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动还是静养
userphoto

2023.08.21 江西

关注

尚之学堂

(1)

“静”和“动”究竟和健康有何关系,欲求长寿是信奉“养静为摄生首务”,还是恪守“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古籍记载,在“黄帝”时,有个叫广成子的养生家,认为“必静必清,无劳女(汝)形,无摇女(汝)精,乃可以長生”(《庄子·在宥》)。《淮南子·诠言训》亦载录其见解说:“慎守而内,周闭而外……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这可以视为静神养生思想之滥觞。

春秋战国之际,老子、庄子观察了当时自然、社会、人事方面的变化,打出了“清静无为”的思想旗帜。从这一思想出发,老子谈养生“不言药,不言仙”,而强调“致虚极,守静笃”,主张坚守清静,使神气自满,以此为长生不老之药。庄子受老子之学影响,认为虚静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以此可臻寿域。

在先秦诸子中,除了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外,儒家、法家在这个问题上亦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儒家强调“仁者寿”。何晏注:仁者无欲故静,性静者多寿考。法家著作《韩非子·解老》亦说:“众人用神也躁,躁者多费……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

《内经》一书,对秦汉养生学说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恬檐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洵为养生之要旨。王冰解释:“恬憺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为了使神气静而不躁,《上古天真论》主张“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以及“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内经》的这些论述,从医学角度奠定了静神养生的理论基础。

此后,不少养生家对这一养生思想续有补充和发挥。如为了达到清静神的目的,唐代孙思邈强调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对于私欲仅靠自我抑制是不够的,为此,明代李梃提出了“以理求静”的原则。他说:“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医学入门。保养说》)至清代,《老老恒言》明确提出“养静为摄生首务”,说明当时对静神养生已极为重视。

按照中医理论的看法,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又是养生之根本。志定神凝,潜藏内守,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在生命过程中,神气易动而难静,易耗而难守,若身心沉溺于情海名利之中,则会使神气外驰甚至消亡。现代科学亦已证明,人在“入静”时,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积极的自我抑制状态,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助于调整大脑与内脏间的协调关系,并能对外界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因此,静神养生法受到了古今养生家的高度重视。

与“静”相对,传统还有倡导以“动”为养生法的。早在先秦时期,古代养生家就懂得运动形体能却病延年的道理。《吕氏春秋·尽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已出现了导引之士。所谓导引,是指通过运动肢体,以达到形神谐调的健身方法。1973年,长沙马玉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绘有40余种导引姿态,足见当时用导引法运动肢体来养生,已经相当盛行。

汉魏之际的名医华佗在古代导引之士“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三国志·华佗传》)的启发下,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特点,创编了“五禽戏”这一导引法,为我国古代动功养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魏晋以后,动形强身的原理已为众多养生家所认识。唐·孙思邈主张在清晨、闲时及食后散步,以经常小劳形体。宋人蒲虔贯《保生要录》专列“调肢体门”,并谓导引须“每日频行”。明·高濂《遵生八笺》不但提出“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的观点,而且辑录了明以前有关导引的大量资料。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总结了卧功、坐功、立功中简易有效的肢体导引术,对推广动形健身法起了很大作用。

经常运动形体,能斡旋气机,宣畅血脉,强健脏腑,舒通经络,从而达到祛疾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如今,“生命在于运动”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信奉的健身名言。

“静神”、“动形”的养生思想虽然自成体系,各有渊源,但两者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庄子曾将养生分为“养神”和“全形”,主张“养神”当静中有动,“全形”当动中求静,说明动静结合的养生思想,在先秦时期已露端倪。至明清,动静与养生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阐明。《医学入门》在养生实践中悟出了“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的道理,提出了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主张。清代医家方开从“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的认识出发,强调了动静合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身之阳宜动,而人身之阴须静,但动静皆不能过度或偏颇。因为“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而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阳伤而阴无所生,阴亦伤也”《延年九转法》),惟有“动静合宜……乃得尽其天年”。黄凯均在《友渔斋医话》中对动静与长寿的关系提出了一得之见。其谓“世间物龟静而寿,蟾蜍亦静而寿;鹿动而寿,猿亦动而寿。……前人多称人能静默必长寿,其理果然。有好动者,亦长寿。要知动静于人,不可勉强,喜静则静,喜动则动”。但“最静之人,食后亦宜散步,以舒调气血;好动之人亦宜默坐片时,以凝形神。如此虽不服气,不居山林,亦往往能至大年”。

