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少群温灸治疗肝病经验介绍

点击上方蓝色字 中医

集结号可快速关注


作者/林永青等

编校/三三


【导读】整个社会风气的急功近利,使得艾灸在医院难以存活,然而艾灸功效显著,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有独特优势。今天分享马少群先生的灸治肝病的经验。

 

马少群先生(1903-1992年),河北省河间县人。1934年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温筒灸法。之后马少群先生创马氏温灸法,研究并广泛诊治病人,并自印《温灸疗法简介》而向全国义务传授温灸法。1960年始,马先生辞去工作潜心研究温灸治疗方法,根据全国各地患者和医生回馈治疗信息,收集掌握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

 

在50余年的实践摸索中,马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配穴法和治疗各种病症的高效循环温灸法。马氏温灸法不仅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现代难治性疾病如癌症、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由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等都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灸疗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现将其温灸治疗肝病的经验做一简介,以飨读者。

 

1温灸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

 

马少群先生遵循经典,勤求古训,更敏于在实践中摸索温灸的真谛,对于书本上的一些治疗方法,必遵循先以自己做试验、后用于他人的原则。经过多年矢志不移的努力,马先生利用温灸治疗而有效的疾病超过百种,其中利用温灸治疗肝病的疗效甚佳,总结其灸治经验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1重视人体整体功能的调整

 

马氏认为,在病患的初期,病变部位以局部为主,此时仅在患处、局部穴位施灸,往往便可起到顿挫病势的效果。但慢性病就不同了,病久会出现经络脏腑的传变,甚至疾病由虚变实,或由实变虚,或者虚实夹杂,往往病情己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多种肝病如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等多病程较长,且呈现虚实夹杂症状。因此,马氏灸治肝病时重视整体配穴,调整人体整体功能,靠机体自身免疫力的增强根除疾病。其治疗肝病采用独特的全身配穴往复循环灸法,选穴重点在肝脾肾经和任脉及肝脏局部穴位。

 

1.2重视培补人体元气

 

在温灸治疗各种肝病的过程中,马氏重视培补人体元气。在常规配穴灸治的基础上,每日均要灸脐或关元30 min。脐又名神阙,“神”指神气、元神、生命力,“阙”指门楼、牌楼、宫门等,脐为先天之本

源、生命之根,又为后天之根源,为十二经之发源地,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穴位。《医学源始》曰:“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因此,脐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有着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故神阙穴有健脾补肾、温阳救逆、温经通络、开窍复苏、行气利水、散结通滞的功能。而关元为人体元气所藏之处。因此,马氏在治疗各种肝病过程中注重每日灸神阙或关元 30 min,意在培补人体先天之本源,固护人体生命之根本。

 

1.3重调脾胃

 

马氏在温灸治疗肝病的过程中重视人体脾胃功能的调整,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健则人体气血生化有源。马氏治疗肝病首先固护人体脾胃,中脘和足三里为马氏灸治各种肝病的必用穴和首日用穴,另外还必选用脾俞和胃俞,目的是为了健脾胃功能利于机体正气的恢复。重视调整人体脾胃功能的思想也是马氏治疗其他疾病的经验,在治疗各种疾病中马氏多首选灸中脘和足三里,待人体脾胃功能强健之后再治疗疾病就更有利。

 

1.4配穴独特

 

(1)多组穴位配合循环灸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马氏总结出了一套多组穴位配合长期循环灸的方法治疗各种肝病,包括各种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以及中医辨证为肝气旺盛等。在诊治时,如果患者的病症没有兼症、急症,则利用常规灸穴配穴组合,多日循环灸。灸治肝病的常规配穴有9组,每天灸治1组穴位,9天后循环往复灸,且每天灸完本日穴位组后再灸神阙或者关元,以利于培补元气并引火归源。

 

9天循环灸治疗肝病的常规配穴组方为,第1日:中脘、足三里;第2日:期门、太冲;第3日:下脘、气海、天枢;第4日:肝俞、章门;第5日:乳根、气冲;第6日:膈俞、膻中、巨阙;第7日:脾俞、三阴交;第8日:胃俞、不容;第9日:肾俞、照海。

    

(2)每次灸穴不宜多

 

在治疗各种肝病的灸法中,马氏虽然主张多组穴位配合长期循环往复灸,但马氏主张每天灸治的穴位不宜多,按穴名来定((1个穴名算1个穴),每次灸治穴位不超过4个,这样功效专一,艾火易行,防灸量过大

