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报告】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报告-330例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针刀医学分会  ID: zhendaochenzhao

们长期致力于针刀医学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培养针刀人才,针刀科室建设。咨询电话:陈钊 18600338216 (同微信)

330例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李石良、韩峰、张辰宇

(原载于《中国骨伤》2010年第3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方法:对2008年10 月?2009年6月间以头痛为第1主诉的448例患者按照改进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符合诊断 标准者399例,资料齐全者330例;其中,男97例,女233例;年龄14?76岁,平均46. 1岁;病程0.33?50 年,平均13. 4年。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头痛特点,査找压痛点位置及出现放散痛的范围 等,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的比例为89. 1%;男女之比为1:2. 4; 78.8% (260例) 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之间,尤以41?50岁居多;97.3% (321例)的患者头痛呈发作性,只有2. 7% (9例)的患者呈持续性;多数患者的头痛性质呈胀痛(180例,占54. 8%)或搏动性疼痛(135例,占40.9%),这两种性质的疼痛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疼痛均为少数;多数患者的头痛部位为枕部、头顶、 颞部,约1/3可波及前额、眼眶或眼球,极少数波及耳、鼻翼及鼻梁等处;76.4% (252例)的患者为全 头痛或双侧头痛,只有12.1% (40例)为单侧头痛: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枕神经卡压表现,其中73. 3% (242 例)为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82. 7% (273例)的患者枕部受到按压时出现向头部的放散痛。结论:① 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比例较高;②现有诊断标准尚不完善,有必要改进;③按压颈枕部特定位置出现放 散痛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其分类繁多,发生机制各不相同,其中,颈源性头痛是较为多见的一种 类型,文献报道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8%,但其在头痛患者中的比例尚未见报道。此种头痛在影 像学检査方面常无阳性表现,曾被称为“偏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等。自1983年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本病虽有认识,但在诊断标准方面尚不统一;而且,笔者认为现有的各个不同的诊断标准均 未重视枕神经卡压表现对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价值,在准确地反映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方面有所欠缺,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笔者经过对448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诊 断标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门诊,均以头痛为第1主诉,时间为2008年 10月?2009年6月,共448例,诊断为颈源性头痛者399例,其中,资料齐全者330例。

3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中,男性97人,占29. 39%;女性233人,占70. 61%。患者最大年龄76岁, 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46. 1岁。其中10?20岁者8例,占2. 4%: 21?30岁30例,占9. 1%; 31 ?40 岁 65 例,占 19. 7%; 41 ?50 岁 105 例,占 31. 8%; 51 ?60 岁 90 例,占 27. 3%; 61 ?70 岁 25 例, 占7. 6%; 70岁以上7例,占2. 1%。

330例患者病程最长者50年,最短者0.33年,平均13. 4年。

(2) 方法本文所采用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系在Sjaastad于199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增 加枕神经卡压的证据。

1) Sjaastad于19%年提出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

①间歇性或持续性头痛(初起多呈单侧)同时伴有同侧颈枕部或(及)肩部疼痛酸困、僵硬等症状。

②颈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2横突压痛阳性,并向同侧头部放射。

③引颈试验阳性。

④枕大神经阻滞后疼痛减轻。

⑤X线片可见上位颈椎(C1?C2)移位,齿状突轴心偏移,生理性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反张,颈椎 骨质增生等征象。

⑥排除颅脑器质性疾病、五官科疾病、颈部肿瘤、结核等引起的头痛。

2) 判断枕神经卡压的依据

①枕大神经卡压:下列两点压痛或同时出现向头部的放散痛:枕外隆凸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第2 颈椎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

②枕小祌经卡压:乳突后缘压痛或同时出现向同侧头部的放散痛。

③耳大神经卡压:乳突尖下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或出现向同侧耳部的放散痛。

2.结果

(1 )颈源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的比例按上述诊断标准诊断为颈源性头痛者399例,占全部头痛患 者的89. 1%。

