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济宁任城王墓刻石探赜




黃腸之美,燦若星光。


济宁任城王墓外景

任城王墓位于山东济宁市北郊,墓主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该墓所用石材包括题凑石墙、顶石、封门墙、各室底边石、棺床石共计4500余块,其中暴露于墓室内可观可睹题记刻石782块,有4000多个单字,为汉代考古之罕见。刻石不经书丹,多由石工直接镌凿。為东汉民间实用性文字,体现了当时民间书写主流风格。王镛先生在《中国书法简史》中,对任城王墓题刻评价说:'这批墓石刻石风格奇肆豪放,拙朴自然,结体造型多有奇思妙想、出人意外之处。其中有薛公伯当有数十刻,每刻都能出奇不凡,体现了石工丰富的结构想像力'。

任城王墓内景

任城王墓刻石照片

任城王墓刻石照片

任城王墓刻石照片

任城王墓刻石拓片

任城王墓刻石拓片

任城王墓刻石拓片

黄肠之美,灿若星光

山东济宁任城王墓刻石探赜

吾郡济宁,东毗临沂,西邻菏泽,南接枣庄与江苏交界,北依聊城与泰安接壤,处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之地。为华夏文明、儒家文化、东夷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发祥地。尤以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诸圣贤享名天下。孔府、孔庙、孔林、孟府、孟庙、曾庙、水泊梁山、微山湖、宝相寺、峄山、少昊陵等名胜古迹,名扬四海。

夏、商、周三代,有史可考,有物可证。夏朝时,境内设置任国,又称“仍国”。商朝时,除任国外,设奄、厥、卞明等封国。奄为商王南庚之都城,盘庚迁都殷,奄为商之属国。西周朝设任、厥、邾、茅、极、鲁等国。时鲁国为周武王灭商,封其弟周公旦于奄之侯国。东周时,境内之任国,春秋时属鲁,战国时属宋,又属齐。至秦邦,任国废,置任城县。西汉朝,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属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济东国改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东平国。东汉朝置任城国、鲁国等。南北朝,任城并入亢父县,归属高平郡。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又设置任城郡。隋唐之即,设高平郡,鲁郡,后又改为济州,境内仍置济阳郡、济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内兖州升袭庆府。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境内济州升为济宁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内设置济宁路,又设总管府,领三州七县城之辖。明季,设为济宁府。清朝,升为直隶州。民国间,废直隶州改设济宁道。今为济宁市,辖十二县市区,任城区为其一也。东汉任城国始封孝王刘尚之墓位于此。

孝王刘尚,为东平国宪王刘苍之次子,光武帝刘秀之孙,其陵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北郊萧王庒附近。北郊原见九大土冢,参差罗列,如山似丘,世称“九女堌堆”亦称“九米堌堆”者。《济宁县志》卷一《疆域略》记载:“九女堆,在县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东,参差相向,或以为檀道济筹量沙所筑……”,坊间讹传穆桂英因战争需要而围堆九个假粮草堆,数年风吹日晒,雾雨剥蚀,人为破损,仅存土冢四座。“九女堌堆”、“九米堌堆”者,以北宋朝辽军大举中原,入侵任城为多。穆桂英率杨家将起兵,于济宁一天门附近破辽军白天祖之“天门阵”。宋军粮草将尽,夜间,营房忽起九个堌堆,穆桂英命士兵洒粱米于土堆上,以示粮草充足,迷惑辽军。辽军信以为真,自动撤兵,穆氏巧破“天门阵”。又传,穆氏与白天祖交战,月馀,杨家将获胜。战中九名女将壮烈牺牲,穆氏悲痛万分,土筑厚葬九英烈,成九大坟冢,后人称“九女堌堆”。民间流言,戏文演说,学者不可信也。史料考证,土冢即为东汉任城国王刘尚及其后妃之陵寝。

济宁物华地灵,古迹遍地,至今却未发现秦代之墓葬,而以两汉墓葬发掘为多,近两千余座。考古显示,多为王侯、贵族、官宦、贫民之墓。因两汉王朝先后于济宁设置鲁国、东海国、山阳国、昌邑国、任城国,其皇子皇孙世袭演进,故两汉墓葬及其两汉文化遗存丰富。

