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问*咳论》关于咳嗽的系统针灸治疗
userphoto

2017.12.27

关注

      《素问 咳论》篇详细的论述了咳嗽的针灸治疗,编者对于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下浅释,希望能对大家理解有所帮助。下边蓝色及红色字体为编著所加。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咳论篇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一般我们都认为咳嗽是肺脏引起的,所以黄帝如是问。)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岐伯所给的这句答案,短短几个字,穿越千年仍被我们所重视,很多论文和文章都还在发挥解释这句话。)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五脏合五体,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肌肉,肺合皮毛,肾合骨。整个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但与身体各部紧密联系。)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引起肺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邪,二是内寒,因肺主宣降,《灵枢 决气》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主要指的是肺气的宣发作用。一感外邪,则皮毛闭塞,影响肺气的宣发。肺主气,在上焦,法天,天气下降,则生肾水,是金生水。《灵枢 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我们寒饮食之后,寒邪会从中焦,也就是胃中,沿着肺脉到达肺部,肺受寒邪,从而阻隔肺气的降路。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就是经脉的相互联系,肺气降至大肠,助大肠传道。所以我们有一种便秘采用降肺气的方法来治疗。这也体现肺气的下降作用。因为内外合邪,使得肺部受邪,宣不能宣,降不能降,所以引起的咳嗽。其实不止咳嗽,包括感冒,伤寒,喘证等等肺病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只是有时候外邪重一点,有时候内寒重一点。如果患者平素阳气盛的,这时候肺气郁在里边,就会化热,再时间久一点,未能及时治疗,也可能导致肺痈。如果平素阳虚的,就会寒症比较明显。编者学习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很久,从这里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他的理论来源,就是气机的升降,当然一部分人觉得他的理论晦涩或不太实用,就不展开论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读。说到咳嗽的治疗,记得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有精辟的论述,说仲景治咳,主要以干姜,半夏,五味子为主。这三味药来自小青龙汤。干姜祛内寒,半夏降胃之逆气,五味子敛肺气,这就相当于把肺的降路打通了,降路一通,也就不会咳嗽了。这时如果外邪严重,再辅以开皮毛之药,小青龙里边就是以麻黄桂枝为主。这样小青龙治咳的思路其实很清楚了。)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脏在各自的时令受邪,然后传之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如果感受寒邪,轻微的导致咳嗽,重的可能会腹痛腹泻。比如上面说的寒饮食入胃,如果寒邪较轻,他可能就沿着肺脉就上去了,如果寒邪较重,直接凝滞在胃中,导致胃部拘紧疼痛,然后影响胃的传道功能而发生腹泻。这个体验应该很多人有过,吃了大量的冰啤等冷饮之后腹痛腹泻,严重点的上吐下泻。等拉得差不多,寒邪去了,病也就慢慢好了,但还是很伤身体的,因为伤了人体的阳气。人强壮一点的,阳气慢慢回复,弱一点的,落下胃病之类。所以懂的养生的人不会等病了之后再去治疗。这让编者想起了一句佛语,“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但我们都是凡夫,能如此做着实不易,但不易不代表不能做到。)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为什么我们说春天要养肝疏肝,冬天可以适当补肾等等,不懂养生的人往往什么时候受的邪气受的病都不知道。我们的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大都来自《内经》,不看经典,往往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提倡多看经典,这样有助于我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从源头上抓住了中心思想。)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以上五脏的咳嗽主要根据咳嗽时不同部位的病症来相鉴别,一般都是在各自脏腑的部位和经脉循行处出现相关症状。像肺咳这个症状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描述非常准确。)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毕竟五脏为阴,六腑属阳,五脏阳气易伤,六腑阳气盛大,奈何六腑之阳架不住寒邪的长期侵扰,由此五脏阳衰而传到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六腑的咳嗽主要是咳嗽再加上他自身的脏腑功能失调。)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黄元御胃气不降,而致肺气不降的理论来源可以在此窥见一二,所以他的理论立论都是脾升则肝升,胃降则肺降,并非自己杜撰,字字出自经典。多涕唾为肺气之郁,寻求出路,肺开窍于鼻,故从鼻而出,面浮肿为胃经之逆,因阳明经在面。)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关于五脏六腑的咳嗽,针灸治疗起来非常简洁,岐伯一句话概括。我在下面列出了具体的取穴。)

帝曰:善。


取穴治疗:

治疗五脏的咳嗽,取俞穴,这里的“俞穴”,不是指背腧穴(心俞,肺俞,肝俞......),而是指五输穴里边的“俞穴”(五输穴包括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肺经俞穴为太渊,肝经俞穴为太冲、脾经俞穴为太白,肾经俞穴为太溪、心经俞穴为神门。当然我们临床上用背腧穴治疗也可以。