(2) 发作特征330例患者中,9例呈持续性发作,占2. 7%; 321例呈阵发性发作,占97. 3%。

(3) 头痛性质330例患者中,胀痛181例,占54. 8%;跳痛135例,占40. 9%;针刺样疼痛36例,

占10. 9%;钝痛19例,占5. 7%;紧箍感22例,占6. 7%;烧灼样疼痛11例,占3. 3%;重压感11例,占3. 3%;

刀割样疼痛4例,占1.2%;爆炸感2例,占0.6%;撕裂样疼痛1例,占0_3%;放射感5例’占1. 5%:描述 不清者13例,占3_9%。

(4) 头痛部位330例患者中疼痛位于:枕部213例,占64. 5%;头顶152例,占46. 1%;颞部229例’ 占69. 4%;前额124例,占37. 6%;眼眶129例,占39. 1%;眼球86例,占26. 1%;耳部9例,占2. 7%; 鼻翼6例,占1.8%;鼻梁1例,占0_3%。

(5) 发病侧别330例患者中,双侧头痛或全头痛252例,占76. 4%;单发右侧偏头痛40例,占 12. 1%;单发左侧偏头痛38例,占例11.5%。

(6) 受累神经330例患者中,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242例,占73. 3%;单发枕大神经受累79例, 占23. 9%;单发枕小神经受累7例,占2. 1%;单发耳大神经受累2例,占0.6%。

(7 )枕部按压致放散痛出现的比例330例患者中,有放散痛者273例,占82. 7%;无放散痛者57例, 占 17. 3%。

(8 )女性患者头痛与经期的关系在全部233例女性患者中,26例主诉经期或前后头痛加重(但头 痛的出现不仅限于经期),占11.2%;其余207例与经期无关,占88.8%。

(9) 职业因素330例患者中,长期从事需要维持低头姿势的工作或需要使用电脑者110例,占 33. 3%。

(10) 家族史330例患者中有家族头痛病史者64例,占19. 4%;无家族头痛病史者266例,占 80. 6%。

(11 )既往误诊率330例患者中,既往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者67例,占20. 3%;诊为“偏头痛” 者13例,占3. 9%;诊为“抑郁状态”者2例,占0. 6%;诊为“紧张性头痛”者2例,占0. 6%;诊为“血 管痉挛”者2例,占0. 6%;诊为“脑供血不足”者2例,占0. 6%;诊为“颈椎病”者1例,占0. 3%;其 他241例无明确诊断,占73. 0%。

(12)寰枕间隙狭窄或消失出现率330例患者中,颈椎X光影像学检査(过屈位)发现寰枕间隙狭 窄者39例,占11. 8%;寰枕间隙消失者24例,占7. 2%;其他267例寰枕间隙正常存在,占81%。

3.讨论

(1)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关于颈源性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国外文献报道为1%?18%,而国内 文献报道的差异更大,为0.4%?80%,这与研究方法不同及所依据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而关于颈源性 头痛在所有头痛患者中所占的比例,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一比例高达89. 1%,亟须引 起高度重视。

(2) 颈源性头痛的病理机制与诊断标准“颈源性头痛(cervi cogen ic headache)”的概念是 Sjaastad于1983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 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颈枕部单一或多种组织结构的异常。 由于脊柱组织的紧密性及其神经分布的丰富和重叠,难以区分明确的致痛组织。上颈段、中颈段甚至下颈 段或肩部的病变均可引起颈源性头痛。无论是机械刺激、炎性刺激或颈部肌肉的痉挛等因素,当对颈神经 或交感神经构成影响时都有可能引发头痛症状。所以,“枕神经痛”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枕小神经 卡压综合征” “耳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等疾病都应该属于颈源性头痛的范畴。关于颈源性头痛的性质,以 Bogduk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一种牵涉痛,并以会聚理论来解释其发生机制:高位颈神经(枕大、枕小和 耳大神经分属第2及第3颈祌经)所支配的结构发生病损而引起高位颈神经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传入,通过 高位颈神经传入纤维之间以及高位颈神经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之间在中枢(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会聚,使 中枢对伤害性信息的传入来源的判断出现错误所致。国内董福慧等学者同期进行了类似的研宄,于2002 年提出“枕神经卡压综合征(包括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枕小神经卡压综合征、耳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这一病名,强调枕、颈部皮神经的物理卡压是引起头痛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从病理机制上来看,应该 属于颈源性疾病的范畴。

