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你是哪一种?
userphoto

2023.08.21 江西

关注

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你是哪一种?

尚之学堂

(一)

上火,是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一个词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从中医实践来看,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感触外邪,或人体生理机能亢奋,就会呈现出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火性炎上,所以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如咽喉疼痛、面红耳赤、鼻腔热烘、嘴角发烂、口干舌燥、牙痛、口腔溃疡等均属于上火的表现症状。虽有大同,却也存在着差异。即人体各部位虽相通,但每个部位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个部位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生气容易肝火

肝主情志。所以肝火造成的原因主要在情志。如果肝开始上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压不住火、老想生气。对于这种症状,日常有一种很通俗的说法,叫“肝火旺”。经调研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自愈的时间也比较长。这和女性心思细腻、敏感,有密切相关。女性如果愿望达不到,往往就是闷闷不乐。堵在心里,就造成了肝火。此外,还有一种容易诱发肝火的途径就是外感风热之邪。就好比春天,风热之邪侵入肝脏,引起肝火旺;夏季和冬天则是容易导致暑热和寒邪。

肝火振奋主要是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引起。详细一点来说,肝火又分为两种,实火虚火。由情绪导致的,通常都是虚火,这主要是和生活习惯不规律有关。主要症状是:舌苔少且红、头晕耳鸣,嗓子干可是没有饮水的意思。而实火的表现则是: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老是很想饮水。

肝火——头晕易怒

肝火旺的人,头晕,脾气都不好。

肝实火表现为眼睛红肿并带有疼痛,好怒、头晕、头痛、口渴、大便燥结等;

肝虚火则是眼睛微涩、手脚心发热、特别是后半夜睡着时冒汗。

用葛根,苦荞,玫瑰茄,菊苣,决明子,桑叶,枸杞子,甘草按照1:1的比例做成乌麦红梅茶泡水喝,可去肝火,排肝毒,预防肝损伤。

夏季容易有胃火

胃火属于脏腑之火中唯一的腑火,是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通常由三个原因引起:一是肝火犯胃。胃火炽盛,容易引起肝胃不和,因此通常大家一生气就会胃疼。二是热邪犯胃。主要是胃受热邪侵入,这种症状主要是在夏季,特别是桑拿房里特别容易犯。三是吃得太过辛辣、嗜酒。像羊肉、狗肉等大荤大肉吃多了很容易就会造成湿热。

胃火的症状,主要表现是牙龈肿痛。此外,一旦你有胃火,千万不要被你能吃的食欲欺骗了。《黄帝内经》里有句话:“热能消谷”,也就是说有胃火,人会老感觉饿,食欲大增。胃脘疼也是胃火的一个重要症状,加上不能用手按,越按越疼。胃火中的实火表现于舌苔黄,有口臭,口干、想喝冷水,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尿液黄;虚火舌苔比较少,也是口干,却不想多饮水,脉细而无力。

胃火——口臭口苦

胃火除了让人胃口发生变化,更加会带来口臭口苦。这种味道和一般得口腔清洁不到位而导致的口臭不同,这种口臭是怎么清洁口腔,用再好的清洁用品,都难以清除的味道。

中医建议平时可以用丁香,陈皮,桑叶,菊苣,佛手,茯苓等中药材制成佛手菊苣茶,每日泡水喝,有治疗消化不良、以及多种胃病引起的腹痛、冷厥、反胃、吐泻、口臭等症状的作用。

补多了容易上心火

中医讲求喜怒伤心,其实就是说喜和怒都过分了都不是一件好事。“范进中举”就是个典型的“喜伤心”的例子,反之,忧愁思虑、激烈的情绪刺激,也可能诱发忧火。此外,天气炎热和食辛热的食品,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容易上心火。还有人鹿茸、人参等温热的补品吃得过多,都会引起心火。总之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进补。身体自身就是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哪一方面过分了都会引起其不好症状呈现。

口舌生疮是断定心火的重要标志。实心火的突出表现是脸色嘲红,总感觉人体发热。此外,人还容易心烦,口渴,失眠、口舌溃疡,舌苔发黄,舌尖发红。心火振奋的时候可以吃点莲子和芦根,便于清心泻火。由阴虚引起的心火旺,症状则是不一样的,最明显是感觉心跳不适,日常有所心悸、盗汗,颧骨发红,舌红少津等。