所以,如果是肺引起的咳嗽,就选择太渊穴。如果是肝脏引起的咳嗽,选择太冲穴治疗......在中医内科里边,肺的咳嗽可能分为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等不同证型,而在针灸里边,不管什么证型,只要确定是肺咳,就针太渊。只要是确定肝咳,就针太冲,不用特别去辨是不是肝火犯肺。其余几脏类推。

治疗六腑的咳嗽,我们选择合穴,指的是五输穴里的“合穴”(五输穴包括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胃经合穴足三里,胆经合穴阳陵泉,膀胱经合穴委中,大肠经合穴曲池,小肠经合穴小海,三焦经合穴天井。又因为六腑咳嗽是五脏所传而来,所以治疗六腑咳嗽时我们同时需要治疗五脏咳嗽。比如,胆咳,因为肝咳久不愈,传至胆而导致胆咳,我们就取胆经合穴阳陵泉,同时选择肝经俞穴太冲。胃咳我们选择胃经合穴足三里,同时还要选择脾经俞穴太白。其余类推。

如果五脏六腑之咳久治不愈,会传入三焦,三焦咳的症状,咳而腹满,不想饮食。

如果脏腑的咳嗽兼有咳而面浮肿,这时候我们在治疗时,除了选取俞穴和合穴外,我们再加上各脏腑的经穴,经穴是指五输穴里边的经穴(五输穴包括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肺之经穴经渠,大肠之经穴阳溪,胃之经穴解溪,脾之经穴商丘,心之经穴灵道,小肠之经穴阳谷,膀胱之经穴昆仑,肾之经穴复溜,心包之经穴间使,三焦之经穴支沟,胆之经穴阳辅,肝之经穴中封。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如果有伴随其他症候,可另外辨证加穴,以上是最基本的治咳方。

译文

黄帝问道: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

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

岐伯说: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于肺,引起肺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而成为肺咳。这是肺咳的情况。至于五脏六腑之咳,是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并非在肺的主时受病, 而是各脏之病传给肺的。人和自然界是相应的,故五脏在其所主的时令受了寒邪,使能得病,若轻微的,则发生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所以当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当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当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当长夏太阴主时,脾先受邪;当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黄帝道:这些咳嗽怎样鉴别呢?

岐伯说:肺咳的症状,咳而气喘,呼吸有声,甚至唾血。心咳的症状,咳则心痛,喉中好象有东西梗塞一样,甚至咽喉肿痛闭塞。肝咳的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脾咳的症状,咳则右胁下疼痛,并隐隐然疼痛牵引肩背,甚至不可以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咳则腰背互相牵引作痛,甚至咳吐痰涎。

黄帝道: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是怎样受病的?

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传移于六腑。例如脾咳不愈,则胃就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甚至呕出蛔虫。肝咳不愈,则胆就受病,胆咳的症状是咳而呕吐胆汁。肺咳不愈,则大肠受病,大肠咳的症状,咳而大便失禁。心咳不愈,则小肠受病,小肠咳的症状是咳而放屁,而且往往是咳嗽与失气同时出现。肾咳不愈,则膀胱受病;膀胱咳的症状,咳而遗尿。以上各种咳嗽,如经久不愈,则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咳而腹满,不想饮食。凡此咳嗽,不论由于那一脏腑的病变,其邪必聚于胃,并循着肺的经脉而影响及肺,才能使人多痰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

黄帝道:治疗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治五脏的咳,取其俞穴;治六腑的咳,取其合穴;凡咳而浮肿的,可取有关脏腑的经穴而分治之。

黄帝道:讲得好!


腧穴定位:

太渊: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太白:足大趾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太冲: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足三里: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委中: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端凹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天井:屈肘,尺骨鹰嘴上方一寸许凹陷中。

小海: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经渠:腕横纹上一寸,在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间使:腕横纹上三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阳溪: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约与外踝高点相平。

支沟:在腕背横纹上三寸,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桡骨与尺骨之间,当指总伸肌的桡侧取之。

阳辅:外踝高点上四寸,腓骨前缘稍前方,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

中封:足内踝前,当商丘与解溪之间,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中。

复溜:太溪直上二寸,当跟腱之前缘。

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灵道: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一寸半处。

商丘: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之中点。

阳谷: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凹陷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 从咳嗽表现看脏腑问题
从咳嗽表现看脏腑问题,这是真的吗?
子午流注问答
少林禅医分享穴位作用-八类穴性表
【针家精要】张登部:论“四关”
学习《黄帝内经》对咳嗽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