1983年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不同的关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影响较大的Sjaastad领导 的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及国际头痛协会的诊断标准,两个组织所提出的诊断标准则都分别还有1990年、 1998年和1988年、2004年几个版本,这些版本的内容都有一定差别,在把握诊断标准上主要侧重于患者 自觉症状;国内董福慧等学者所提出的枕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则侧重于体征的把握。笔者认为从临 床实践来看,对上述不同诊断标准应综合掌握,才能全面反映颈源性头痛的特征,故提出本文的诊断标准。

(3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分析

①易发人群:在本文所统计的330患者中,男97例,女233例,男女比例为1:2. 4,女性患者居多, 其原因尚不清楚。患者的年龄跨度为14?76岁,78. 8%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之间,尤以41?50岁 居多,占31.8%。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值工作负担最重的时期,易对健康造成损害。在本文统计的职业因 素中,33. 3%的患者(110人)有长期从事低头位性质的工作(如流水线装配工等)或长时间使用电脑史, 此类工作容易导致枕颈部软组织的积累性损伤,进而引发枕神经卡压而患病,说明颈源性头痛有其易发人 群。

②临床表现特征:在症状表现方面,97. 3%的患者头痛呈发作性,只有2. 7%的患者呈持续性,说明 受累神经受到卡压刺激的现象可能是活动性的,当神经收到卡压刺激时即引发头痛,否则头痛就会消失。 本组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有颈部活动、天气变化及情绪刺激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枕颈部软组织张力 的瞬时变化而使相关神经受到卡压,说明此类头痛呈发作性有其合理性。

关于此类头痛的性质,本文显示多数患者呈胀痛(占54. 8%)或搏动性疼痛(跳痛)(占40. 9%), 这两种性质的疼痛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疼痛均为少数。相对于以往文献中所称的“非撕裂样疼痛” “钝 痛”等,这种描述为更多患者所主诉,也更便于临床医生把握。

关于头痛部位,多数患者表现为枕部(64.5%)、头顶(46.1%)、颞部(69.4%),约1/3的患者疼 痛可波及前额(37.6%)、眼眶(39. 1%)或眼球(26.1%),还有极少数患者波及耳(2.7%)、鼻翼(1.8%) 及鼻梁(0.3%)等处,表明此类牵涉痛的范围比较广泛。