心火——不良睡眠

心火会引起心烦、失眠、多梦、多悸,睡觉不安稳。夜晚总会醒,醒来后又难以入睡,总心烦气躁。

【心火天敌】

少吃辛辣,少饮酒多锻炼,此外还可以用莲子心泡茶喝。莲子心味苦性寒,有养生安神的功效。早晚各喝一次。

咳声大通常是肺火

中医把肺火也叫肺热,淋雨或受风寒最容易上这种火。体质越好、阳气越盛的人,感染风寒后,越容易淤结在人体内部,引起上火。

上了肺火后,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咳嗽,加上声音很大。实火的人往往气急,呼吸声很粗,吐的痰又稠又黄;虚火的人痰相对少,但痰中也许带血丝,加上声音嘶哑,有盗汗,人也会愈加瘦。

肺火——咽干咳嗽

肺实火一般伴随感冒,表现为咳黄痰、嗓子疼、口渴、大便干燥;

肺虚火干咳无痰、口渴、手脚心发热、盗汗。

【肺火天敌】

肺实火:鲜百合煮粥、罗汉果泡水喝;

肺虚火:秋梨膏、川贝蒸梨等。

任何肾火都是虚火

肾火通常都是由肾阴虚导致的,听名字看就知道,没有实火,完全为虚火。肾火的主要表现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脱发,腰酸疼,咽干口燥等。男性上肾火则易遗精;女性火大了则有可能导致闭经。降肾火的关键就是滋阴养肾。肾火不同于其他脏腑,不能以泄法对之,而应采取滋阴养肾的方式,进行阴阳平衡调理。日常可以吃点甲鱼、牡蛎,或者用太子参进补。

肾火——眩晕耳鸣

肾火通常都是由肾阴虚导致的,既然是肾虚,因此没有虚火,全部为虚火。

【肾火天敌】六味地黄丸

(二)

上火中医根据脏腑可分为几种——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

心火:表现症状: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赤黄、心烦易怒、失眠等。

肺火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咳嗽胸痛、口鼻干燥、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舌红。

胃火: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上腹不适、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尿黄便秘。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

(三)

火在胃里:胃火至盛叫胃热症,以消化道的症状为主,表现出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臭、嗓子干等,常常伴有焦虑、紧张等;
  
火在肺里:肺火多是因感受外邪,如风、寒、暑、湿、燥均可化火,也可能因为机体阳气旺盛,导致邪热内盛于肺。经常会出现、咯血、咳嗽、黄痰、咽痛,声音沙哑等症状;导致情绪不稳定、两眼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等;

火在肝里:肝火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就是压不住火、老想生气,也就是俗话说的“肝火旺”,肝的性情最急躁;肝火至盛的人常常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晕、口苦口干、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都伴有急躁易怒,声音高亢;女性会乳房胀痛等;

火在心里:中医讲究喜怒伤心,喜乐过极损伤心神,引发心火,反之,忧愁思虑、激烈的情绪刺激,也有可能引发心火。口舌生疮,脸上长痘,小便赤黄;引起心情烦闷、心烦气躁、心慌心悸、睡眠不好,焦虑症状;

火在肾里:日夜颠倒、熬夜少眠,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容易引发肾火;表现为腰酸膝软,无力,心烦、盗汗,容易引起不举等连锁反应。

(四)

冬季是最容易上火的季节。嗓子干疼,嘴角起泡,稍微吃点辛辣就大便干结、便秘,身子又干又燥、皮肤发痒……如果你也有上述情况,赶紧花1分钟学习如何轻松降火吧!“灭火”讲究对症下药。

心火:扰乱睡眠

心火会造成心烦、失眠多梦、睡觉不安稳;儿童表现为多动、不安等。

心火克星:应对心火,饮食上应多食酸枣、百合等补养心肾之品。此外还可以用竹叶、麦冬、莲子心泡水喝,早晚各一次。

胃火:口臭口苦

胃火除了让人胃口发生变化,还会带来口臭口苦。胃实火表现有胃部不适、容易饥饿、牙痛、牙龈肿胀出血等;胃虚火表现为口干、饭量减少、轻度腹胀、大便干燥等。

胃火克星:胃实火多吃海带、紫菜,还可用淡竹叶泡水喝;胃虚火多吃木瓜、银耳,还可适量喝些蜂蜜水、梨汁、甘蔗汁等。

肝火:头晕易怒

肝火旺的人,脾气都不好。肝火旺盛时,眼睛红肿疼痛,血压也容易出现波动,如果同时有烦躁易怒、头晕头痛、口干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肝虚火则是眼睛发涩、手脚心发热、后半夜睡着时出汗。

肝火克星:去肝实火,可喝决明子茶、野菊花茶进行调理;去肝虚火,可用枸杞加杭白菊一起泡水喝。

肺火:咽干咳嗽

肺实火通常伴随感冒,表现为咳黄痰、嗓子疼、口渴、大便干燥;肺虚火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两眼干涩、干咳无痰、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

肺火克星:想要灭肺火,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如木瓜、梨、萝卜等。此外,要适当运动锻炼。

