阻而成。以上种种原因,最后所引起的病理转归,都必然导致经络雍塞,血气不和,于是经气不达,痹病就因此而产生。痹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每遇阴冷天气为更甚。如果迁延日久,也可以发生肌肉廋削、关节粗大、运动障碍等后果,甚至造成残废。

陆老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临床上的运用体会总结了针灸治痹的原则。他认为,针刺治痹,首先当辨清病因,酌用祛除病因的穴位。举例如下:祛风可选取外关、合谷、风池、风门;除寒可选取然谷、大椎、关元;燥湿可选取阴陵泉、足三里、复溜;清热可选取大椎、合谷、曲池、阳陵泉;解郁可选取内关、神门、行间;降痰可选取内关、丰隆;益精可选取志室、太溪、关元。

其次要辨清病邪侵犯在什么组织,在皮、在肉、在筋、在骨,然后遵循《灵枢·终始》篇中:“病在骨守骨,病在筋守筋”的原则,分别选用《灵枢·官针》篇中的各种针刺方法。如病位在皮可用毛刺、半刺、直针刺;病位在肉可用浮刺、分刺、合谷刺;病位在脉可用经刺、络刺;病位在筋可用关刺、恢刺;病位在骨可用输刺、短刺。针对病机的针刺方法有多针刺(齐刺、扬刺、傍针刺);间歇刺、温热刺(焠刺)。

再针对不同部位的痹病选取穴位,例如竹节风可选取华佗夹脊、肾俞、委中、昆仑;漏肩风可选取肩髃、肩俞、肩内俞、曲池、合谷;腰痹可选取肾俞、腰阳关、上髎、次髎、委中;鸡爪风可选取外关、侧四缝(陆老经验穴:在两手第二指关节的两侧横纹端,每手8穴,共16穴);鹤膝风可选取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灸)。

最后对于针刺补泻手法在痹病中的运用陆老也有他独到的见解。由于痹病是经气为邪所闭,痹阻不通而致,病在营卫运行之不畅,所以陆老主张施用疏调营卫的手法为主(即《针灸问对》捻转补泻法和针芒迎顺补泻法),尤以捻转补泻更为适宜。至于补法和泻法的运用,陆老认为当视病情虚实,病程的久暂来掌握。一般初病,邪雍脉实,当用泻法;久病经络空虚,兼有枯萎者,宜泻中寓补,或单用补法。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的结合同用也很重要。因为气血的运行需要阳气的推送,补阳能起行气行血的作用,适用于脉气壅滞的虚寒病;泻阳能使流行疾薄的气血因之而徐缓,适用于阳热亢盛的热痹病。临床之际,可以视病情的需要,灵活掌握。

关于刺灸与火罐的选择,则根据《内经》“凝涩者,致气以温之”的施治原则,治痹一般均宜用温针,温灸、温熨等方法(唯热痹和风痹不用)。所以火罐也可应用,一般可用在压痛明显处,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在骨突不平和有毛发处,往往不能吸拔火罐,可以先贴上一个面饼,然后吸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疑难治症解答三(针灸77)
百家针灸歌赋
火罐四段法
针灸笔记(二)
陆瘦燕针灸治疗肩痹医案四则
如何选择针刺穴位的顺序?看看你是否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