本文中大多数患者(76. 4%)表现为全头痛或双侧头痛,只有1/10 (左右两侧分别为11. 5%和 12. 1%)的患者表现为单侧偏头痛。本文这一结果不同于Sjaastad的认识(强调单侧头痛且不向对侧转移) 而与国际头痛协会所主张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一致(不强调头痛侧别)。从枕部压痛的情况来看,几乎 所有患者(99. 9%)均有枕祌经卡压的表现,说明枕神经卡压这一病理因素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中极为重要, 临床治疗时如重视此因素可能提高疗效。其中,73. 3%为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约1/4 (23.9%)为单发 枕大神经受累,少数为单发枕小神经受累(2.1%)。耳大神经受累者极少(0.6%),此结果支持董氏此前 的结论。在330例患者中,有273例(82.7%)在枕部存在明显压痛的同时出现了向枕、头顶、颞、额、 眼等区域的放散痛,这种放散痛可表现为在按压枕部相关位置时即时出现,也可能表现为延迟出现(即在 按压持续超过约10秒后放散痛才出现),只有17.3%的患者(57例)仅有压痛而无放散痛出现,说明放 散痛对于诊断颈源性头痛具有重要价值。关于放散痛出现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从本文330例患者的病史来看,绝大多数的患者因未得到正确的诊断而延误 了治疗,本组患者病程最长者甚至达50年,足以说明问题。其中约1/4的患者分别被诊断为血管神经性 头痛(20.3%)和偏头痛(3.9%),还有一些患者被冠以“抑郁状态” “紧张性头痛” “血管痉挛” “脑 供血不足”等病名,而更多的患者(73%)则未得到任何明确的诊断,说明目前临床上对颈源性头痛仍存 在F重的认识不足,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另外,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往往可能因传统认识而左右医生的临床判断。例如,本组患者中19. 4% 有家族头痛病史,但这并不一定说明该病与遗传有关,而是可能源自家庭成员之间相似的生活环境及生活 习惯;11. 2%的女性患者头痛在经期发作或加重(但不限于经期发作),而部分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头痛 不发作,这可能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妊娠期雌激素活性可超过妊娠前30倍,

孕38?40周时甚至是非孕期的1000倍)影响痛阈所致:有研究证实,疼痛阈值与血清雌激素水平两者 

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从发病机制而言,这部分女性患者头痛的根本原因还是其枕颈部的病变’不能单纯以 调经论治。总之需要对病史予以客观分析、综合判断,不可以偏概全。

本项研宄还发现,部分患者的颈椎x线片(过屈位)显示寰枕间隙消失或狭窄(分别为7. 2%和

11. 8%),如何评价其临床意义尚有待探讨。

本病的治疗手段虽有很多,但从远期疗效来看,针刀闭合性手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值得认真研宄。

附2: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报告

330例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李石良、韩峰、张辰宇

(原载于《中国骨伤》2010年第3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特征的总结,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方法:对2008年10 月?2009年6月间以头痛为第1主诉的448例患者按照改进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符合诊断 标准者399例,资料齐全者330例;其中,男97例,女233例;年龄14?76岁,平均46. 1岁;病程0.33?50 年,平均13. 4年。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头痛特点,査找压痛点位置及出现放散痛的范围 等,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的比例为89. 1%;男女之比为1:2. 4; 78.8% (260例) 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之间,尤以41?50岁居多;97.3% (321例)的患者头痛呈发作性,只有2. 7% (9例)的患者呈持续性;多数患者的头痛性质呈胀痛(180例,占54. 8%)或搏动性疼痛(135例,占  

40.9%),这两种性质的疼痛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疼痛均为少数;多数患者的头痛部位为枕部、头顶、 颞部,约1/3可波及前额、眼眶或眼球,极少数波及耳、鼻翼及鼻梁等处;76.4% (252例)的患者为全 头痛或双侧头痛,只有12.1% (40例)为单侧头痛: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枕神经卡压表现,其中73. 3% (242 例)为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82. 7% (273例)的患者枕部受到按压时出现向头部的放散痛。结论:① 颈源性头痛占头痛患者比例较高;②现有诊断标准尚不完善,有必要改进;③按压颈枕部特定位置出现放 散痛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其分类繁多,发生机制各不相同,其中,颈源性头痛是较为多见的一种 类型,文献报道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8%,但其在头痛患者中的比例尚未见报道。此种头痛在影 像学检査方面常无阳性表现,曾被称为“偏头痛” “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等。自1983年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本病虽有认识,但在诊断标准方面尚不统一;而且,笔者认为现有的各个不同的诊断标准均 未重视枕神经卡压表现对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价值,在准确地反映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方面有所欠缺,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笔者经过对448例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诊 断标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门诊,均以头痛为第1主诉,时间为2008年 10月?2009年6月,共448例,诊断为颈源性头痛者399例,其中,资料齐全者330例。