其实,从人体的生理功能来看,也是动静结合或动静交替的:日出而起,临夜则寐;久行思坐,久坐思行……。即使某一局部器官,亦都有其动静交替的规律。因此,动静于养生防病各有至理,不可偏废,而重要的是静中寓动,动中求静,动静必须相济和合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百岁老人苏局仙所谓“人的养生法只有动静两字”,确实是要言不烦,一言而终的了。

(2)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震中外的养生格言,一直指导着人们,特别是年逾知命的老人们的生活起居,不断鼓励他们动运劳作,强健身心,抵抗衰老,自强不息!

动,是生命现象的起源,更是一切生物、特别是动物生存发展的重要表征。人类,也是以动为生命特征的生物,自然生不离动,动不离身。动,不惟是人类生活生存之必需,更且是养生强身之必需!养生强身赖于动,人们习惯上称之曰:运动。

运动,运之与动,本有小别。运者动之甚,动者运之渐,故动之甚者,乃谓之运。运者行也,移也,而运之微者,方谓之动;动者变也,易也。是故运动者,必由静而致动,动甚乃运,已而复由运变动,由动归静。每一运动,不论其过程之长短,都不可避免地将依循这一规律而完其始终。故运动一词,当是动运、运动之约言,若循名责实而量其称名,则运必先动,似乎以“动运”名之为顺。

运动之道,本则动静。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阳者主动,阴者主静。故动静一道,上肇太极终始,下法两仪阴阳,《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此。稽人之一身,本形神之合,亦即精神与物质之统一。人神属阳,以其无象主动;人形属阴,以其有形好静。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一体两用,相因互果,精神有动,物质亦必有动。物质有象,故为有象之动;精神无形,故为无形之动。形神相对,有无相照,一而二,二而一,是即太极两仪之道。

形神致动,体为先天之生,用为后天之习。后天之习,本为应世,故神若无动,则无以知;形若无动,则无以行。知行相因互果,是乃可谓之人。人惟有知行之能,形神运动之体用乃备。体借用显,用凭体成,阴阳损益之道,自亦由是而生。

鉴人之形神,各有性好。神属阳而形属阴,阳主动而阴主静,故神好动而形好静,神易动而形易静。惟其如是,故凡人神思之动每常有余,形体之劳每自不足。更且因形体静顺而动逆,动久则疲楚,故好逸恶劳,又复为人体之先天宿因所致之必然!

形神之动,又复利弊对待。故动之当,则益其形神;动之不当,则害其形神。利之与害,又复对待,利中存害,害中存利,故动运之道,实为养生之一大奥妙。

人之为劳,神劳在心,形劳在身。神易动故心易劳,形好静而体易逸。心劳以神悴,体逸则形衰,神形悴衰,生机旋消,必损长年。人年而至老耄,心以识多而多思,身以老衰而少劳,故神愈亏而形愈衰,是所谓老之将至,阴阳失用,而动静为其形神衰败之一大致因。

以是义故,人之欲形神安乐康健者,亟当多静其神而少逸其形,使此阴阳和合,平衡交泰,常保生生之机。因神属阳,而静为阴;形属阴,而动属阳。神静形动,则阴以和阳,阳以济阴,形神乃成交泰之安。至是,“生命在于运动”一句,当是指形体常当劳作,不宜过于逸养而言。然形体运动,有其利,必有其弊。故动而得当者利,劳而失当者害,其利弊可如下式:

致其和者利,和导形气,通利血脉,盛张气力,强健身心——五体一如; 

违其和者害,消耗气液,凝阻肌筋,轻者劳虚,重者伤损——五劳七伤。

明于此理,则人之运动,特别是耄耋之年,常当节制其度。

故曰:年少青壮之时,好于动,故当节劳而不致于伤;中年盛壮之时,好于行,当节劳而不使之损;老年垂暮之时,好于步,当节劳而不令其脱,动而知倦,即已,不可再过,过则耗损。语云:老者动而常休,休而常动,询为妙语!

