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还是瘦点好?错!警惕这种常见病
userphoto

2023.05.17 江西

关注
肌少症(Sarcopenia)也称骨骼肌减少症、肌肉衰竭症、年龄相关的去适应症 (age-related deconditioning),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骼肌减少的疾病,以肌肉力量降低和/或肌肉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目前肌少症已成为世界各国老年人常见疾病。


1
肌少症的危害

肌少症是一个「新病」,肌少症最初于 1989 年由 Irwin Rosenberg 提出,2010 年,欧洲首先成立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发表了肌少症共识;2014 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成立,确定了亚洲肌少症的诊断标准。2018 年,EWGSOP 更新了肌少症的定义(EWGSOP2)。我国于 2021 年 8 月发表了《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

肌少症起病隐匿,在老年人中,特别是有糖尿病和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

肌少症患者由于体内骨骼肌总量的减少和骨骼肌肌肉力量的下降,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运动功能失调,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发生跌倒,骨折风险增加,严重的肌少症患者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长期需要别人照料,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给医疗系统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肌少症是一个对老年人危害很大的「新病」,也是未来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


2
我国肌少症的现状

全球范围内肌少症的患病率目前估计为 10%,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肌少症的患病率会显著增加,预计至 2050 年患病人数将高达 5 亿。

不同种族和人群间肌少症的患病率存在差异,欧洲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龄 67 岁)骨骼肌减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4.6% 和 7.9%,日本平均年龄 75.7 岁老年男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 13.8%,平均年龄 74.4 岁的老年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为 12.4%。

中国 60 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达 10.4%,我国上海地区对老年人肌少症的调查结果提示:> 70 岁男女性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12.3% 及 4.8%,我国 80 岁及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高达 67.1%。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发现,在体重正常和超重/肥胖的老年人中,肌少症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和室性早搏的患病率均较高,据统计,我国老年人每年因肌少症跌倒造成的社会代价约为 160 ~ 800 亿人民币。


3
肌少症的分类及病因

肌少症是一种伴有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丧失。

人体有 600 多块肌肉,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在人的生命周期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生命的前 40 年里,肌肉的质量逐渐增多,肌力逐渐增强,大约在 40 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肌力达到最高峰并保持,50 岁以后,人体骨骼肌的量逐渐减少,骨骼肌的肌力也逐渐下降。据研究报道,50 岁以后人腿部肌肉的质量每年减少 1% ~ 2%,肌力每年减少 1.5% ~ 5%。

肌少症根据病因大致分为原发性肌少症和继发性肌少症两类。

原发性肌少症主要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化引起的,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

继发性肌少症主要与营养不良、疾病(糖尿病、限制人体活动的残疾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脑血管疾病)、滥用药物、体育活动减少、不良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有关,已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是肌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体育活动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是继发性肌少症的最常见原因。


4
有这些症状时,可能是患上了肌少症

由于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骨骼肌肉量的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躯体生理功能减退,所以,肌少症常表现为四肢纤细和无力、肌肉萎缩、虚弱、行走困难、步态缓慢、易跌倒、易骨折、生活自理能力减退。

所以,当病人有肌少症的相关症状或体征,如感到虚弱、行走速度缓慢、易跌倒、从椅子上站起来有困难、体重减轻、肌肉萎缩,医生们要考虑这个病人是不是患有肌少症,应进行肌少症的相关筛查,如步速测试等。如有异常,做肌少症的诊断检查。


5
如何诊断肌少症?

考虑患有肌少症的患者,先做筛查试验。对筛查结果出现异常的患者,应进一步做肌量检查,明确诊断。肌少症的诊断流程见下图:

(1)常用的筛查试验

① 步速测试:进行 6 分钟行走试验,测试行进过程中的最大步速,如果 6 分钟内在最大步速 ≤ 0.8 米/秒,则进一步测评肌量确定诊断;若 6 分钟内的最大步速 > 0.8 米/秒时,应进一步做手部握力测试筛查。

② 手握力测量:在静息情况下,优势手(多数人为右手)握力的正常值为,男性握力 > 25 kg,女性握力 > 18 kg。如果握力正常,基本上可排除肌少症;若优势手的握力低于正常,需要进一步做肌量检查确定诊断。