(五)

穴位按摩也能灭火

肝经从脚而生,败肝火可以从脚上的太冲穴和行间穴下手。临睡前或者闲暇时交替按揉太冲穴行间穴,用力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渐进,按压后喝少量的温水以便排泄,不出三天,肝火便会败下阵来。

如果口腔上火很严重,伴有牙痛、咽喉痛、头痛等诸多不适,除了按压脚上两个清火穴以外,还可以配合按压手上的合谷穴,也可以起到清火祛疾的功效。

提醒:别一上火就乱吃药。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禁忌。

服用降火类的中成药一定要对症:如牛黄解毒片是泻三焦实火,清肺胃实热的,只能在上火严重时(如牙床肿痛、大便不通或口舌生疮)暂时服用以缓解症状,不可作为长期的治疗用药。若长期大量服用会伤脾胃,并产生药物依赖。

(六)

人体内烧着七把火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上火,脸上起痘,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别看病不大,但这把“火”在身体里烧着,还真挺难受。因此,市场上各种打着“去火”概念的食品也应运而生。
  然而,“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的名词术语中,都没有'上火’的概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张国玺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西医把所谓上火的症状,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
  上火的原因非常复杂。张国玺说,比如眼睛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西医认为多与病菌或病毒感染有关,所以治疗上要用抗生素;而口舌生疮则可能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应该补维生素。中医的火则有好坏两种,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表示,对人有用的叫“少(shao)火”,俗语常说的“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就是这种火,它体现了人体新陈代谢的力量;对人有害的叫“壮火”,也就是病理之火,会消耗人体的能量,使人生病。人们平时说的“上火”多指后者,大概分为七种类型。
  生气容易上肝火。肝火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上了肝火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压不住火、老想生气。对于这种人,老百姓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叫“肝火旺”。有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这和女性心思细腻、敏感,一旦愿望达不到,往往闷闷不乐有关。此外,外感火热之邪,也容易上肝火。比如春天,风热之邪容易侵犯肝脏,导致上火;夏天和冬天则分别有暑热和寒邪侵犯。  
  上火的症状非常多,怎么判断哪种症状属于什么火呢?张国玺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一般来说,目赤肿痛是肝火。具体来讲,肝火又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由情绪引起的,一般偏虚火,主要症状是:舌苔少而红、头晕耳鸣,嗓子干却不太想喝水。实火的表现则是: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总想喝水。
  要想泻火,就要先根据症状,判断自己是上了哪种肝火。实火的上火时间比较长,要泻火,先得清肝,可以用决明子、麦冬泡水,或者去药店买点龙胆泻肝汤。虚火的上火时间比较短,可以吃甲鱼,边滋阴边降火。
  夏天容易上胃火。胃火属于脏腑之火中唯一的腑火,主要由三个原因导致:一是肝火犯胃。由情绪引起的火,容易造成肝胃不和,所以很多人一生气就胃疼。二是热邪犯胃。热得过度称为“邪”,这种上火在夏天,尤其是桑拿天更容易犯。三是吃得过于辛辣、湿热。像羊肉、狗肉等大鱼大肉吃多了就会产生湿热。
  对胃火的判断,主要是牙龈肿痛。此外,有了胃火,人反而吃得更多。《黄帝内经》里有句话:“热能消谷”,也就是说有胃火,人会老觉得饿。胃脘疼也是上胃火的一个重要症状,而且不能用手按,越按越疼。胃火中的实火让人舌苔黄,有口臭,口干、想喝冷水,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尿黄;虚火舌苔比较少,也是口干,却不想多喝水,脉细而无力。去实火可以吃点黄连、栀子、木瓜;去虚火则可以吃点生地和知母。尤其要注意的是,越瘦的人,越容易上胃火。中医里讲,“瘦人多火”,所以人越瘦,平时越要少吃辣的,避开胃火。
  补多了容易上心火。中医讲究喜怒伤心,“范进中举”就是个典型的“喜伤心”的例子,反之,忧愁思虑、激烈的情绪刺激,也可能引发心火。此外,天气炎热和过食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容易上心火。还有人鹿茸、人参等温热的补品吃得过多,都会导致心火。
  判断心火的标志是口舌生疮。实火的突出表现是面色发红,老是觉得身上发热。另外,人还容易心烦,失眠,口渴,口舌溃烂,舌尖发红,舌苔发黄。平时可以吃点芦根和带芯的莲子,清心泻火。由阴虚导致的心火旺,症状则有所不同,主要是心悸、感觉心跳得很不舒服,平时会有盗汗,颧骨发红,舌红少津。最好用金银花泡点水喝,或者去药店买“补心安神丸”,通过滋阴安神来去火。
  咳声大一般是肺火。中医把肺火也叫肺热,淋雨或受风寒最容易上这种火。体质越好、阳气越盛的人,感染风寒后,越容易淤结在体内,导致上火。