(3)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

人们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后来,有人说,错啦,生命在于静养。二者孰是孰非?

  一、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对于生命,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运动,即没有生命。即使垂危病人,至少还有呼吸运动,否则,即一命呜呼矣。

  运动,最主要作用,是疏通血脉,疏通经络。使营养供于全身,使经络畅通无阻。营养,是生命之燃料,生命之建材,是维持生命第一需要。经络,是无形生命,《黄帝内经》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通畅,人才健康无病。

  运动方式,因人而异。踏步,走步,跑步,形式不同。背诵,演算,思考,不一而足。硬件运动,软件运动,协调相进。

  那么,生命仅仅在于运动吗?还有静养。

  二、长寿在于静养

  静养,是养生的一个方面,重点在静。

  因为运动,主要是体育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分裂和老化加快。所以,心率与寿命成反比。

  例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种40次,寿命80年。陆地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为每分种10次,寿命却在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心率每分种900次,寿命只有2年。

  运动员心率快,生命被透支,有几个长寿?青壮年时代,越是比普通人威猛,中晚年越是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人的一辈子,心跳的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一定次数心跳,生命就到头了。所以,长寿在于静养。

  静养,是指静心修养,通过精神、身体的休息,达到调节情绪,减低消耗,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从而使精神充足,增进健康。重点是养心,使心灵宁静、平和、淡定。

  三、二者趋于融洽

  常人所说“生命在于运动”,其“运动”,是狭义体育运动。这种运动是必需的,但应注意与静养结合。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异。青年人,运动量应大一些;老年人,运动量应小一些。青年人,应侧重运动,老年人,应侧重静养。

  运动与静养结合,也可理解为养生。

  养生,指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它有保养、涵养、滋养,诸多方面。保养,是对生理机能而言;涵养,是对修身修神有言;滋养,是对食疗调配而言。

  养生好,身体佳。清 袁枚 《随园诗话》云: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

  养生,应注意四季变化。《黄帝内经》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阳气运行状态,分别有“生、长、收、藏”特点,所以春天要养“生”气,夏天要养“长”气,秋天要养“收”气,冬天要养“藏”气。这些,是要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不同进补,以达到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

  养生,应注意精神层面。《道德经》讲,“少私寡欲”,以养神而长寿。庄子则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

  四、则是我辈梦想

  养生的目标,是追求长寿。

  历史上,长寿之人,有之,但那只是传说、记载,不管大家信与不信,都有一定长寿道理。

  例如,400岁之陈俊。福建省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公元881年),死于元朝(公元1324年),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3岁。他的长寿与其生活条件相关。他是医生,行医到永泰,看见汤泉村山青水秀,温泉遍布,于是留下居住。同时,他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他修桥,建寺,调解邻里纠纷,威望极高。生活上,他生性温和,心地善良,胸怀豁达,生活简朴,三餐粗菜淡饭。这些,都促成了他的长寿。

  再如,290岁的慧昭和尚。《历代高僧生卒年表》记载:“慧昭,男,526年生,815年卒,终年290岁。”他生于南北朝时梁朝,先为小官,后为和尚,生活简朴。他常闭关自处,左右无小童服侍,每天外出化缘度日。与世无争,也算是他长寿的原因吧。

  再有,《太平广记》记载的300余岁老太太。象十六、七岁小姑娘模样,用拐杖殴打90余岁的曾孙女时,当地官员问,你为什么要打她?答曰:“她不听话,让她按时吃枸杞,她不吃,所以,刚刚90岁,就老态龙钟啦。”可见,她的长寿之道是,吃枸杞。