两汉诸侯及王后陵墓较多,济宁地区发掘近三十余座。西汉鲁王及王后之陵寝,主要分布于曲阜以南九龙山、马鞍山、亭山、云山、四基山等五座山;昌邑王、山阳王之陵寝,主要分布于嘉祥县西南尖山、红土山附近;东汉王、汉鲁王、任城王之陵寝,主要分布于曲阜东仿山山麓及济宁北郊萧王庄附近。两汉诸侯王及王后墓现发掘七座,西汉四座,东汉三座。今发掘东汉墓三座,为两座任城王墓及曲阜仿山鲁王墓。济宁北郊一号墓,为任城王刘尚陵寝地宫,于一九九二年由济宁市文物局抢救发掘。墓为竖穴土坑,砖墓室,墓有土冢,直径六十米,高十二米。墓坐北朝南,存墓道、东耳室、西耳室、墓门、甬道、前室、后室、迴廊、题凑石墙等组成。墓道残长二十三米,窄处近三米,宽处近四米。中后部东西两侧耳室对称,置存车马冥器及炊厨器皿。北端墓门处,存有前后封门墙两堵。后门甬道直通前室,前室形制为横长方形。后室为椁室,存棺木,棺椁火焚,已毁。墓存玉石,出土大量银缕玉衣片。迴廊四面绕前后室,长五十二米。题凑石墙于迴廊外侧,与顶石链接,形成石穹,蔚为壮观。墓葬以“梓棺、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葬制,正合汉朝诸侯王陵寝制度。黄肠题凑者,最先载于《汉书·霍光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又,《后汉书·梁商传》注引《汉书·音义》释为:“以柏木黄心为棺,黄肠也。”汉家礼制,勳卿贵戚,皇家特赐,亦可享用。墓侧题凑石墙镌刻石工、送石者、籍贯、姓名等题记,可识可读之石近八百余块。书体为民间汉隶,为东汉通俗隶书典范之精品,后世奉为法书稀世珍宝。风格径直率真,挺拔遒劲,豪放拙朴;结体巧妙,奇肆自然,出人意外。吾师王镛先生于《中国书法简史》中,对任城王墓刻石评谓:“这批墓石刻石风格奇肆豪放,拙朴自然,结体造型多有奇思妙想,出人意外之处,其中有薛公伯当,有数十刻,每刻都能出奇不凡,体现了石工丰富的结构想象力。”金声玉振,空谷响音;大美不言,撞击混沌。

任城王墓石材规整,四面錾刻几何图案。每石文字最少一字,多则十一字。文载工匠与送石人籍贯、姓名、数字尺寸,另有官职、作坊、吉语等内容,凡七百八十五石。工匠或送石人籍贯姓名者,若“金山乡吴伯石”、“富城曹文”、“邹石治张”、“山阳高平钟生”、“番张尉”等;石头尺寸、编码、标记者,若“尺”、“九寸”、“尺一”、“十”、“十八”等;镌刻官吏姓名者,若“邹祭尊石治张”等;刻治石作坊名称者,若“金乡匠斋”等;刻鱼画像者,若“番张尉”等鱼图组合,以及存南壁甬道以西南墙石上阴线刻鱼图等;类广告语句者,若“须昌沐孙有大石十五头”、“无盐石工浩大”等;地名与人名组合者,若“鲁国戴元”、“梁国薄马卯”、“梁国宁陵许文”、“任城段公”、“金乡陈能”等;单纯地名与人名组合者,若“东平须昌”、“东平无盐”、“张吉”、“王交”、“富城”、“李季”、“陈能”、“时生”等,不一而足。

任城王墓刻石繁多,黄肠石来自四面八方。黄肠石者,最早记于《水经·济水》注:“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浚义渠),谓之石门……石铭云:‘建宁四年十一月,黄场(肠)石也,而主吏姓名磨灭不可复识。’”清末王国维先生于《南越黄肠木刻字跋》中以为,郦道元《水经注》论“垒石为门”始于汉灵帝建宁四年存讹误,考古研究认为黄肠石应为汉代建宁时期旧墓石。近世研究黄肠石最精深者为清末民初罗振玉翁。罗氏著《雪堂类槀》、《石交录予考知黄肠石》、《笔记汇刊》记述祥备,不再赘述。题刻者凡五十余人,故书风各异,多彩多姿。工整者:笔划整列、气息均匀、结体统一,字体规整。若:东平无盐、邹祭尊石治章、邹石治章、东平陆唐子、时生、鲁柏、鲁武央武等;拘谨者:笔划谨严,字体略小,增笔减划,字少顾盼,刻划生涊。若:鲁工石伯华、鲁国文阳张鱼石、薛颜别徐文、平陆孙少、等;率意者 :笔划左右开张,不计工拙,结体纵横,随形而发,自然活波,横空出世,不可端倪。若薛公伯当、富成曹文、金乡韩光、金乡陈能、金口初治、金山乡吴伯石、高都石、鲁中武、鲁柏元仲华、马初等;飘逸者:结体宽博,波挑飘动 ,如风摆柳,似鴈浮云。若孙口、伊意、无盐逢、下邑、须昌沐孙有大石十五头等。正如书法家赖非先生所谓:“济宁汉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劲直率真,为汉代通俗隶书之典型。魏晋真书笔苍势宕,概出于此类。探文字书艺之演变,其契机当在民间作品中”。可见铭刻之珍贵,能察先人之聪慧。

任城刻石,闻名遐迩,弥足珍贵;黄肠之美,灿若星光,熠熠生辉。此为民间法书之瑰宝,学者探索之法门;亦为史家可考两汉皇家墓葬之形制,书家探赜隶书类型演变之渊源也。

庚子盛夏时

北宋韩应勋于南北玄华堂

 作者简介:


韩应勋,号北宋,字薰廬,斋号南北玄华堂,山东嘉祥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时摹习鲁迅小说插图,痴迷绘画。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郭志光,王镛先生。美术学书法硕士研究生,民盟济宁市委员,济宁市青联常委,济宁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印社社员,济宁民盟书画院院长。

作品照片

作品照片

作品照片

 相关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济宁东汉任城王墓题记刻石初探》 ——任城王墓刻石
济宁萧王庄墓群(国六)
萧王庄墓群、太白楼 【山东济宁】
济宁各县名称由来
【涨知识】济宁十二县市区名字由来,快来看看曲阜的!
济宁出土甲骨文字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