(2)肌量检查是确诊肌少症的指标

若肌量正常,则排除肌少症; 若肌量减低,则诊为肌少症。

① 肌肉量:指人体骨骼肌的总质量(g),四肢骨骼肌量(ASM)是评价肌肉量的重要指标。

肌肉的质量与体型相关,体型较大的人通常有较大的四肢骨骼肌肉质量 ASM,体型较小的人通常 ASM 较小,肌少症的诊断不使用这个 ASM 的绝对值。肌少症诊断使用的是能量化比较不同个人之间 ASM 差异的指标,ASM 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ASM/m2)最能量化比较不同个体之间肌肉量的差异,是目前肌少症诊断中最常用的一个四肢骨骼肌肉量的指标。

② 四肢骨骼肌肉量的检测方法

四肢骨骼肌肉量的检测方法有双能量 X 射线吸收仪(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CT、MRI、超声等,其中 DXA 是目前诊断肌少症的金标准。

DXA 检测四肢骨骼肌肉量是肌肉量检测的金标准。DXA 是一种比较广泛使用的仪器,可以无创地测定肌肉数量(全身瘦肉组织质量或骨骼肌质量),DXA 目前被一些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所青睐,DXA 目前主要在大型医院、研究院所使用。

DXA 的优点是,当使用相同的仪器和切点时,它可以在数分钟内提供一个可重复的 ASM 估计。缺点是不同品牌的 DXA 仪器用于检测肌肉质量给出的结果常有变异,DXA 检测会受到病人水化状态的影响。

BIA 设备并不直接检测肌肉质量,而是根据全身电导率得出肌肉质量的估计,BIA 使用一个转换方程,该方程是以特定人群中 DXA 检测的瘦体重为参考进行校准的,BIA 检测 AMS 也会受到病人水化状态的影响,BIA 由于简单便捷、费用低,很适合社区医院的筛查和诊断。

CT、MRI、超声亦可用于测量四肢骨骼肌的肌肉量,但由于费用、辐射、诊断标准、诊断阈值、重复性差等方面的问题,如下表所示,目前没有被广泛使用。

③ 肌肉力量评估

评价肌肉力量最常用的指标为手的握力,膝关节屈伸力量是评价下肢肌肉力量最精确的方法。

(3)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目前,肌量检查是诊断肌少症的金标准,我国肌少症诊断中使用的肌量、肌强度、步速的诊断界值见下表:

研究表明,小腿周长已被证明可以预测老年人的表现和生存状况(切点 < 31 cm),因此,在没有其他肌肉质量诊断方法的情况下,小腿周长的检测可以作为老年人的诊断替代指标。


6
如何防治肌少症?

肌少症是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和肌力减少的综合症,确诊肌少症后,应区分是原发性肌少症还是继发性肌少症。对继发性肌少症患者,应明确引起继发性肌少症的病因,对病因实施干预和治疗。

目前,肌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不良事件干预、病因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几个方面。

(1)不良事件干预

对确诊肌少症的患者,首先应进行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包括衰弱状况、易跌倒和失能风险等的详细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不良事件干预方案。预防肌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减少骨折,是肌少症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2)病因治疗

对有基础疾病的肌少症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肺、肝、肾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改善基础疾病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锻炼,阻止和减缓肌肉量的减少和肌力减少很有帮助。

已有证据表明,肌少症的某些发病机制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包括年龄、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血管并发症、血糖控制不良等。

研究表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控制糖尿病的血管、神经病变,对预防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和阻止肌少症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3)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久坐不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与肌少症的发病明显相关,同时也是加速肌少症进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但能预防肌少症,也是治疗肌少症的最基础的治疗,所以,建议老年人和肌少症患者及早改变这此不良生活方式。

(4)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蛋白摄入

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推荐达到 1.2 ~ 1.5 g/kg/d,根据营养评估给予足够的能量和蛋白摄入是保证肌肉量和肌肉质量的必要条件,有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肌少症患者,及时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的补充,补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D 和多种维生素,促进同化作用,减少肌肉蛋白的分解,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

(5)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对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均有确切效果。肌少症患者应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阻训练,并同时联合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增加肌肉含量和力量。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6)药物治疗

目前,肌少症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许多有增肌作用的药物试用于肌少症的治疗研究,睾酮、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肌生成抑制素拮抗剂 LY2495655 在临床研究中均被证实可以增加肌少症的骨骼肌肉量,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和资料。

干细胞治疗能促进神经再生、血管再生、细胞再生,有可能成为缓解和治疗肌少症的一种新手段,干细胞分泌体(干细胞产生的主要抗炎成分)使用方便,有可能会成为肌少症治疗的一个新亮点。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
警惕“老来瘦”,带您认识容易被忽视的肌少症
李小鹰:老年肌少症未受到足够重视
肌少症的诊疗共识解读与研究进展
“老来瘦”,到底是福还是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