  运动与静养,相承相济,并不矛盾,两个理念是合二为一的。

(4)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在生活中,有人说我喜欢静,也有人说我喜欢动。然后很多人会对你说,生命在于运动,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坚持锻炼啊!但也有人认为,静止能使人长寿,那大家肯定觉得被说迷糊了!那动和静,岂非成了矛盾的两极,那么到底是静能使人长寿,还是运动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定的运动量能够使人更健康,充满活力,但是如果运动过度,那就得不偿失了!在小编身边就有一位,她为了减肥,就拼命地跑步、登山,希望在短时间内瘦下来!小编就对她说,悠着点,保持持之以恒锻炼即可,但不要运动过头了,可她停不下来了!后来她膝盖出现问题了,磨损严重了,医生对她说,你以后不能再爬山了,否则可能会导致不能走路啊!我们都知道膝盖关节一旦受损,是很难恢复如初的!你看那些运动强度过大的运动员,年轻时超负荷地运动,加快了新陈代谢,却加剧了人体器官的磨损!最后导致健康也受损,那不可避免地造成寿命也缩短了!

大家听说过一句话吧,“千年的乌龟万年的龟”,乌龟很多时间都是趴着不动的,这就是从一方面来阐述静止使人长寿的道理!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兔子跑那么快有啥用,它寿命能有几年,蹦跶不了多久啊!还是学习乌龟的好,静的时候修身养性,动的时候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这一张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大家见过吧!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相纠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这个圆可以代表健康, 圆中的黑白两条鱼,代表着事物不同的两个方面。黑代表静,白代表动,黑鱼的眼睛是白色的,白鱼的眼睛是黑色的,代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动和谐统一,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完美,身体健康!

现代人颇懂得养生之道,练太极拳,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一种拳法!它的每一个动作都突出体现了圆的形象和运行特征,其上肢运动一般来说都有阴阳鱼的呈现!有兴趣不妨多练习,肯定能延年益寿!上次小编偶然在路边遇见一个老人,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精神矍铄,脸上皱纹也很少,后来从旁人口中才知道他有八十多岁了!当时小编拍了他的一张照片放在朋友圈里,有个懂行的人说他练过内家拳,它是一种以道教的太极拳为基础的拳法!

中国的内家拳在世界功夫之林中,唯有中国功夫独有!所谓内家就是要用意念自己练出气来,换句话说就是发内力!内家拳抬手发人、伤人于无形,如同行云流水,似行书或草书,崇尚柔和缠绵,却落笔有神!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内家拳,都是注重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大家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动静结合给你身体带来的健康、美好、和谐和良好的心态!

(5)

乌龟是长寿的象征,而说到乌龟,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行动缓慢、不爱动,因此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生命在于静止,长寿在于静止,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一、乌龟长寿,是因为不运动?

科学家研究发现,乌龟长寿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遗传性、饮食习惯等。

每种生物体内都有一种因遗传决定的生物钟,限定了细胞分裂繁殖的代数,也直接影响着寿命长短。人的细胞可以繁殖五十多代,寿命在一百岁左右,乌龟的细胞可以繁殖130多代,寿命可以达到三百多岁。另外,乌龟的心脏可以连续跳动四十八个小时,是人体的几十倍。

同时,乌龟基本上都以素食为主,多素少荤的确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也有利于延长寿命。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乌龟没有肋间肌,是通过口腔下方一升一降的动作来呼吸的,这种典型的“龟吸”也能帮助长寿。

由此可见,乌龟的长寿跟其不运动没有直接关系,其长寿是因为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而且退一万步说,人类、乌龟本身就属于两个物种,两者生物结构不同,并没有可比性。

对人类而言,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运动的确会让人长寿

研究发现,长期进行运动的人群,其心脏也得到锻炼,这类人运动时心率要高于正常人,静止时心率低于正常人,心脏可以更好地为身体提供服务,其寿命也更长。

法国让.莫奈大学曾经对12万六十岁以上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每周锻炼时间达到150分钟的人,其死亡率减少28%。即便运动时间稍短,其死亡率也减少22%,以此也可说明锻炼跟长寿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老年人不是运动多就好

虽然说运动有助于长寿,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并非运动越多越好。著名中医徐再春教授说到:人在四十岁之前必须锻炼,在六十岁之后要适当锻炼,想要让锻炼助自己长寿,就要正确进行。

那么老年人如何正确运动呢?以下2个原则务必要遵循:

·因人而异

中老年人选择锻炼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健康状况确定,最好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以及太极拳。