咽喉肿痛,一般是肺火。上了肺火后,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咳嗽,而且声音洪亮。实火的人往往气喘,呼吸声很粗,吐的痰又稠又黄;虚火的人痰比较少,但痰中可能带血丝,而且声音嘶哑,有盗汗,人也会越来越瘦。症状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上实火可以多吃点苦瓜,或者用薄荷、菊花泡水喝,这些食物都能起到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上虚火则可用百合、梨、冰糖炖水,用来滋阴、润肺、降火。

  所有肾火都是虚火。肾火一般都是由肾阴虚引起的,所以没有实火,全部为虚火。主要表现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脱发,腰酸疼,咽干口燥,男性容易遗精,女性火大了则有可能导致闭经。要想降肾火,最好先滋阴补肾,平常可以吃点甲鱼、牡蛎,或者用太子参进补,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五种火之外,专家指出,人体内还有脾火和小肠火,前者主要让胃火代替了,后者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涩、痛,不过这两种都比较少见。

(七)

上火是什么?有人说“上火就是感觉嘴巴里和鼻腔里特别难受,总是干干的”;有人说“上火就是有时嘴里溃疡或者是眼睛发肿”;有人说“上火就是脸上长痘痘”;还有人说“上火是解便总是不痛快”》......那到底上火是什么呢?

我今天好像有点上火。“上火”,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听得懂的民间俗语,它既不是某种病的名字,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一个很泛泛的统称。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了,就会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 中医认为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上火分为虚火实火,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是阴正常但阳过多,这样就显为实火,它一般症状较重,来势较猛;而虚火是指阳正常而阴偏少,这样所表现出的症状轻,但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根据部位,上火又可分上焦火、中焦火及下焦火。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做“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做“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做“下焦火”。根据脏腑,上火又可分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
  心火: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常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
  肝火:古人说“暴怒伤肝”,有些人心胸狭窄,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等调治。此外,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
  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清火 。
  肺火: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中医多用黄芩、桑白皮、甘草等药物清肺火。

火从哪里来?引起“上火”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其一是各种热邪,也就是各种细菌、病毒等致病菌侵犯身体;其二是身体抵抗力减弱时,病邪趁虚而入,如身体过度劳累,休息不好,或受冷,淋雨等使抵抗力下降等。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空气干燥,是易引起“上火”的季节。饮食也是上火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归五脏,吃了某些热性食物后,如果加上自己体质的因素,就会导致机体的改变,过量食用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物等都会上火。
  上火=发炎?“上火”是中医的说法,但在西医,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从西医来看,上火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局部感染。比如口唇周围,咽部等的感染,还有牙龈红肿、出血等,这些都是炎症的表现。
西医认为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疾病,这可能和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不大健康,吃得太好,摄入的营养和热量太高,肠道无法正常吸收或排解,积聚在体内形成毒素,长期以往会滋养细菌,降低免疫力。

所以,对于上火的治疗,总的原则是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烟,少饮酒,少食过于油腻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如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吃些梨、藕类的食品。对于上火严重的人,还是要依靠药物的帮助。
着火了要用水来救火,但不是所有的火都能用水来救。同样,我们的身体有了火也要及时灭火,但不是所有的火用同一种药就能消除。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辩证施治。而且,市场上所出售的去火药多属于治疗“实火”,所以,想要“药到病除”,最好也是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去医院请教医生。

(八)

常见清火药的区别:

牛黄清心丸:主治心火和胃火引起的牙痛、口臭、便秘。
   牛黄上清丸:主治火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牙痛或毒火所致的疖子等。
   牛黄清胃丸:主治胃火上升引起的口疮、牙痛、心烦口渴和便秘等症。
   龙胆泻肝丸:主治肝火盛引起的口苦眼红、耳聋耳鸣、肋痛、黄疸等症。

(九)

水果也上火:

中医认为容易上火的水果都属热性,指的是热量高、糖分高的水果。相反的,热量低、富含纤维,但脂肪、糖分都很少的水果,就属于寒性,这样的水果吃下去纤维和水分会占据胃肠空间,所以此类水果不会使人上火。寒凉类水果有柑、橘、荸荠、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温热类水果有枣、栗、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甘平类水果有梅、李、椰、枇杷、山楂、苹果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火、胃火、肺火、肾火、肝火,5种常见上火类型,对症调养
人体内烧着七把火
中医教你分辨五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你是哪一种
谈“上火”——心肝胃肺肾之火
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肝火…如何区分和调理?
区分五种“上火”症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