3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中,男性97人,占29. 39%;女性233人,占70. 61%。患者最大年龄76岁, 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46. 1岁。其中10?20岁者8例,占2. 4%: 21?30岁30例,占9. 1%; 31 ?40 岁 65 例,占 19. 7%; 41 ?50 岁 105 例,占 31. 8%; 51 ?60 岁 90 例,占 27. 3%; 61 ?70 岁 25 例, 占7. 6%; 70岁以上7例,占2. 1%。

330例患者病程最长者50年,最短者0.33年,平均13. 4年。

(2) 方法本文所采用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系在Sjaastad于199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增 加枕神经卡压的证据。

1) Sjaastad于19%年提出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

①间歇性或持续性头痛(初起多呈单侧)同时伴有同侧颈枕部或(及)肩部疼痛酸困、僵硬等症状。

②颈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2横突压痛阳性,并向同侧头部放射。

③引颈试验阳性。

④枕大神经阻滞后疼痛减轻。

⑤X线片可见上位颈椎(C!?C2)移位,齿状突轴心偏移,生理性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反张,颈椎 骨质增生等征象。

⑥排除颅脑器质性疾病、五官科疾病、颈部肿瘤、结核等引起的头痛。

2) 判断枕神经卡压的依据

①枕大神经卡压:下列两点压痛或同时出现向头部的放散痛:枕外隆凸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第2 颈椎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

②枕小祌经卡压:乳突后缘压痛或同时出现向同侧头部的放散痛。

③耳大神经卡压:乳突尖下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或出现向同侧耳部的放散痛。

2.结果

(1 )颈源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的比例按上述诊断标准诊断为颈源性头痛者399例,占全部头痛患 者的89. 1%。

(2) 发作特征330例患者中,9例呈持续性发作,占2. 7%; 321例呈阵发性发作,占97. 3%。

(3) 头痛性质330例患者中,胀痛181例,占54. 8%;跳痛135例,占40. 9%;针刺样疼痛36例,

占10. 9%;钝痛19例,占5. 7%;紧箍感22例,占6. 7%;烧灼样疼痛11例,占3. 3%;重压感11例,占3. 3%;

刀割样疼痛4例,占1.2%;爆炸感2例,占0.6%;撕裂样疼痛1例,占0_3%;放射感5例’占1. 5%:描述 不清者13例,占3_9%。

(4) 头痛部位330例患者中疼痛位于:枕部213例,占64. 5%;头顶152例,占46. 1%;颞部229例’ 占69. 4%;前额124例,占37. 6%;眼眶129例,占39. 1%;眼球86例,占26. 1%;耳部9例,占2. 7%; 鼻翼6例,占1.8%;鼻梁1例,占0_3%。

(5) 发病侧别330例患者中,双侧头痛或全头痛252例,占76. 4%;单发右侧偏头痛40例,占 12. 1%;单发左侧偏头痛38例,占例11.5%。

(6) 受累神经330例患者中,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242例,占73. 3%;单发枕大神经受累79例, 占23. 9%;单发枕小神经受累7例,占2. 1%;单发耳大神经受累2例,占0.6%。

(7 )枕部按压致放散痛出现的比例330例患者中,有放散痛者273例,占82. 7%;无放散痛者57例, 占 17. 3%。

(8 )女性患者头痛与经期的关系在全部233例女性患者中,26例主诉经期或前后头痛加重(但头 痛的出现不仅限于经期),占11.2%;其余207例与经期无关,占88.8%。

(9) 职业因素330例患者中,长期从事需要维持低头姿势的工作或需要使用电脑者110例,占 33. 3%。

(10) 家族史330例患者中有家族头痛病史者64例,占19. 4%;无家族头痛病史者266例,占 80. 6%。

(11 )既往误诊率330例患者中,既往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者67例,占20. 3%;诊为“偏头痛” 者13例,占3. 9%;诊为“抑郁状态”者2例,占0. 6%;诊为“紧张性头痛”者2例,占0. 6%;诊为“血 管痉挛”者2例,占0. 6%;诊为“脑供血不足”者2例,占0. 6%;诊为“颈椎病”者1例,占0. 3%;其 他241例无明确诊断,占73. 0%。