·持之以恒

每周进行三次持续30分钟的锻炼,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大肺活量、加强心血管功能,因此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免疫力,让人更加强壮;运动可以预防疾病,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能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性病症,但运动不可盲目进行,尤其是对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一定要注意控制量以及强度。

(6)

生命在于运动”之我见
  提要: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重要命题。生命运动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蛋白体是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运动是蛋白体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就是中医阴阳学说的蛋白体是物质基础属于阴,生命运动是运动方式在外的表现属阳。
  一、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要维持生命体存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就体现中医阴阳互根的学说。
  二、从自然界外延表现:生命运动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运动,更包括人类生命体运动;对人体生命来说,不仅指机械运动,还包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不仅包括宏观的躯体运动,还包括微观的细胞运动、分子运动等诸多运动形式。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三、生命在于活动,不是剧烈运动:
  我的健康原则是:我之前在我的博客日志中发表过“生命在于运动,生病在于过劳。”当然,到目前为止,“生命在于活动,不在于运动”是被更多的人记住得的最多的一句话。 人身上的组织、关节就跟汽车轴一样,能动的总公里数或屈伸的总次数是一定的,这就是俗语说的“定数”,用完定数就game over,因此延长使用年限的有效方法是少用、省着用、留着后用为妙。
   身体是人的先天之本,与汽车不一样的是,每一个器官、每一个关节都是不能替换的。但也不能完全不动,汽车不动的时间长了会生锈,人也一样。因此,简单轻微的活动是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生病在于过劳,临床实例:
  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如果您对健康和养生有兴趣的,深刻的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这句话出自一位伟大人物,但这话很容易使人陷入误区。并且已经使很多人落下终身遗憾。有这样一个真实例子,有位老小伙子三十多岁,经常在办公室里上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突发感想:自个儿长期这么坐在电脑前,没有运动,岂不是没得生命了吗?于是,该老小伙子每天提早起来在公园里跑步五千米,再去上班。跑了三个月就跑不动了,因为他的膝关节已痛得受不了。照了X线片,骨头倒还没发现什么,再照昂贵的MR(磁共振检查)就发现膝关节内的一块软骨垫子——医学上称为半月板的已经破裂了;这种破裂损伤是难于修复的。这种运动过度造成的损伤在临床上实在是太多了;我的一位中学体育老师,有一天来到我的诊室,说说腰腿及各个关节都痛,不到50岁,经检查颈椎、腰椎间盘都是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他告诉我一句话:“都是年轻时运动过量造成的。”很多运动员都早年就发生关节劳损,一到成年就全身疼痛了,甚至不得不因此退役。

(7)

生命在于静止健康在于运动

——浅析“生命在于静止还是在于运动” 

导言:我认为只有哲学思辨,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才具有普泛的启示意义。因为哲学思辨撇去了犹如泡沫一般纷繁争执的现象,使得人们能够在变化的乱象之中,看到问题不变的本质。“生命在于静止还是在于运动”,这个迷乱纷争的问题,长期以来始终让人模棱两可、莫衷一是。对于这个看似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在普遍崇尚运动健身的今天,尤其显得更有意义。因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关系到我们将选择怎样的运动方式,以及最终将给我们无法挽回的生命带来怎样的终极结果。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这既是人人关心的现实话题,也是历久弥新的古老话题。自从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这个流布数百年的经典立论,便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或诘问,由此形成了与之截然相反的悖论,也就是说——”生命在于静止”。

  这两种立论在彼此对立的冲突中,都能够找到充分佐证自身的事实依据,从而使自身的理论更加巩固,也使得受众影响更加广泛。如此一来,人们只能在困惑游移之中,选择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只能在不可重来的人生试验之中,等待不知可否的结论。