 

1.5重小火恒灸

 

马氏认为,治疗慢性肝病贵在坚持,不急躁,欲速则不达。肝病患者多病程长,出现虚实夹杂症状,呈本虚标实的身体状态,因此常伴有经络不通、气血不行的病理改变。所以,马氏主张在治疗各种慢性肝病之初先小通、小补,也就是初灸时灸量不宜大,灸疗时间不宜长,否则病体不受,易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虚不受补症状。

 

同时,马氏认为灸治肝病的疗程要足,少则二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地灸下去。有些肝病,灸后症状消失,但病疾并未根治,仍要坚持灸疗。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症消失后,应再坚持灸半年时间以巩固疗效。

 

1. 6灸且重通

 

马氏在灸治肝病过程中注重通利腑气和通调水道。马氏认为,“对于各种慢性病,因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过程中必先通腑气,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因此,对于明显大便不通者,先通利大便,灸承山和左大横,以大便通为度。

 

另外,马氏认为,灸治过程中还应先通调水道,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或者全身浮肿者,应配合灸利水穴。因此,在病人有腹水、小便不利或水肿兼症的情况下,加灸利水穴组如水分、水道和关元、曲骨、三阴交等,以小便通利和水肿消退后再常规灸治各种主病。

 

2临床病案

 

患者,男,于1973年7月22日以“腹胀、腹水、浮肿”就诊。患肝硬化腹水,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未效。刻诊:腹胀,纳差,易疲劳,下肢浮肿,有腹水,肝脏变大变硬,左腿麻木。行温灸治疗法,按肝病常规灸法自灸。灸20天后,食欲好转,体力有所恢复,肠鸣多,每日矢气20-30次,下肢肿及腹水消退许多,肝脏己触摸不到。灸2个月后下肢肿及腹水消退,左腿麻木消失,精神、体质均转佳,只是在而部及身体两侧出一些如小米粒大的疹子,觉痒,数日后自行消退。灸至3个月,病愈。

 

3马氏温灸与谢氏麦粒灸治疗肝病的经验比较

 

谢锡亮大夫也是艾灸大家,他在治疗肝病中也有独特的经验和显著的治疗效果。谢氏在治疗肝病中运用的是麦粒直接灸,其取穴多用大椎、肝俞、关元和足三里。马氏和谢氏虽然运用的艾灸方法不同,其取穴也显著不同,但二者在治疗的理论上还是有相通之处。马氏注重人体整体体质的调整,并重视培养人体元气和调补脾胃;而谢氏虽然取穴较少,但从其穴位的选择来看,不难看出,他的取穴也侧重培补元阳、强健脾胃、振奋人体阳气、增强人体体质

的原则。

 

4小结

 

综上所述,马氏在温灸治疗肝病中重视人体整体功能的调整,同时培补人体元气和调整脾胃功能,并且他采用独特整体配穴循环灸法,在灸治过程中坚持小火长期灸。其治疗肝病的机制与艾灸可以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是分不开的。有关学者就灸法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整做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灸法能从多角度、不同层次对免疫系统有影响,使人体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状态。

 

如夏韦江等人研究发现,艾灸治疗以后,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调整和改善显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状态均有所好转。张彤等人通过灸翳风治疗青少年面瘫发现,灸治1个月后治疗组的T淋巴细胞(CD3)和T辅助细胞(CD4)明显上升,CD4/CD8比值明显改善。张英应用阳虚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灸治时程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艾灸5 min,15 min和2 5 min均可显著提高阳虚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裴建等艾灸荷瘤小鼠研究发现,治疗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I,A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灸后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艾灸在调补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双相性,也是这种双相调节作用维持了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了,阴阳处在平衡状态,各种疾病也随之向愈。因此,艾灸治疗肝病的临床效果也彰显出来。


本文选自中国针灸2012年3月第32卷3期,由中医集结号编辑整理,尊重劳动和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与原作者。

-----------------------------------------------------

中医集结号

传递中医正能量

集结中医有志之士

加入我们电子邮箱:zhongyijijiehao@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少群温灸治疗肝病介绍
每天“调一调”癌症不找肝和肺
拍打腹股沟,迅速减肥又治病,男人女人都适用
中医养生:揉小腹健脾胃
肝癌是这样来的!灸好这组穴, 远离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中医艾灸疗法|肝病|慢性肝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