(12)寰枕间隙狭窄或消失出现率330例患者中,颈椎X光影像学检査(过屈位)发现寰枕间隙狭 窄者39例,占11. 8%;寰枕间隙消失者24例,占7. 2%;其他267例寰枕间隙正常存在,占81%。

3.讨论

(1)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关于颈源性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国外文献报道为1%?18%,而国内 文献报道的差异更大,为0.4%?80%,这与研究方法不同及所依据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而关于颈源性 头痛在所有头痛患者中所占的比例,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一比例高达89. 1%,亟须引 起高度重视。

(2) 颈源性头痛的病理机制与诊断标准“颈源性头痛(cervi cogen ic headache)”的概念是 Sjaastad于1983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 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颈枕部单一或多种组织结构的异常。 由于脊柱组织的紧密性及其神经分布的丰富和重叠,难以区分明确的致痛组织。上颈段、中颈段甚至下颈 段或肩部的病变均可引起颈源性头痛。无论是机械刺激、炎性刺激或颈部肌肉的痉挛等因素,当对颈神经 或交感神经构成影响时都有可能引发头痛症状。所以,“枕神经痛”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枕小神经 卡压综合征” “耳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等疾病都应该属于颈源性头痛的范畴。关于颈源性头痛的性质,以 Bogduk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一种牵涉痛,并以会聚理论来解释其发生机制:高位颈神经(枕大、枕小和 耳大神经分属第2及第3颈祌经)所支配的结构发生病损而引起高位颈神经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传入,通过 高位颈神经传入纤维之间以及高位颈神经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之间在中枢(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会聚,使 中枢对伤害性信息的传入来源的判断出现错误所致。国内董福慧等学者同期进行了类似的研宄,于2002 年提出“枕神经卡压综合征(包括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枕小神经卡压综合征、耳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这一病名,强调枕、颈部皮神经的物理卡压是引起头痛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从病理机制上来看,应该 属于颈源性疾病的范畴。

1983年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不同的关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影响较大的Sjaastad领导 的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及国际头痛协会的诊断标准,两个组织所提出的诊断标准则都分别还有1990年、 1998年和1988年、2004年几个版本,这些版本的内容都有一定差别,在把握诊断标准上主要侧重于患者 自觉症状;国内董福慧等学者所提出的枕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则侧重于体征的把握。笔者认为从临 床实践来看,对上述不同诊断标准应综合掌握,才能全面反映颈源性头痛的特征,故提出本文的诊断标准。

(3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分析

①易发人群:在本文所统计的330患者中,男97例,女233例,男女比例为1:2. 4,女性患者居多, 其原因尚不清楚。患者的年龄跨度为14?76岁,78. 8%的患者年龄在21?60岁之间,尤以41?50岁 居多,占31.8%。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值工作负担最重的时期,易对健康造成损害。在本文统计的职业因 素中,33. 3%的患者(110人)有长期从事低头位性质的工作(如流水线装配工等)或长时间使用电脑史, 此类工作容易导致枕颈部软组织的积累性损伤,进而引发枕神经卡压而患病,说明颈源性头痛有其易发人 群。

②临床表现特征:在症状表现方面,97. 3%的患者头痛呈发作性,只有2. 7%的患者呈持续性,说明 受累神经受到卡压刺激的现象可能是活动性的,当神经收到卡压刺激时即引发头痛,否则头痛就会消失。 本组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有颈部活动、天气变化及情绪刺激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枕颈部软组织张力 的瞬时变化而使相关神经受到卡压,说明此类头痛呈发作性有其合理性。