  我们知道,一切物理的、化学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的成败,再决定是否重来,然而生命的实验却不可以再来。虽然用小白鼠所做的生命实验可以重来,但是那只是试验品的重来,而不是生命的再来。由此看来,面对“生命在于静止还是在于运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判断,必将决定每个人运动方式的选择,而运动方式的选择,最终决定每个人生命走向的终极结果。所以我们不可以在莫衷一是的困扰中,做出迷蒙的感知判断和行为取舍;我们绝不该在不可重来的人生过程中做不知可否的生命实验;我们更不该在生命实验的尽头等待盖棺定论的结论。所以,我们必须在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中,解除迷茫,摆脱困惑,找到自以为是的推定和抉择。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安然无虑地善待生命、养护生命。遵循这样的思维方法和意欲追求,我们再来研究探求那个困扰人心的生命话题——“生命在于静止还是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静止还是在于运动”?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的运动?应该说生命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在生命的代谢运动(motion),一种是外在肢体的机械运动,或称之为锻炼运动(exercise或sport)。内在的代谢运动是生命存在的本质和形式,是生命生长和繁衍的过程。没有内在的代谢运动,一切生命都不复存在。或许伏尔泰正是出自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所以提出“生命在于运动”(lifelies in motion),而不是说“life lies inexercise”

  生命的外在机械运动,是生命的外在表现,是生命的使用。生命的外在运动(exercise或sport)是生命的消耗过程。也就是说生命的外在运动是对内在生命的能量消耗。因此,如果我们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指的是消耗内在能量的外在运动(excercise),那么生命在于运动也就是说生命在于“消耗”。显然这样的推定结论是无法接受的,原因在于它违背了生命的本质,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生生不息的绵延过程,而生命的能量消耗则意味着生命的递减和衰亡。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生命”,应该说生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说它抽象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生命”,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只能看到生命存在的形式和状态。所谓状态,也就是生命的健康状态和绵延状态(寿命)。健康状态主要反映的是生命的强健程度、肢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抵御外在疾病的能力。“绵延状态”主要反映的是人体内在器官组织的休养状态,以及绵延不息的存续能力(延年益寿的能力)。

  前面我们说过生命的本质是代谢的过程,所谓代谢过程也就是生命细胞从生长到死亡的循环更新过程,而生命细胞更新代谢的次数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无数次的代谢过程构成了生命的固定周期,这个周期也就是生命的寿命。虽然生命的周期恒定不变,但是,走完这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却是一个可调的变数。因为,生命细胞的代谢速度越快,生命运行结束其周期(寿命周期)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相反,生命细胞的代谢速度越慢,生命运行结束其寿命周期所用的时间也就越长。也就是生命存续的时间也就越长(生命的使用寿命越长)。

  生命的外在运动(exercise)通过消耗内在细胞生命而获得动力来源,其中包括心肺细胞、脾胃细胞、肝肾细胞等等,这种消耗一方面扩张了心肺脾胃,供氧、供血以及供给营养的机能,增强了生命抵御风寒疾病的能力,提高了生命的强健程度和运动能力,使生命获得了良好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这种消耗性的运动在提高生命健康状态的同时,又大大加快了身体内在器官及其组织细胞的更新代谢速度。在生命细胞更新代谢次数有限的情况下,细胞的代谢速度的加快,必然缩短生命运行的寿命周期。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堆篝火,篝火燃烧的很旺虽然提高了抵御风雨侵袭的能力,然而却缩短了篝火的燃烧时间。我们常常把人的生命比作蜡烛和油灯,为了防止灯火被风吹灭,或者为了照得更亮,我们需要拨弄灯芯以便使灯火烧的更旺。然而,更旺的灯火必定以更快的燃烧为代价。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所拥有的灯油数量或者说蜡烛长度是固定的,但是,生命之火燃烧的时间长度却是可以适度调节的。

  我们知道只有生命的内在运动才能够孕育新的生命细胞,因此,生命的内在运动(motion)是培育创造的过程,而外在运动(exercise)只是加速消耗的过程。外在运动(exercise)只有生命的消耗,而没有生命的孕育或创造,如果说外在运动也能够孕育新的生命,那么这种孕育只是生命过程的催化和裂化,只是通过过量的“供氧”或“给养”,促进内在生命在裂化中快速孕育,换言之,也就是促进生命代谢过程的加速进行。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指的是体育运动,是运动锻炼(exercise)。“锻炼”它的原意来自于炼钢的过程,也就是通过锻造、淬火、锤炼,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钢性的增强以损失柔性为条件,刚性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性能,而减小了材料的延展性能;而柔性提高了材料的延展性能而降低了强度性能。这个实例似乎能够进一步说明生命的强度与生命的长度之间的类比关系。

  生命的生长或死亡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当细胞的生长数量大于死亡数量,就表现为生命的成长;反之,当细胞的死亡数量大于生长数量,就表现为生命的衰老或者说是衰亡。因此,任何形式的外在运动(exercise)都不可能逆转这样的趋势,相反只能促进这种趋势的快速进行。

  我说“生命在于静止”“健康在于运动”,这里所说的静止是相对于过量运动的静止,它是一种绵延的自然运动(motion)。此处所说的“绵延”是那种绵绵延缓的、没有剧烈起伏波动的运动,这种运动既能够疏导内在气血,又能够舒展外在筋骨,它侧重的是生命的内在运动。这种相对静止的运动如同走步相对于跑步、如同百步相对于万步、如同太极拳相对于少林拳的运动。所谓生命在于静止,意思是说在相对静止中尽量减少生命能量的无谓消耗,也就是保持生命既能够适应外在运动的自然需要,又能够适应疏通气血的内在需要。这种相对静止的、和谐平缓的运动能够减缓生命更新代谢的速度,能够延长生命寿命的使用周期。

应该说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疏导气血,在于养护生命,使得内在生命的运行始终处于畅通无阻,和谐平稳的状态。这种和谐应该是内在机体与外在肢体的和谐;应该是生命的刚性与柔性的和谐;应该是生命的强健与生命的“绵延”之间的和谐。我们有时出于防病与治病的需要采取过量的运动,但是,这种过量的运动应该只限于亡羊补牢,防病治病的需要。即便这种过量运动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起到了某种预防和治疗效果,那也只能作为利弊权衡的权宜之计,而不能当作生命养护的常规方法。

  我们常常崇尚挑战运动极限或生命极限,以表现自身的强健。如果挑战运动极限是为了竞赛需要或生存需要,那么,这种急功近利的选择是必须的。比如铁人三项运动、马拉松运动、足球运动等等。可以说,任何对运动极限的挑战必然以透支生命为代价,所谓透支生命也就是提前消耗未来的生命能量,以应付暂时的需要,以获取现在的利益。换句话说,透支生命就是把原本可以支撑数年的生命能量,在一年里或更短的时间提前支付消耗了。我们错误的以为加强体育锻炼(exercise或者sport)可以减缓衰老,能够延年益寿。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恰恰相反,这种想法只是幻想的奢望。如果人们不懂得运动与生命的内在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偏执于“加强”,似乎运动“强度”越大,身体越强壮,寿命就会越长。应该说“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是未必能够延长生命的寿命。因为体质的增强,增强的只是人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而运动的根本应该是绵延生命的时间长度。运动与生命的关系是一个点与一条线的关系;是生命的“强度”与“长度”的关系;是健康的机体与延年益寿能力之间的关系。要获得生命的强度必定要牺牲生命的长度;要绵延生命的长度必须要减缓生命的强度。也就是说“得之东隅失之桑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生命的根本是绵延和谐的能力,是生生不息的过程,如此看来,如果我们为了得鱼而舍熊掌不亦乐乎!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告诉我们,生命的外在运动速度越快,消耗的热量就越大,寿命越短;反之,生命的外在运动速度越慢,消耗的热量就越少,寿命也就越长。这样的实例纷繁众多,无需赘述。统计数据显示,身体强健的运动员其平均寿命并没有看似柔弱的艺术家更长。

  生命来自于自然而然,必须遵循于自然而然,所谓“自然”就是听从于自然,所谓“而然”就是“无为”的顺应自然。老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无为”,强调无为而治。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1),归根结底是“人法自然”。人是“无为”的自然产物,因此人应该遵循“无为而治”的养生健身方式。 

注1:参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的生成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 的更多相关文章
60岁的老人,静养修身好,还是锻炼强身好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
“生命在于运动”是谎言吗?
是运动养生还是静止长寿,世卫组织终于给出明确答案
“生命在于运动”害了很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