关于此类头痛的性质,本文显示多数患者呈胀痛(占54. 8%)或搏动性疼痛(跳痛)(占40. 9%), 这两种性质的疼痛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疼痛均为少数。相对于以往文献中所称的“非撕裂样疼痛” “钝 痛”等,这种描述为更多患者所主诉,也更便于临床医生把握。

关于头痛部位,多数患者表现为枕部(64.5%)、头顶(46.1%)、颞部(69.4%),约1/3的患者疼 痛可波及前额(37.6%)、眼眶(39. 1%)或眼球(26.1%),还有极少数患者波及耳(2.7%)、鼻翼(1.8%) 及鼻梁(0.3%)等处,表明此类牵涉痛的范围比较广泛。

本文中大多数患者(76. 4%)表现为全头痛或双侧头痛,只有1/10 (左右两侧分别为11. 5%和 12. 1%)的患者表现为单侧偏头痛。本文这一结果不同于Sjaastad的认识(强调单侧头痛且不向对侧转移) 而与国际头痛协会所主张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一致(不强调头痛侧别)。从枕部压痛的情况来看,几乎 所有患者(99. 9%)均有枕祌经卡压的表现,说明枕神经卡压这一病理因素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中极为重要, 临床治疗时如重视此因素可能提高疗效。其中,73. 3%为枕大、小神经混合受累,约1/4 (23.9%)为单发 枕大神经受累,少数为单发枕小神经受累(2.1%)。耳大神经受累者极少(0.6%),此结果支持董氏此前 的结论。在330例患者中,有273例(82.7%)在枕部存在明显压痛的同时出现了向枕、头顶、颞、额、 眼等区域的放散痛,这种放散痛可表现为在按压枕部相关位置时即时出现,也可能表现为延迟出现(即在 按压持续超过约10秒后放散痛才出现),只有17.3%的患者(57例)仅有压痛而无放散痛出现,说明放 散痛对于诊断颈源性头痛具有重要价值。关于放散痛出现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从本文330例患者的病史来看,绝大多数的患者因未得到正确的诊断而延误 了治疗,本组患者病程最长者甚至达50年,足以说明问题。其中约1/4的患者分别被诊断为血管神经性 头痛(20.3%)和偏头痛(3.9%),还有一些患者被冠以“抑郁状态” “紧张性头痛” “血管痉挛” “脑 供血不足”等病名,而更多的患者(73%)则未得到任何明确的诊断,说明目前临床上对颈源性头痛仍存 在F重的认识不足,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另外,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往往可能因传统认识而左右医生的临床判断。例如,本组患者中19. 4% 有家族头痛病史,但这并不一定说明该病与遗传有关,而是可能源自家庭成员之间相似的生活环境及生活 习惯;11. 2%的女性患者头痛在经期发作或加重(但不限于经期发作),而部分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头痛 不发作,这可能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妊娠期雌激素活性可超过妊娠前30倍,

孕38?40周时甚至是非孕期的1000倍)影响痛阈所致:有研究证实,疼痛阈值与血清雌激素水平两者 

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从发病机制而言,这部分女性患者头痛的根本原因还是其枕颈部的病变’不能单纯以 调经论治。总之需要对病史予以客观分析、综合判断,不可以偏概全。

本项研宄还发现,部分患者的颈椎x线片(过屈位)显示寰枕间隙消失或狭窄(分别为7. 2%和11. 8%),如何评价其临床意义尚有待探讨。

本病的治疗手段虽有很多,但从远期疗效来看,针刀闭合性手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值得认真研究。

8月19日齐聚北京,看针刀名家庞继光老师风采,聆听针刀声音

附针刀培训计划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丨中国镇痛周专题
伏案工作者的常见病症:颈源性头痛
胸椎、颈椎、腰椎、骨棘突定位(图文学解)
针刀松解斜角肌治疗颈源性头痛100例
骨伤、微创大咖董福慧教授---铍针疗法介绍
【京西论坛】于生元:国际头痛分类及前庭偏头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